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6:柔软的东西为什么能主宰坚硬的东西?

056:柔软的东西为什么能主宰坚硬的东西?

00:00
14:13

大家好!我是张其成。大家都知道,水是最柔软的,但是从古至今人类一直饱受水灾的摧残,西方有诺亚方舟的故事,中国有大禹治水的故事,几千年来都讲述着大洪水的摧毁力。无独有偶,火焰也是柔软的,但是从古至今世界也是一直饱受火灾的侵袭。坚硬的力量相对于柔软的力量根本不值得一提,柔软反而能战胜坚硬,这个看似南辕北辙的道理通过解读《道德经》第43章才能明白。我读一下第43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先看第一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天下最柔软的东西,能够驾驭天下最坚强的东西。老子用了“驰骋”这个词,用得非常形象,“驰骋”就是骑马快速奔跑,最柔弱的东西能够在最坚强的东西中自由自在地奔驰,穿来穿去,引申为驾驭、驱使、主宰。


那么天下最柔弱、最柔软的东西是什么?大家一下子就会想到水。河上公说:“至柔者水,至坚者金石,水能贯坚入刚,无所不通。”从水滴石穿,水能贯通刚强来说明“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王弼认为最柔的东西除了“水”还有“气”:“气无所不入,水无所不经。”气能够穿透任何东西,水能够流经任何地方;王道认为最柔的东西是“气”和“光”,他说:“天地之气,本无形也,而能贯乎金石;日月之光,本无质也,而能透乎蔀[bù]屋。”天地的气本来是无形的,所以能够穿透金属石头;日月的光本来是无质的,所以能够射入房屋草席。“气”和“光”是无形无质的,如果我们观察一下自然界有形的东西,除了水还有什么最柔呢?我在开头讲了还有火,为什么火是至柔的呢?柔是指柔软、流动,并没有说温度,你看火苗是随风而动的,没有固定的形状,但火的力量是巨大的。在五行中,水和火没有固定的形态,是“至柔”,而木金土有固定的形态,是“至坚”。水火可以摧毁木金土,可以摧毁一切坚硬的东西。这就是“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也就是第三十六章说的“柔弱胜刚强”。


俗话说“水火无情”“水火难容”,水和火虽然都是至柔的,但温度却完全不同,水为冷,火为热,当水和火在一起的时候,水能战胜火,冷战胜热。水能把火浇灭,火能不能把水烧开?不能!你肯定会说怎么不能?你喝的开水不是火烧开的吗?那是要用金属的壶把水装进去,然后火是烧这把壶,当你把这把壶一撤掉,水立即把火浇灭。


那么对人来说,至柔的是什么呢?就人的一生来说,婴儿是柔弱的,婴儿摔倒骨头没事,老人一摔容易骨折;就男人和女人来说,女人是柔弱的,女人的耐受力比男人强,女人的平均寿命比男人长。就人的五官来说,最柔软的是舌头,最坚硬的是牙齿,牙齿会掉,舌头永远也不会掉。


那么在自然界、在人世间有没有比水更柔的东西呢?有!“至柔”,柔到极点,就是“无”;“至坚”,坚到极点,也就是“有”。“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就是说“至柔”的“无”主宰着“至坚”的“有”。所以老子接着说“无有入无间”。“无有”——没有“有”,也就是无;“无间”——没有间隙,也就是有。“无有入无间”无形的东西能够穿入没有间隙的东西。坚硬的东西虽然没有间隙,但无形的东西有一种巨大的能量可以把它穿透。无论再怎么坚硬,都会被“无”穿透进去。


“无有入无间”这一句,在唐初思想家傅奕校定的《古本老子》中写的是“出于无有,入于无间”。傅奕校定的“古本”,是公元六世纪南北朝末期从项羽小妾的墓中出土的,傅奕以这个“古本”为基础参考了9家注本进行整理,校订为《古本老子》,这个版本保存了较多的古句、古语、古字。这一句“出于无有,入于无间”意思是出入于无有无间。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无形的东西能够穿入没有间隙的东西,我因此知道“无为”是有益处的。为什么“无有”能穿入“无间”呢?其原因就在于最柔弱、最柔软的东西都是最符合“道”、最接近“道”的东西,“道”是无形无状的,是虚无的,它外显出来就是柔弱。至柔、无形的“道”是宇宙的本质、世界的存在方式,是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所以只要是符合这个本质和规律的东西,它的力量就是无穷无尽的,它能够战胜它的对立面——坚强的东西。透过这一点,不仅知道了“无为”的好处,而且知道了“无为”的巨大作用。


我每次读到“无有入无间”这一句,我就会浮现出《庄子·养生主》中说的那个著名的寓言叫“庖丁解牛”,庖丁是一个叫“丁”的厨师,他宰牛的时候,手接触的地方,肩膀靠着的地方,脚踩着的地方,膝盖顶住的地方,都哗哗地响,刀子刺进牛体,发出霍霍的声音。就像一场合乎名曲音律的高超演出,看得梁惠王赞叹不已,梁惠王问“哇,真好啊!你的技术怎么高明到这种地步呢?”庖丁放下屠刀,说了自己宰牛的三个阶段,开始时是“无非牛者”——看到的牛无一不是整头的牛,根本无处下刀;三年之后是“目无全牛”——看上去不再是整头的牛了;现在是“游刃有余”了。他用了一句话叫“以无厚入有间”,牛的骨节是“有间”——有空隙,刀刃是“无厚”——薄得像没有厚度,把没有厚度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就可以“游刃有余”了。老子这里说的是“无有入无间”就更加厉害了,“有间”是有形之间的空隙,“无间”则是无间隙,无形的虚空。无有:指不见形象的东西。无有之形可以进入无间隙之中。或说无形之物可以进入无间隙之物当中,或说无形的力量能够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


老子最后说:“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不说出来的教导,无为的好处,天下人却很少能够做得到。“希及之”的“希”是少、稀少,“及”是达到、做到。“不言之教”和“无为之益”不是常人所能认识到的,更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不言之教,无为之益”正是“至柔”在人类社会治理方面的表现。老子告诫统治者要“至柔”而不要“至坚”,要以柔克刚,以退为进,要行“不言之教”,用实际行动来践行“无为”而治。因为言语和思维往往有一定的差异,言语不能完整准确地表达思维,甚至和思维相背离、相违反。老子看到当时的君主、谋臣们,有的言不由衷、夸夸其谈,造成浮华不实的风气,有的用言论欺骗百姓、制定各种政令来控制百姓,限制百姓自由,招来怨声载道,一片骂声。


老子以锐利的目光观察自然万物、生生灭灭的规律,发现世界的本质、事物存在的方式就是“至柔”、“虚静”,从而提出统治之道也应该是“不言而教”、“无为而治”。


那么在人的身体、名声、财富问题上应该怎么做呢?请听下一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晓燕_zhao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