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衡复之源的淡水路

6-衡复之源的淡水路

00:00
04:31

大家好,欢迎收听《黄浦最上海》有声电台,我是格里董。我今天要为大家讲讲上海的淡水路。

淮海中路街道的淡水路,衡复风貌区零号地块,常常被人们叫做“衡复之源”。淡水路并没有被纳入上海“64条永不拓宽的道路”之列,风貌却相对保护得较为完整,是一片极具“衡复风貌”气质的街区。它可生活、可风景,正所谓浓妆淡抹总相宜。

淡水路1902年筑路,全长 1683米,这里是一条安静低调的林荫道,也是一条生活味十足的小马路,众多优秀历史建筑和名人故居分布期间,写满了老上海的故事和记忆。

淡水路先后曾使用过“衡山路”、“萨坡赛路”、“南通路”、“英士路”等多个路名,最终在1950年以台湾省地名淡水恢复路名,并沿用至今。早在1915年,淡水路两侧就已经开始建造房屋,1930年代前后建造了四明里、三德坊、丰裕里、淡水村等,形成居民住宅区;淡水路上既有粮店、烟杂、服务型商店、淡水路菜场等场所,也有上海墨水厂、机电机修厂等单位,马路虽小,但各种功能俱全。

当年法租界公董局规定,新法租界地区以淡水路为界限,东面为一般里弄住宅区,西边以公寓、花园洋房为主。因此淡水路东西两侧有着截然不同的街景风貌。

淡水路有120多年的历史,萧红、艾青等文人雅士曾居住于此,这里还见证了红黑出版社等的诞生,演绎诸多海派弄堂故事。

淡水路416号,原是上海市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前身是1932年法租界公董局慈善会创办的华童公学,初建时候的名字为中国第一小学,后改名为萨坡塞小学。

淡水路3321号,这里是中国农工民主党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旧址,因此这幢小楼承载着特殊的历史意义。

淡水路219号,单厢石库门建筑。二、三层里弄住宅,砖木结构。坡顶红瓦,红砖外墙。这里曾经是画家陆抑非的寓所,1935-1937年间,陆抑非在寓所开设了私立飞声国画函授学校。

多年来,淡水路经过当地政府的持续保护和精心打磨,留住了经典,也激发了活力,已经成为一朵历经风雨、永不凋零的白玉兰。

漫步淡水路,阑珊灯火与异彩华光交替闪现,往昔烟云与岁月静好辗转衔接,交流融合与固守成规和平共处。如今的淡水路,不仅有小店美食,也有咖啡书屋,烟火气中难掩精致气息。

漫步淡水路,仿佛坐上时光穿梭机回到过去,石库门建筑被巧妙地描绘在墙画上。两排高耸入云的梧桐树,从街头一直延伸到巷尾,仿佛看不见尽头。秋日午后,暖阳透过树叶,像点点繁星洒在墙面上,光影好似一支画笔,为这条路添上自己的故事。

如今的淡水路,在约1平方公里面积里,有保护建筑25处,寻找历史的足迹,为城市街区的寻旧探新注入了新的活力。这只是一个序章,在这片充满记忆与希望的石库门建筑街区,今后将有更多的惊喜与故事将悄然展开,未来可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