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高频使用软件,怎可肆意弹出性感美女主播 | 新京报快评

小学生高频使用软件,怎可肆意弹出性感美女主播 | 新京报快评

00:00
04:16

为了完成每天的跳绳任务,点开一跳绳App,却不小心点到弹窗广告。“广告多也就算了,一些广告画面不堪入目,根本不适合小孩子观看。”家长对某跳绳App的吐槽,反映了当前面向未成年人的部分App充斥违规信息的现象。

据法治日报近日调查发现,一些学习类、工具类App,不仅广告众多,而且蕴含一些色情、低俗等“擦边”内容。

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未成年人学习、娱乐和社交的重要工具。尤其在暑期,不少中小学生利用线上自习室、跳绳App等进行学习辅助、任务打卡。这本是未成年人积极拥抱数字化的学习方式,更加广泛、自主地利用互联网开展学习活动的体现。

但无孔不入的擦边广告,不仅影响学习类、工具类App主功能的使用,而且会对未成年人造成不良价值引导。更有甚者,这类App还会弹出很多“领红包”的广告,或者直接整个屏幕都是红包雨,孩子压根不知道怎么关闭,一不小心就会跳转到充值界面。在报道中,某款学习App还可以直接在“商城”中选择付费来购买游戏的道具。

与以往主打娱乐、社交属性不同的是,所谓跳绳App、线上自习室等,这些都是以助力未成年人学习、锻炼的名义出现的。也因此,这类App很可能被归入教育类、“适合未成年人使用的工具类”应用程序,从而规避未成年人模式,游离在监管之外。

对家长来说,暑期防止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已经是不小的任务,却还要提防孩子在利用网络工具学习、锻炼时,被不良信息诱导、带偏,实在有些心力交瘁。

在市场化条件下,这类App有着变现盈利的动机,无可厚非。但靠打擦边广告、用低俗内容引流来拓宽营收渠道,从来都不是正途,也是监管部门打击的重点,尤其面向未成年人开发的互联网产品,更应坚守法律红线,杜绝色情、暴力、低俗等不良信息。

对此,当然不能指望App开发者的“自律”。事实上,今年中央网信办“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就把儿童智能设备纳入整治范围,点名“对第三方App提供的信息内容审核把关不严,存在不良导向内容”为重点整治内容。

而在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中,都已明确禁止网络应用中出现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

现在的问题是,相关法律法规的条文约束需有更细化的落地办法,专项整治行动的经验也需及时形成常态化治理机制,尤其针对这种名义上是未成年人学习、健身工具,实则暗藏不良内容,利用未成年人猎奇心理引流变现的操作,监管的利剑必须及时切断其利益链,让违法违规者付出代价,以正行业风气。

此外,在日常的法治宣传中,相关部门不妨结合“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业、进学校”等活动,提高相关主体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实际保护能力。对互联网平台、App开发企业,监管部门要根据技术创新背后可能存在的风险,合理运用建议、约谈等方式,向其明确监管底线和平台经营红线。

营造更加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让互联网真正成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工具,相关企业、监护人当负起责任,监管更得有管用的规制办法。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