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篮球改练拳击,三届奥运会李倩集齐金银铜牌

放弃篮球改练拳击,三届奥运会李倩集齐金银铜牌

00:00
04:36

里约奥运会,收获一枚铜牌。东京奥运会,再进一步拿到银牌。来到巴黎,34岁老将李倩终于把金牌揽入怀中,集齐金银铜牌。8月11日凌晨结束的巴黎奥运会拳击女子75公斤级决赛,李倩4比1战胜巴拿马选手贝隆夺冠,这是中国体育代表团本届奥运会的第39枚金牌,追平了境外参加奥运会最好成绩。

巴黎奥运会,中国女子拳击队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并且6人参赛5人打进决赛,最终收获3金2银。巴黎周期,中国女子拳击队请来古巴老帅劳尔·里兰萨以及胡里安·塞德尼奥,技术层面有了明显进步。夺冠后,李倩特别感谢了外教带来的帮助。

心声

摘金给自己一个交代,更给祖国一个交代

东京奥运会最后一个比赛日,李倩的女子75公斤级决赛是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最后一场比赛,结果她不敌头号种子普莱斯,无缘金牌。那场比赛之后,31岁的李倩一度想过退役。思来想去,心有不甘的她决定再给自己一次机会。这之前,李倩在里约奥运会拿到一枚铜牌,职业生涯只差一枚奥运金牌。

来到巴黎,李倩4场比赛发挥出很高的竞技状态。决赛对阵35岁的巴拿马选手贝隆,李倩打得游刃有余,前两个回合都取得优势。贝隆虽在第3局发起反扑,但已无力挽回败局。最终,李倩4比1战胜对手,用一枚奥运金牌补上了拳击生涯最重要的一块拼图。

“就是觉得很值得,没有放弃自己。”东京奥运会决赛失利后,李倩说心理负担很大,训练也失去了动力。一段时间的沉寂后,她还想再坚持一下。

李倩说,祖国给了她很大的支持,东京奥运会决赛没能顶住压力,这个遗憾终于在巴黎弥补了,“这枚金牌是给我自己的一个交代,更是给祖国培养我的一个交代。”

中国拳击队领队陈立人表示,作为一位参加过3届奥运会的老队员,李倩这个奥运周期不光是自己在训练,也带着年轻队员一起努力,起到了很好的以老带新的作用。

奋斗

17岁改练拳击,信念支撑她从里约到巴黎

1990年6月,李倩出生于河南商丘市宁陵县,17岁时跟随父母从河南搬到内蒙古鄂尔多斯。身高1.8米的李倩青少年时期长期练习篮球,司职后卫。搬到鄂尔多斯那一年,她遇到了拳击教练哈达巴特尔,并从篮球改练拳击,进入内蒙古拳击队。

拳击和篮球有很多相似之处,对脚步的灵活性要求很高。加上身高和臂展优势,李倩转项后很顺利。哈达巴特尔说,看到李倩的时候,就觉得她是练拳击的料。

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拳击正式进入奥运会大家庭,金牌成了李倩多年训练的一个坚定目标,奥运金牌的信念支撑着她一路坚持下来。之后的里约奥运会、东京奥运会、巴黎奥运会,李倩先后收获铜牌、银牌和金牌,用时8年终于圆梦。

在巴黎与李倩一起圆梦的还有中国女子拳击队。过去这个周期,中国女子拳击队请来古巴外教,在训练方法和理念上有了很大转变,姑娘们也经过多年的苦练后,在巴黎迎来绽放。

夺冠后,李倩特别感谢了古巴外教,如今她的打法更具侵略性,比赛中的信心也随之得到提升。

巴黎奥运会,中国女子拳击队6人参赛5人打进决赛。其中,吴愉、常园、李倩分获50公斤级、54公斤级、75公斤级金牌。杨文璐、杨柳分获60公斤级、66公斤级银牌,另一名选手许紫春也挺进57公斤级8强。无论金牌数还是奖牌数,中国拳击队刷新了历史最好成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