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落实,必须大力纠治这个顽瘴痼疾
半月谈评论员 梁建强
半月谈记者在基层调研采访时,干部群众“吐槽”最多的话题便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尤其是,一些问题的持续存在,让基层不堪重负,让干部群众身心俱疲。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审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会议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顽瘴痼疾,必须下大力气坚决纠治。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束缚手脚。
哪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长期存在?有的地方,开会多、发文多,“文山会海”有所反弹;有的地方,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成为“新负担”,带来“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有的地方,“痕迹管理”比较普遍,但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有的地方,检查考核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类似这些问题的存在,既占用干部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又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一些新的表现形式同样需要关注。有的地方,把盲目攀比、层层加码作为“工作成果”,以设置过高的考核指标“表决心”“亮态度”,制定的政策和指标明显脱离实际;有的地方,把“红头文件”改为“白头文件”下发,以此“减少”发文数量;有的地方,仍存在“口号式”贯彻落实、“忽悠式”服务群众、“走秀式”调查研究、“怀胎式”项目建设等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许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在基层泛滥,但其根源并不在基层,而在上级机关。
有基层干部直言不讳,“当上级部门官僚主义,下级单位只能形式主义,以魔法打败魔法”。由此,尽管近年来中央层面高度重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文件、政策出了不少,但许多领导机关、管理部门执行起来却大打折扣,或者搞变通,导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反复延宕、屡禁难止。
如今,在中央出台《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的大背景下,要警惕一些地方和机关继续空泛表态、走形式,必须动真格、硬碰硬,多些可细化、能执行的具体安排,实事求是、务求实效。
比如,聚焦困扰基层的“陪会”导致会议过多问题,有的地方在探索中明确:只能安排与会议主题、会议任务密切相关的部门和单位参会,不得要求层层“陪会”;对一些只听取意见、不需要决策的会议降低参会人员级别要求;对一些已事先征求意见的协调会,只要求意见不一致的单位参加即可。
为整治文件机械转发、“层层不负责”等问题,也有地方提出:下发到社区的文件,要“把需要社区落实的事项梳理后再下发,让社区一看就明白需要做什么、完成时限是什么、具体要求是什么,如非重大事项、重要标准,原则上不得超过500字”。诸如此类,都是立足基层、立足实践的积极探索。
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措施越具体,针对性越强,为基层减负才能越直接。
要坚决避免文来文去、“纸上整治”,防止原本是为了减负,却因为层层发文、层层报材料反而增加基层负担等问题。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发现一个整治一个;对具有一定典型性、普遍性的问题,要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和清理。只有真正从实处改、一项项精细化研究具体措施,才能做到中央政治局会议所指出的,“切实把基层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激励担当作为,有更多精力抓落实”。
来源:半月谈新媒体
支部学习、时政教育,就用半月谈基层党建学习系统。更多半月谈基层党建学习系统详情,尽在主页橱窗。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