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会过去+动起来!+敞开心扉,不断学习

一切都会过去+动起来!+敞开心扉,不断学习

00:00
08:39

一切都会过去


  一切都会过去的。

   ——埃拉·惠勒·威尔科克斯

我们的生活难免有伤心和痛苦的时刻。就算是世上最幸福的人,也有经历忧伤、失望、愤怒以及悲痛的时候。幸福的人和不幸福的人之间的差别,并不在于他们是否会经历痛苦,而在于他们如何面对及诠释这些痛苦。不幸福的人往往认为痛苦的情绪是永久性的,在这种观点下,痛苦的情绪就会持续下去。相比之下,幸福的人知道,痛苦的情绪和所有情绪一样,只是暂时的,并且这种认知能够帮助他们从不愉快的体验中走出来。当我们选择如实地诠释痛苦的情绪(它们是暂时的、终会消

失的)时,我们才会自然地接受这个过程。同所有情绪一样,痛苦的情绪会自然地出现,也会自然地离开。

  从前有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国王的:他总是处于忧伤的状态,无论他用何种方法——来自御医的药物或来自谋士的建议,他依然感到不幸福,并且认为自己越来越不幸福。大臣们对此束手无策,便向各地派出使者,高薪聘请可以帮助国王的人。于是,全国的“专家”都来到了皇宫,他们用尽浑身解数,但国王仍然没有好转。几天后,一个朴素的老人来到皇宫的大门口。他说:“我是个农民——一个大自然的学生,我是来帮助国王的。”大臣无礼地说:“国王不需要你这种人的帮助!”“那我就等下去,直到他愿意见我为止。”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国王的状况越来越糟,他感到伤心和无助,并且认为这种痛苦永远不会消失。最终,大臣决定让那位老

人来试试看。老人见到国王后, 一言不发地走到他面前,给了他一枚木制戒指,然后就离开了。国王看了看那枚戒指,又看了看上面刻的字,把戒指戴在了手指上。这时,长期以来活在痛苦中的国王居然笑了。大臣问道:“陛下,上面写了什么?”

国王回答:“就七个字——这些都会过去的。”所以,当你感到不幸福时,别忘了提醒自己: 一切都会过去。

动起来!

   少量运动的作用和百忧解与哌甲酯一样,而且没有副作用。

        ——约翰·瑞迪

运动不但有益于我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可以极大地降低罹患心脏病、糖尿病甚至癌症的可能性。事实上,运动的好处还不只是生理上的。定期、适度的运动(每周3 次,每次 30 分钟)在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方面,甚至和一些药效强劲的抗精神病药有着相同的效果。总的来说,运动可以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提升注意力和创造力,并且极大地降低年老时罹患老年痴呆症和认知障碍的可能性。所以, 为了更好地享有身心健康, 我们需要动起来!在电影《机器人总动员》里,人类因严重肥胖、肌肉萎缩已经无法正常行走,他们整天躺着, 一日三餐由机器人来喂,并且

无意识地看着眼前大屏幕播放的所有节目。不幸的是,在过去几十年里,我们其实一直在快步奔向这种反乌托邦式的未来。和过去不一样的是,我们如今可以懒惰地生存,不再需要靠捕猎为生,我们的晚餐要么靠微波炉来加热,要么靠外卖员送到

门口。我们不再需要伐木或生火,而只要打开暖气就好了。我们可以整天泡在电脑前或抱着手机不放,然后晚上又盯着电视机直到入睡。更糟糕的是,今天孩子们的游乐场不再是几十年前的大街或球场,而是各种屏幕。就像我们需要氧气和食物一样,人类的天性也需要我们持续地运动。而这种天然的需求如果无法被满足,就会让我们在身心健康方面付出巨大的代价。朋友们,《机器人总动员》里那个违反自然规律的新世界已经在一步步逼近,我们不能再懒惰下去,我们不但需要自己动起来,也要鼓励他人加入运动的行列。实际上,一些日常的、微小的改变就能引起巨大的改变。例如,上班时,你可以特意将车停得远一些,多走路;种种花草,多走楼梯,少乘电梯,等等。这些简单的运动所带来的好处能够日积月累地改善你的身心健康状况。

敞开心扉,不断学习

管理层最常见的错误是,总想找到正确的答案,而不是正确

地提问。

             ——彼得·德鲁克

 知道答案是到达目的地,提问则是开始探索。那些拥有问号心态而不是句号心态的人,以及那些不断寻找学习机会的人,通常都活得更幸福、更富有创造力,人际关系更融洽,也更成功。拥有学习心态的人通常更幽默、更多元化,同时,做一个爱  学习的人并不难,我们只需要一颗谦虚的心以及一个好奇的大脑  就足够了。我们遇见的每一个人(学生、师长、朋友甚至陌生人) 都能成为我们的老师,我们生命中的每段经历都值得学习,生  活的每时每刻都有等候我们挖掘的价值。探索世界就等于拥抱生命。

《论语》是一本汇集了孔子的教诲和事迹的书,其中强调了

开阔思维和心胸宽广的重要性。书中记述: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

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至圣先师明白打开自己思维和心胸的重要性,并且也谦虚地

以身作则。和孔子同一时代的孔文子是一个狡猾、 一生追逐权力的人,

然而在他死后,却被授予“文”的谥号。《论语》中说: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在孔子逝世 100 年后,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也展示了类似的开放性求知心态:“我知道自己的无知。”打开自己的思维和心胸吧,学会提问,学会倾听,不断学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梦瑾凉安an

    支持

    听友326683131 回复 @梦瑾凉安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