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丨《我在美国当精神科医生》:由精神科医生写就的患者故事,世事百态,除去偏见

心理丨《我在美国当精神科医生》:由精神科医生写就的患者故事,世事百态,除去偏见

00:00
30:05

一部由精神科医生写就的患者故事,世事百态,除去偏见。

点击进入喜马讲书频道页>>>

精华笔记 


1. 全球每八个人中就有一个人会有精神障碍,大多数是精神障碍是像抑郁症和焦虑症这样的常见疾病。精神病与神经病的区别是:精神病是大脑神经认知功能问题,神经病是神经系统损伤,两者在病因和治疗方法上不同。
精神病患者常被社会误解和歧视。作者杨伊徳作为在美国执业20多年的精神科医生,他希望通过分享真实的病患故事,来减少世人对精神病患者的偏见,增加对患者的理解。


2. 终身服药对精神病患者至关重要,高依从性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1)珍妮特的故事:珍妮特患有躁郁症,当她按时服药治疗的时候,她能正常生活;停药仅一两周,就携女儿自杀。


2)本杰明的故事:本杰明经历车祸后颅脑外伤,导致了情绪障碍和神经认知障碍,通过积极治疗和家庭支持,最终恢复正常生活。本杰明的故事说明患者的高依从性会对治疗效果产生积极影响。


3)马克的故事:马克有严重的幻听和迫害型妄想,伴发严重的抑郁症,通过长期治疗和自我努力,他逐渐回归了正常生活。马克的故事说明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获得的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对治疗效果无比重要。


3. 精神疾病有各种类型,会表现出各种症状,作为普通人,如果我们身边的家人、朋友、同事初选这些症状,我们如何识别并给予他们支持呢?


1)钱先生的故事:50多岁的钱先生表现出早老性痴呆症的症状,有一系列的精神和行为问题,最终他不幸去世。钱先生的故事提醒我们:要多多关注家里老人的精神健康。


2)斯蒂芬医生的故事:斯蒂芬医生表现出强迫型人格障碍特征,影响正常的工作和人际交往。斯蒂芬的故事提醒我们:对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需给予理解和支持,设定合理的界限,鼓励他们治疗。


4.如何识别和应对精神病患者的自杀风险?


精神病患者的自杀风险较高,需特别关注和预防。


精神科医生一般通过询问患者是否有自杀念头、决定和计划,判断自杀倾向和预防措施。


当患者出现言语、行为和情绪上的自杀信号时,需及时采取措施,包括与患者对话、提供支持、联系专业帮助、确保环境安全、紧急医疗服务等。


精神科医院对患者自杀行为的处理极其慎重,进行详尽的事后调查,确保患者安全。


5. 精神科医生既需处理复杂的精神疾病,同时也在接收患者和家属的负面情绪。作者希望读者能珍惜生活中平常的快乐和朴素的美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书名:《我在美国当精神科医生》

作者:杨伊徳

撰稿人:小芳

编辑:云琪

主播:1号麦克

制作:喜马讲书

监制&运营:劝劝 曾馨仪

总编辑:马晓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jinjiantie

    理解和同情是精神病治愈的第一步。《我在美国当精神科医生》由杨伊徳博士撰写,揭示了精神科医生的职业挑战和人文关怀。

  • 呆若木耶_

    什么时候把喜马讲书书单分类功能重新上架?

  • 1360139lbtf

    现在这种列表显示一点都不好

  • 硬派老生_龙哥

    👍

  • 静守己心w

    第二个案例更像是神经病

  • 呆若木耶_

    我快得精神病了

  • 我的桃花源记

    药不能停

  • 农民不会种地

    所有的专辑应该至少一个小时,怕长可以分上下两集

  • 农民不会种地

    解读越来越短了

  • uroholic

    尊重专业,精神疾病的治疗不能想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