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第一》1.14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
1·14 子曰:“君子⑴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⑵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注释】
⑴君子——《论语》的“君子”有时指“有位之人”,有时指“有德之人”。但有的地方究竟是指有位者,还是指有德者,很难分别。此处大概是指有德者。
⑵正——《论语》“正”字用了很多次。当动词的,都作“匡正”或“端正”讲,这里不必例外。一般把“正”字解为“正其是非”“判其得失”,我所不取。
【朱熹《论语集注》】
好,去声。不求安饱者,志有在而不暇及也。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然犹不敢自是,而必就有道之人,以正其是非,则可谓好学矣。凡言道者,皆谓事物当然之理,人之所共由者也。尹氏曰:“君子之学,能是四者,可谓笃志力行者矣。然不取正于有道,未免有差,如杨墨学仁义而差者也,其流至于无父无君,谓之好学可乎?”
【钱穆《论语新解》】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不求安饱,志在学,不暇及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乐亦在其中。若志在求安饱,亦将毕生无暇他及矣。
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捷速义。慎,谨也。于事当勉其所不足,于言当不敢尽其所有余。
就有道而正焉:有道,言有道德或道艺之人。正,问其是非。如上所行,又就有道而正之,始可谓之好学也。
【白话试译】先生说:“君子,饮食不求饱,居处不求安,敏疾地做事,谨慎地说话,又能常向有道之人来辨正自己的是非,这样可算是好学了。”
【何士明《论语解读辞典》】
[注释]⑴“君子”二句:食,作动词用,吃饭。饱,充分,满足。《诗•大雅•既醉》:“既饱以德。”这里是吃得好、精美的意思。安,安适,舒服。这里是住得高档、富丽的意思。
(2)“敏于”二句:敏,奋勉。《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于,形容词后缀。事,作动词用,行事,做事。而,连接并列成分。慎,谨慎。言,动词,说话。就,靠近,随从。有道,有道德,代指有德之人。而,把表示方式方法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正,纠正,匡正,这里指纠正自己的错误。焉,指示代词(正于就有道),兼助词,用于语末,表示停顿,同“也”。
(3)“可谓”句:也已,助词连用,表示肯定语气(已,必,一定)。《左传•僖公三十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精美,居住不求富丽;勤勉做事又谨慎说话;接近有道德的人,在接近他们中匡正(自己的错误)。(这样的人)能称得上(勤奋)好学了。”
[提示](1)注意名词作动词用。文言文中名词作动词用,动词作名词用,非常多,这种情况在现代汉语中也有,称名词的动化,动词的名物化。(2)“有道”,动宾词组,在本章中代指君子(有德之人。)
【读书感悟】
这句话看起来似乎并不难,几位学者的翻译也没有太多的差异。但我总感觉对“好学”的解释不到位,孔子在这里难道只是要劝人好好学习吗,又要学些什么呢?如果只是这样,我们很多诸如衡水一中里的中学生,都是“好学”之士了。我不认同,我想大家也不一定能接受。
我们再一起来看几个历史上的人物,先说颜回,孔子在《论语•雍也》篇中称赞他:“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可算是“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了,颜回自然是孔子心中最“好学”的弟子,当他听到子贡说“回也闻一以知十”时不仅表示赞同,还说自己与子贡都不如颜回。颜回学的是什么呢,《论语•为政》篇中,“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颜回能把从孔子那里学到的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我认为这才是孔子心中的“好学”。
再来看诸葛亮,他在《出师表》中说自己“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应该也算是“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了,他能时时读书,并不时与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水镜先生等名士交往,可谓就有道而正焉,才会有“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可谓“好学”。
还有陶渊明,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在《饮酒》诗中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说他“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当不为过。他在这样的环境中仍然能“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读书交友做诗,可谓“好学也已。”
唐代的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还被当地官员乡绅刁难,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不可谓不是“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了,他提笔写下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说他可谓“好学也已”当不为过。
古来这样的“好学”之士不胜枚举,都是这则的最好例证,也是我们该好好学习的榜样。
君子如何才算“好学”?《论语》中的这句话,学者们各有见解,但好学仅仅意味着勤奋读书吗?从颜回的安贫乐道,到诸葛亮的淡泊明志,再到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好学背后是对德行的追求与实践。刘禹锡身处陋室仍不改其志,他们的故事,诠释了好学更深的内涵。超越书本,好学是对生活态度的修炼,是对君子之道的践行。古人如此,今人亦可效仿,让我们一同探索,好学的真谛!
02:02 好学的真正含义:从朱熹到钱穆先生的解释与思考
04:05 追求食之饱和,住的高档复利:孔子的高档生活品味与追求
06:07 好学的定义:从孔子到诸葛亮,探寻古代名人的学习之道
08:08 追求知识的典范:从不求闻到达于诸侯的读书之旅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