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邓楠捐出邓小平的142万元稿费设立基金:父亲最后的遗愿实现了

2004年,邓楠捐出邓小平的142万元稿费设立基金:父亲最后的遗愿实现了

00:00
07:33

建国初期的一天,周恩来来到邓小平家里做客,邓家的孩子都围上来和周恩来见面,卓琳向周恩来介绍二女儿邓楠时说:“这是我们家的大管家!”

周恩来听后风趣地说:“我是国家的大管家,你是你们家的大管家,希望你将来也能管理国家!”

多年以后,邓楠果然没有辜负周恩来的期望,她担任了科技部副部长一职,并参与管理国家的科技工作。今天帝哥就来说说邓楠的故事。

1945年,邓楠出生于河北涉县,她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邓楠出生以后,邓小平常年在外征战,卓琳在地方中央局机关工作,她从小就随着一群大孩子上学、玩耍,所以在邓楠女孩子娇柔的性格中,还有几分男孩子的坚毅,她年龄虽小,主意却很多,从小就有当“娃娃头”的经历。

1952年,时任西南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被调往北京工作,在从重庆到北京的飞机上,邓楠问父亲:“在四川人家叫你‘首长’,那到了北京以后是什么呀?”

邓小平笑着说:“到了北京以后是‘脚掌’!”

邓楠到北京后,被安排在八一小学上学,学校的学生全都是军队的干部子弟,他们的父亲都有军衔,每当大家问邓楠的父亲是什么军衔时,她就不敢说话了,因为她根本不知道父亲是什么军衔,只好躲得远远的,那时的邓楠觉得,自己的父亲可能是学生家长里官最小的。

邓楠曾回忆说:“我父亲是一个话很少的人,在家里说话的时候,我们说九句,父亲大概只能说一句话,所以他一般都是听我们说。他对我们的教育从来不说教,他都是言传身教,他不会去给你讲道理,除非我们说的话太出格了,他最多会说一句‘胡说八道’。”

1964年,邓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大物理系。1966年“运动”爆发后,邓小平受到了冲击,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邓楠和奶奶夏伯根一起负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她将家中剩余的资金作出安排,先是计算出每天的生活费,然后留下一点积蓄,以备急用。邓家的子女不能在中南海居住以后,邓楠便和姐妹们一起同中办的工作人员争吵,最后终于在宣武门方壶斋胡同争取到两间房子,使一家人得到了庇护。

1969年10月,邓小平被下放到江西,邓楠也在同年被下放到陕西省宁强县插队,后来她被分配到原汉中地区电机厂电机变压器安装修理班工作。

在下放劳动的日子里,邓楠的生活非常艰苦,每天早晨几乎都是二两馒头夹点榨菜,再喝点水了事,中午在厂食堂和大家一样买饭吃,她的穿戴也总是那一身黄军装、黄军鞋,和普通女工并无二致。邓楠在工作时能吃苦、虚心好学,一般的技术只问一次,就能自己干,有的活只要看一下就会了,她的班长不禁感叹:“到底是高干子女,和常人就是不一样!”

有一次厂里试验电机,邓楠在没有拉电闸的情况下去接电线,结果右手一下子被“粘”住了,班长正在邓楠对面的高台上试验机车,见状大声叫离邓楠不远的电工过来,当时电工在修理电机,听到喊声后连忙转身,关了电闸,邓楠的手才从电线上脱下来。事后班长发现邓楠的右手烧了一块疤,便叫她快去包一下,而她却笑了笑,又去忙工作了。

当时邓家的子女都在下乡接受“再教育”,大家天各一方,邓楠给父母写信是最勤的,她总是履行“大管家”的职责,收集兄弟姐妹们的情况,向父母报平安,或催促兄弟姐妹给父母写信。通过这几年的历练,邓楠已经非常明白事理和自己肩上的责任了。

1973年,邓楠被调到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等到1978年邓小平第三次复出时,她已经成为国家科委政策研究室的一名干部了。看着女儿的成长,邓小平非常欣慰,他感叹:“大管家”确实长大成才了!

此后邓楠历任国家科委科技政策局二处副处长、副局长等职,她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雷厉风行,几乎没人能看出她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子女。邓楠给自己定了一个规定:尽可能地早上班、晚下班,有病也坚持在工作岗位上。遇到困难时,邓楠总能出主意、想办法,她分管的领域一直是上级领导最省心的部门。

随着邓楠职务的不断升迁,邓小平当然高兴,但他也很注意防止女儿出现骄傲自满的情绪,并担心是否会有什么不正常的情况引起群众意见。邓楠每次出国、调离或职务变更,邓小平总要仔细过问:“这次出国有几个人啊?什么事啊?你为什么去啊?”“工作干得很好,为什么要变化?你做新的工作有什么长处啊?”“听说你又进步了?征求群众意见没有?你能胜任吗?不能翘尾巴哟!”

1998年,邓楠出任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她在任上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事业,并组织了原国家经贸委、原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等66家成员单位的300名精英学者编写“第一个21世纪议程行动方案”,这个方案至今被认为是中国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标志。

2004年8月,在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之际,邓楠将父亲生前的142万元稿费全部捐出,设立了“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用于不断激励广大青少年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她还为全国100名大、中、小学生颁发了奖金。对此邓楠表示:“这是我们全家对父亲最好的纪念,他的最后一个遗愿实现了!”

如今邓楠早已退休,她本可以安度晚年,但对于已经在中国科技界工作了31年、从事科技管理工作25年的她来说,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以及在有生之年为实现创新型国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却让她无法停止脚步,也无法停止思想。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