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国务院于日前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对未来五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和组织实施等作出部署。《行动计划》指出,经过5年的努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接近70%,更好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就在前不久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对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也作出了重点部署,内容涉及构建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镇发展良性互动机制等。
此次《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出4项重大行动、19项重点任务及有关政策措施,内容更加丰富,指向更加明确。这既是对《决定》的落实,也为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绘出了细致的路线图,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一幅未来五年中国新型城镇化蓝图跃然眼前。
理解“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要回归字面表述的本质。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构建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化,一切城镇化建设,都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而“新型城镇化”,不只是城市的交通、建筑等公共基础设施的面子之新,更包括城市的产业升级、绿色发展、市民权利、文化传承等内里之新。
“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不是单项的,而是多维的;不追求物质层面的片面推进,而是物质、精神、产业、文化等多个层面的融合统一。
这次《行动计划》对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民众关心的各项议题,均做了系统观照。比如,在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上,提出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推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在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方面,指出推进居住证与身份证功能衔接,健全以公民身份号码为标识、与居住年限相挂钩的非户籍人口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稳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常住地供给、覆盖全部常住人口……
每一种部署,每一项议题,都涉及农民进城后的核心利益,也是我国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一直念兹在兹的重要命题。这也深度契合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主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从过去多年的努力来看,尽管我国的城镇化步伐落后于西方一些年,但在推进过程中,决策层始终因时因势,全力克服各种历史与现实因素,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加快融入城市。
而揆诸中国过去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史,其遵循的一个本质逻辑就是让人摆脱土地的束缚,变成自由流动的人。
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继续沿着改革开放的路线,充分激活城市、产业、市场等先进生产力因素,进一步解放土地对人的束缚,使国民更从容地追求财富,实现自我价值。这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又是互为表里、彼此相通的。
当然,也要看到,中国是一个大国,复杂的国情决定了,不同地域的城镇化步伐注定不可能整齐划一、齐头并进。
所以,要充分认识到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艰巨性、复杂性。这既不是简单的“摊大饼”,追求纸面数字好看,也不是百米冲刺,单纯比拼速度。推进新型城镇化,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积小胜为大胜。
这就要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特别是城市发展规律,对经济发展与城镇化水平处于不同阶段的区域,规划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充分释放不同区域之间新型城镇化蕴藏的巨大潜力,推动各地城镇化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截至2023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16%。尽管从绝对数字看,这离“接近70%”并不遥远,但新型城镇化包含的维度委实多元,要求一点也不低。办好这件大事、好事、难事,尤其需要各部门各层级积极付诸实际,提高实效,以人为本,扎实推进。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