首钢答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问:运用三大“利器”锻造核心竞争优势

首钢答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问:运用三大“利器”锻造核心竞争优势

00:00
06:04

8月14日,首钢集团党委副书记胡雄光在“迎接新中国成立 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北京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成就专场上回答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首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不是改道换路,而是依靠技术创新引路,运用科技创新、数字化赋能和绿色发展三大“利器”,锻造核心竞争优势,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力量。

胡雄光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首钢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钢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积极布局未来产业,用创新“利刃”挺进新质生产力“主战场”,主要做法可以概括为“问路、引路、闯路”三个关键词。

问路——找准“一引领两融合”的首钢路径

胡雄光透露,党的十八大以来,首钢以改革创新“投石问路”,以科技创新“转型突围”,首钢推进技术创新一直是进行时状态,明确提出“推动技术创新成为首钢第一竞争力,以技术创新为引领,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深度融合、与商业模式创新深度融合,以技术创新带动全面创新,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首钢场景”,概括起来就是“一引领两融合”,这就是首钢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和实践路径。

胡雄光谈到,创新量变带来发展质变,“十四五”前三年,首钢取得建厂百年以来最好经营业绩,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创历史最好水平,汽车板、镀锡板、电工钢三大战略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前三。今年一季度如期实现“开门红”,上半年集团营业收入、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双过半”。

引路——坚持技术创新“C位”部署,引领核心竞争优势

胡雄光认为,首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不是改道换路,而是依靠技术创新引路,运用科技创新、数字化赋能和绿色发展三大“利器”,锻造核心竞争优势,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力量。

他指出,首钢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做原创技术策源地。首钢加大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研发力度,填补国内空白,在解决产业链、供应链“卡脖子”“掉链子”问题上贡献首钢力量。

胡雄光举例称,首钢研发的高温合金材料应用于“两机”专项等重大领域重点项目,助力我国自主研制的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首台样机成功总装下线;研发的直径仅为0.01毫米的“蚕丝钢”,解决了国产燃烧器行业基础材料关键技术瓶颈。

此外,首钢面向产业结构调整新需求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打造细分市场“金刚钻”。国家七个新兴战略性产业所需新一代材料都离不开钢铁,这实际上是创造了新需求。首钢攻克一批极高强度、极耐腐蚀、极端温度、极限规格等新材料技术难题,研发的极薄规格“蝉翼钢”应用于5G基站设备、新能源汽车电池中枢平衡器等高端电子产品领域;研发的新能源电工钢解决了低损耗、高转速、高扭矩“不可能三角”难题,目前国内每3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搭载“首钢芯”。

最后是面向超越现有产品大纲覆盖领域新需求解决敢不敢的问题,积极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氢能源被誉为“21世纪终极能源”,但制氢、输氢、储氢对于材料的要求,很多是从0到1,首钢成功开发输氢管线钢并实现批量生产,应用于国内首条掺氢高压输气管道工程。

闯路——瞄准未来产业新赛道,加速打造重要城市功能区

胡雄光指出,首钢园区以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落实产业规划,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和首都城市发展,积极落实“大力发展高精尖产业若干措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要求,提出“打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首钢高地、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首钢支点”的战略目标,倾力打造科幻、人工智能、Web3.0、航空航天“1+3+X”新质生产力产业体系,推动高端产业要素加速集聚。

截至目前,首钢园区整体入园企业831家,注册资本超过750亿元,其中创新型科技企业412家;国高新、专精特新、瞪羚企业等企业资质超过150项。首钢园里每天都在“科技上新”“面貌焕新”。同时,产业集聚带来了消费活力,自2020年5月园区开放以来,累计举办各类活动700余场,入园客流量累计突破2100万人次。

下一步,首钢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扣中国式现代化主题,把握新质生产力要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一引领两融合”取得成效,真正将“创新力”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为首都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