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化才能拯救北极熊?叶利钦的私有化给俄罗斯带来了什么后果?

私有化才能拯救北极熊?叶利钦的私有化给俄罗斯带来了什么后果?

00:00
11:30

1991年12月25日,苏联送给世界一个解体大礼包,从此这个叱咤风云的超级大国彻底烟消云散。

苏联解体后,作为苏联掘墓人的叶利钦站在苏联的遗体上踌躇满志,毕竟“打江山易,坐江山难”,毁掉一个超级大国容易,但复兴一个世界大国难于登天。所以叶利钦在完成了瓦解苏联的历史性重任后,作为现代俄罗斯开国领袖的叶利钦最关心的,是如何让这个昔日的苏联核心脱胎换骨、涅槃重生。

要知道,在斯大林的努力下,苏联逐渐背弃了列宁时代“各加盟国无论大小强弱一律地位平等”的原则。在“大俄罗斯”主义死灰复燃的情况下,俄罗斯地位不断提升,其他加盟国则逐渐沦为俄罗斯的加盟国或省,苏联也成为大号的俄罗斯。

而苏联解体的根源,就是斯大林模式的根深蒂固。为了尽快强大起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世界大战以及未来的全球无产阶级革命,苏联走上了一条重工业为主的道路,这让苏联在迅速崛起的同时,也陷入了长期的僵化中,即便历届苏联领导人大力改革也无济于事。

所以,行将就木的苏联,最终走向了分崩离析。从后世的角度来看,“解体”也是苏联各加盟国寻求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最大尺度尝试,这也让他们付出巨大代价的同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

但作为苏联主体的俄罗斯,如何能彻底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桎梏,是叶利钦必须首要面对的难题。而叶利钦团队在冥思苦想之后,创造性地提出了“休克疗法”的历史性“创举”。

“休克疗法”,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提出,其主要内容是:“针对社会总供求严重失衡的状况,采取严厉的行政和经济手段,短期内强制性地大幅度压缩消费和投资需求,使社会总供求达到人为的平衡,以此遏制恶性通货膨胀,恢复经济秩序。”

“休克疗法”此前在玻利维亚大获成功,这让叶利钦看到了俄罗斯化茧成蝶的希望。而“休克疗法”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全面的“私有化”。

因为俄罗斯数百年来最大的梦想就是融入西方世界,而西方世界绝大多数都是私有制的经济基础,所以他们认为,只有首先在经济基础上产生共鸣,俄罗斯才能更好地融入西方世界。

事实上早在1991年12月19日苏联解体前夕,叶利钦就签署了批准《1992年国有及市政企业私有化纲要基本原则》的总统令,规定俄罗斯从1992年1月2日开始实行大规模的私有化,这是俄罗斯大规模私有化的正式开端。

叶利钦之所以这么着急,除了对斯大林模式的深恶痛绝,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作为苏联的主体,当时的俄罗斯有着相当数量的“守旧势力”,从“八一九”事变的差点成功以及是否保留苏联的公投结果,叶利钦深知大部分人是不愿意苏联解体的,所以想要彻底断了守旧势力的念想,叶利钦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私有化进行到底。

所以相比于我国摸着石头过河的谨慎,俄罗斯直接选择了泅渡,而结果当然也是相当惨烈的。

叶利钦深知,想要把私有化搞好,就必须要“有法可依”,于是在苏联尚在苟延残喘的时刻,作为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团队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立法工作。

在1986年11月颁布的《苏联个体劳动活动法》、1988年5月颁布的《苏联合作社法》以及1989年11月颁布的《关于租赁法的原则》的基础上,1990年12月,俄罗斯通过《俄罗斯联邦所有制法》,为多种所有制存在提供了法律保障;1991年7月颁布了《俄罗斯联邦国有企业和地方企业私有化法》;1991年12月29日叶利钦签署了《关于加快国有和市政企业私有化的命令》总统令,批准了《1992年俄罗斯联邦国有和市政企业私有化纲要的基本原则》;1992年7月11日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批准《俄罗斯联邦1992年国有和地方私有化纲要》。

诸多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的出台,为俄罗斯的私有化提供了“完善”的法律基础,《基本原则》和《纲要》更是构成了俄罗斯私有化的纲领性文件。

在有了充分的法律依据后,叶利钦不等试点试水,就直接一拥而上,在最短的时间里取得了最显著的成绩。

有了法律的保驾护航,叶利钦着手开始进行队伍建设,短期内建立了一系列机构和组织,包括从中央到地方成立了各级财产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财委”,作为私有化的最高司令部;成立独立于各级政府的财产基金会,负责国有资产的拍卖和出售;建立投资基金会和控股公司,防止市场化的过程中出现垄断。

在此之前,俄罗斯已经开始了实行租赁制、建立合作社,以及将国有企业“私有化”等一系列变革,这些非国有化运动为私有化的开展铺平了道路。所以当苏联解体,叶利钦签署了私有化的总统令后,俄罗斯的私有化就一发不可收拾。

俄罗斯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根据国有企业的性质、资产、职工人数等将企业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全部私有化的企业和部门,包括商业饮食服务业食品,轻工业,建筑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

第二类是有限制进行私有化的企业和部门,标准是固定资产在2亿卢布以上或在职人数在1万人以上的大中型企业,这些企业的私有化须经俄罗斯联邦政府决定才能进行;

第三类是国家禁止私有化的企业和部门,包括电力、水利、邮电、银行和资源等。

在细分了私有化的三个标准后,俄罗斯的私有化运动也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对于第一类企业的小私有化,通常由地方政府处理,通过拍卖、商业招标、赎买租赁和股份制等形式,而主流形式则是赎买租赁和商业招标,占到了小自由化的43.7%和41.4%。

由于小私有化的企业和部门相对较小,所以私有化速度也最快,1993年就基本完成。

相比之下,第二类大中型国有企业的大私有化就相对困难。大私有化的基本途径是股份化,通过发放私有化证券的方式无偿转让国有资产,将固定资产超过5000万卢布的企业改造成开放型股份公司,并向居民发放私有化证券,共发放1.5万亿卢布,平均每个俄罗斯人获得1万卢布,使每个俄罗斯人理论上都参与到了私有化和市场化的转型过程中,实现了国有资产公平分配的目标。

而后,私有化企业的股票开始在拍卖市场出售。通过一系列努力,到1994年底,包括2万个大中型企业在内的的70%的俄罗斯企业转入股份制,较私有化程度更是高达75%,非国有制经济占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

而后叶利钦政府再接再厉,从1994年7月开始,将私有化方式逐渐过渡到按市场价格出售国有资产,史称“货币自由化”,通过将私有化过程,从投资活动相结合,提高了企业效率。

而货币自由化,是私有化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方式也更加灵活多样。比如“抵押拍卖”措施使金融工业资本顺利进入工业领域。

到1996年12月,俄罗斯的大私有化也基本完成。

1997年4月1日,俄罗斯政府批准了《联邦资产个案私有化实施方法》,开始了私有化第三阶段,即“个案私有化”的进程,将目标对准了对国家和地方特别重要的联邦资产。

个案私有化的着眼点是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增长,其典型特点是停止大规模私有化,转为按照点状方案,有选择地进行国有企业的控股制改造,将此前的注重数量改为注重质量,特别是实现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规范化。

随后俄罗斯开始公开出售在证券私有化和货币私有化阶段,已被改造成股份公司的大中型企业中的国有股份,并对军工综合体企业进行私有化,组建一些大型军工集团公司和专门的武器和工业出口公司。

应该说,叶利钦东山再起愿望的迫切有目共睹,但现实一再表明,叶利钦是个优秀的破坏者,却不是一个合格的建设者。

私有化10年,俄罗斯的私有化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暴露的问题和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似乎更令人无语凝噎。

俄罗斯私有化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太急躁

俄罗斯的私有化,有着强烈的政治目的。在没有成熟方案的情况下,叶利钦未在短期内迅速压制传统势力,防止其反扑,不等试点试水就匆忙上阵,其结果当然是不言而喻。

而尴尬的是,俄罗斯作为苏联的主体,从一开始就没有市场化的基础,这意味着他不可能复制市场化小国玻利维亚的成功,而没有休克疗法成功这一前提,私有化的成功就是空中楼阁。

2、太粗糙

虽然分出了三个私有化层次,但在俄罗斯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这样的划分标准,依然像12个星座划分全球70亿人的性格一样,散发着粗制滥造的味道。

事实上和叶利钦大刀阔斧形成鲜明对应的是,俄罗斯“为了私有化而私有化”的搞法,很多原本不能进行私有化的企业和部门,如军工、能源等,也拖入了私有化的深渊,这是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每况愈下、半死不活的重要因素。

3、太模糊

由于贪大求全的指导思想,俄罗斯的私有化不仅粗糙、流于表面,更严重不透明。在私有化的过程中,为推进私有化快速完成,很多国有资产被低价贱卖,即便是分到民众手中的私有化证券,因为信息的极端不对等,大量证券又被资本家低价买回。

而且由于俄罗斯2.7万家股份制公司中,超过80%都是封闭型股份公司,这意味着俄罗斯的私有化大部分都是法人从国家转向昔日的权贵。而此时的西方资本也利用俄罗斯打开国门疯狂地巧取豪夺,这让俄罗斯的私有化虽然取得了成功,但却造成了空前惨烈的影响。

而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是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在特权阶层和西方资本的勾结下,大量的苏联国有资产以不可思议的低价被贱卖出去,苏联几十年来苦心孤诣积累的财富几乎挥霍一空。

在俄罗斯推进私有化的叶利钦时代,俄罗斯由于财富的流失,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直线下降。

其二是寡头阶层尾大不掉。因为不透明的私有化进程,大量特权阶层巧取豪夺,并摇身一变成为俄罗斯新贵,他们控制着国家命脉,并将魔爪伸向政治领域,富可敌国的他们甚至叫嚣一只狗也能当俄罗斯总理。

他们的存在,一方面急剧加大了俄罗斯的贫富差距,另一方面让俄罗斯陷入两极撕裂的不归路,让其后的普京尽管励精图治也无济于事。

其三是内忧不断外患不止,叶利钦的私有化,并未得到西方世界的接纳,反而为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掠夺大开方便之门。

而因为俄罗斯在西方国家面前几乎没有隐私,所以它们对俄罗斯的压制也变本加厉,俄罗斯非但没有脱胎换骨,反而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可以说,经过叶利钦的励精图治,俄罗斯没有等来东山再起的光辉岁月。而因为叶利钦“开国领袖”的特殊身份,俄罗斯也一步步陷入了绝望的深渊。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