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一个神奇的国度。
就像很多人将收入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志一样,很多国家也将朋友数量作为大国地位的最好证明,而在这方面,印度明显已经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在这个世界上,论人缘,印度说第三,没人敢排前二。作为有声有色的超级大国,印度虽然在综合国力上与美国相差十万九千里,但在人缘上却让美国都望尘莫及。
一般来说,因为国土山水相连,所以必然有无穷无尽的领土争端,即便是美国也不能幸免,所以邻国关系不融洽实属常见。但印度就能让邻国也拇指连连,特别是不丹,深受印度感染,说什么也要拜倒在印度的摩托车前。
而一般而言,作为大国,因为实力根本藏不住,所以必然会招致其他大国的不爽。但法力无边的印度不仅能让美苏等超级大国放下戒备,而且还争相奉印度为座上宾。
论交朋友,印度是专业的。
而在印度的朋友圈里,俄罗斯一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两国关系甚至好得像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而两国的友好关系,最早可追溯到二战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且影响最为深远的战争,也深刻改变了世界大多数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走向,印度尤其未能免俗。
虽然是名副其实的战胜国,但元气大伤的英国却失去得最多,尤其是对广大殖民地,英国再也没有了维持的能力。
而为了防止日不落帝国死灰复燃甚至东山再起,在战后一跃成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和苏联并驾齐驱,并携手推动第三世界国家和民族独立,于是作为英国女王王冠上最璀璨明珠的印度,在经历了几十年“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努力后,终于等到了柳暗花明的那一天。
所以,面对自己的恩公,印度从一开始就对苏联充满好感。
二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制度终于跃出苏联,并形成了与资本主义阵营分庭抗礼的社会主义阵营。虽然印度作为英国“分而治之”的辉煌成果,从一开始就带着西方民主和自由的风格,并被西方国家形象地冠以“民主楷模”,但尼赫鲁却坚信印度是个社会主义大国。
因为没有革命或战争的洗礼,印度和英属印度一脉相承,山头林立和一盘散沙的属性极其鲜明。而尼赫鲁又为印度定下了“要么有声有色,要么销声匿迹,绝不做二流强国”的目标。更重要的是,苏联仅用了20多年,就从一穷二白迅速成长为超级大国,这让尼赫鲁似乎找到了自己的崛起之路,所以雄心勃勃的尼赫鲁天生对苏联高度集中的制度和模式深感亲切。
但斯大林对尼赫鲁并不感冒,毕竟印度连身上的咖喱味都充满着西方自由和民主的气息。而且二战后的苏联,综合国力与美国不可同日而语,对于争霸全球也缺乏相应的实力,所以斯大林时代的苏印关系若即若离。
但赫鲁晓夫时代,苏印关系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转机。虽然建议和美国共同领导世界,但美国并不接受这样的建议,反而打击苏联变本加厉。所以苏联不得不开始努力,并通过对外援助的方式打破困局。
和大力援助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一样,赫鲁晓夫时代对印度也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工业化支援。虽然没有让印度脱胎换骨旧貌换新颜,但却让印度对苏联产品产生了深深的依恋,比如时至今日印度万国牌武器中仍有超过70%和俄罗斯有关。
冷战开始后,为了围堵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美国除在欧洲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还在中东建立了“巴格达条约组织”,在远东建立了“东南亚条约组织”,苏联的局面相当被动。
而彼时的尼赫鲁,高唱“不结盟”,反而得到了美苏两国的重用。
对于美国而言,印度是围堵社会主义阵营的关键一环。而对于苏联而言,印度则是冲破资本主义阵营封锁并走向印度洋的重要窗口。所以美苏对印度都有好感动,而突围的苏联则更为迫切。
50年代后期,中苏交恶,两国关系很快走到了崩溃的边缘。但苏联和印度的关系却情比金坚,除了在中印对峙时赫鲁晓夫拉偏架,高调为印度站台,并提供大量武器,更在印度和北方邻国兵戎相见时慷慨转交了先进飞机的生产线。
毕竟对于苏联而言,能够让印度恶心北方邻居也是好的,而印度也确实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1962年的中印战争,给印度留下了入骨三分的深刻印象,并让印度从此患上了“1962综合症”,没事就高喊“印度不是1962年的印度”。
而这场让印度把侵略战打成首都保卫战的战争,也让一直支持尼赫鲁的赫鲁晓夫大跌眼镜。要知道,彼时的他刚在古巴导弹危机中被美国羞辱,在国际社会颜面扫地。而眼下尼赫鲁又被北方邻国无情反击,可谓“福不双至,祸不单行”。
当然了,就像62年战争虽然让印度损兵折将,但却在客观上强化了印度的凝聚力一样,刻骨铭心的惨败让赫鲁晓夫和尼赫鲁这一对难兄难弟有了说不完的共同语言,直到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尼赫鲁上天。
美苏争霸“渐入佳境”后,苏联对印度的支持也与时俱进。1971年8月,苏联和印度签订了《印苏和平友好合作条约》,在形式上正式“结盟”。然后印度为虎作伥,并很快在当年11月发动第三次印巴战争。
印巴战争直接推动了东巴基斯坦的独立,从根本上扭转了印度东巴基斯坦东西夹击的尴尬态势。而对于巴基斯坦而言,第三次印巴战争的惨败则比想象的更加恐怖,除失去了东巴基斯坦,国土大大缩水,失去了夹击印度的优势,更重要的是遭到了美国的趁机抛弃,从此美国和苏联争相拉拢印度,巴基斯坦则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孤儿,为中巴关系的沸腾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苏联不可一世的日子里,印度一直在慷慨接受着苏联的好意,并忠实履行着自己的使命为北方邻居添堵。
从1951年到1991年,苏联以贷款的形式,给予了印度上百亿卢布的援助,并帮助印度建立工业体系,可以说是真正的手把手教不遗余力。
印度也吃准了苏联拉拢印度对抗美国的意图,从此开始了从苏联身上疯狂薅羊毛的进程,1971年苏印“结盟”后,印度更是以各种理由借钱要物,苏联为了维持在南亚乃至亚洲的话语权只能咬牙坚持有求必应,而这也成为苏联最终分崩离析的重要因素。
1991年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阵营烟消云散,世界格局也被彻底改变。
作为苏联的直系继承者,俄罗斯继承了苏联近70%的资产,包括领土、人口、国际地位和债务等。
因为苏联解体的巨大危机,再加上叶利钦盲目推行的“休克疗法”,导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非但没有脱胎换骨、东山再起,反而行将崩溃、每况愈下。
这时的俄罗斯,最希望的就是债户们能踏着七彩祥云来还钱,特别是借钱没够的印度。
而此时的印度,也确实没有“欠钱是大爷”的架子,反而积极还钱为老朋友排忧解难,但俄罗斯却一再表示自己开心不起来。
原来苏联解体后,由于计划经济被废弃,又遭到西方资本的猛烈冲击,所以俄罗斯卢布兑换美元的汇率极端不稳定,而在苏联解体后的几年时间里基本都呈现出起起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的尴尬境况,最高是1994年的1美元兑3235卢布。
也就是说,此时的卢布贬值数千倍,基本等于白纸。印度用几百万美元就一次性还清了俄罗斯30多年来上百亿卢布的旧账。
面对这样的仗义和慷慨,俄罗斯一再表示我去年买了个大手表。要知道,80年代时卢布几乎和美元的购买力相当,现在印度用白纸还钱,摆明了是落井下石,趁火打劫。
但问题是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一蹶不振,是真正的虎落平阳,所以面对不讲武德的印度,俄罗斯只能忍辱负重,毕竟废纸也能卖钱。
而很快,印度就笑不出来了,因为苏联虽然已成历史,但当年的谋篇布局依然无处不在,特别是俄制武器这东西,印度根本就离不开。
毕竟从印巴分治独立建国以来,印度就始终在朝着有声有色的目标在折腾,虽然苏联的援助比中国还给力,但在印度一个被种姓制度深度禁锢的国家,所有的工业化都是百搭,印度也从来不是自力更生的行家。于是为了满足其不断膨胀的野心,印度只能在国际上买买买个不停。
因为印度野心的膨胀,引来了大量的军火倾销商,于是印度也成为各路军火倾销商的官方指定合作伙伴。
而俄罗斯虽然经历了苏联解体的猛烈摧残,但基本的科研实力还是很强悍,尤其是有苏联时代的武器装备做基础,印度和俄罗斯的合作也就顺理成章。
而现在,是俄罗斯“以德报怨”的时刻。针对印度将印度洋作为印度之洋却没有趁手航母的窘况,俄罗斯不光急在心上,更慷慨解囊,表示只要一个火烧,就能轻松拥有一艘苏联原味航母,只需花上一点点维修升级的费用。
面对这样的雪中送炭,印度高兴得像个300斤的孩子,然后就开始了加钱—等待—再加钱—再等待的漫长过程。在升级航母的时间里,俄罗斯新建了船坞,补发了工资,印度成为俄罗斯喜闻乐见的提款账户。
最终,印度在花了近30亿美元的巨资后,终于有了一艘二手航母,这让印度热泪盈眶,从此吃个火烧都要三思后行、仔细掂量。
随后,俄印两国又分别在苏—27战斗机和苏—57战斗机问题上进行了深度合作,印度也终于体会到了有钱不能使鬼推磨、花钱被人当猴耍的无语凝噎。
不过,鉴于印度无论如何也难以大国崛起,再加上依然有拉拢印度共同对抗西方以及恶心北方邻国的战略考量,所以俄罗斯和印度的关系依然经得起时间的冲击。
更令印度感动的是,俄罗斯在印度最关心的入常问题上始终斗志昂扬,说什么也要强调自己支持印度入常的立场。然后,印度发现了“一票否决”是个好东西,俄罗斯赚了印度的钱还不用承担不办事的后果,印度就这样被俄罗斯卖了还帮着贴钱。
所以,恼羞成怒的莫迪政府才选择“弃俄投美”,做美国忠实的小粉丝。而当印度丧失不结盟和中立的立场,印度的价值也就基本止步于此。
当然,以印度力不从心的尴尬实力来看,它的选择似乎无足轻重。这也意味着,尽管俄罗斯和印度关系多有龃龉,但终归还是沆瀣一气的好兄弟。
毕竟,没有人能拒绝人傻钱多的印度。是利益,让友谊如此情比金坚。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