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导读360【第二十九品 讲解】不住佛果无来无去 一

金刚经导读360【第二十九品 讲解】不住佛果无来无去 一

00:00
05:26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慕容长风的小助手

    8-一个不再受五蕴束缚的人,即能和佛心平等相应。佛陀!如果有外道出家来问我这问题,我将会如此回答。”佛陀说:“阿难!善哉!善哉!应该如此回答。为什么呢?我确实是为了于色修厌、离欲、灭尽、解脱、不生的缘故,教人修诸梵行。”佛陀来去娑婆,所作所行,都是慈悲的引渡一切有情。示穿衣吃饭,行住坐卧,无非令怯弱凡夫生起勇猛的信心,就像《华严经》说:“菩萨留余习,还润诸众生。”佛陀已是证果的圣者,本无来去之相,于日用身边事,示教利喜。

  • 慕容长风的小助手

    7-《金刚经》的真空智,是于色尘等起火势力遍照,度尽著相的忧悲苦厄,直至降心离相,修一切善行。《杂阿含经》中,佛陀针对如果有外道出家,问佛陀为什么要教人修诸梵行的疑问,要阿难尊者解答。 一时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说法。佛陀问阿难:“如果有诸外道出家来问你说:‘阿难!佛陀为什么教人修诸梵行?’你要如何回答?”阿难说:“佛陀!我将依您所教,告诉他们,是为了于色修厌,不起恩爱之心,就能离开欲望的摆布,进而灭尽烦恼,直至解脱,并悟到心空寂然,不生不灭的平等法性。从离色相后,于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修行。

  • 慕容长风的小助手

    6-佛陀应化世间,如燃起光明之火,遇缘(薪柴)则生,缘灭散尽,火性无有生灭来去。亦如清凉月明,逢池泉河溪,有水皆映,月体无移行驶运之相。如《华严经》所说:上觉无来处,去亦无所从。清净妙色身,神力故显现。《金刚经》于阐述性空妙理,无非要吾人生起清净信心,在法尘生灭中,如实以金刚的明利,观照一切妄相,从五蕴的樊笼解脱而出,证得最上第一之法。《金刚经》不是形而上的哲学理论,而是开发觉性,悟透转八识为清净八功德水,化浊恶烦恼之身为琉璃宝地,密在汝边,不离自家的宝藏。

  • 慕容长风的小助手

    5-“佛陀!依照您的教示,解脱的人究竟去哪里投生?”“婆蹉!在我的教义里,并没有去某处投生的想法。”“那么,是不是说不去任何地方?”“有所谓去,或所谓不去的妄想,都不是解脱的境界。”婆蹉始终执著有来去的想法,无法解悟佛陀所说之义。此时,佛陀以问答的方式,来启发婆蹉。“婆蹉,如果现在眼前有一把火在燃烧着,你会怎么说?”“佛陀!我只能说火在燃烧啊!”“那把火为什么燃烧?”“因为有薪柴才会燃烧啊!”“如果那把火熄了,你会怎么说呢?”“我只能说火已熄灭了。”“婆蹉!如果再问你那把火熄了以后去哪里,你会怎么说?”“有柴,则有火烧,无柴,当然无火可烧了。火,依缘而生,缘灭则归入寂静。”

  • 慕容长风的小助手

    4-是谓比丘,于比丘中修行念佛。彼比丘已修行念佛,于二果当求一果;于现法中得自在成无余(阿罗汉)、阿那含。”凡夫受尘自染,迷惑忧愁,没无端际,长久趋走往来受苦,不知法尘外,有个真实恒常,如如不动的体性。以为佛陀有住灭之相。《金刚经注解》:如来者,来而无来,去而不去,住而不住,非动非静,上合诸佛,下等群生,一性平等,故号如来。《中阿含经》提到解脱的八,去向何处的问题。在舍卫城的祇园精舍,有一天,一个外道的思想家,婆蹉来拜访佛陀。他提出关于解脱的问题。

  • 慕容长风的小助手

    3-佛陀苦口婆心要空掉行者我等四相,悟解佛陀的真意,当灭去色声一切戏论,止静根尘缘境,契入真如平等之性,才能与佛心意相通,同一鼻孔出气。目睹的色相,耳闻的音声,皆有生灭来去,非是真佛体性。在《佛说十一想念如来经》中,佛陀告诸比丘,如何以十一种想念法,修行念佛,证得无余涅槃。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以十一想,思念如来;已思念,当发慈心于如来。云何为十一:“戒意清净,威仪具足,诸根不错,信意不乱,常有勇健,若更苦乐不以为忧,意不忘失,止观现在前,三昧意无休息,智慧意无量,观佛无厌足。“如是,比丘!当以此十一想,思念如来!已思念如来,当发慈心于如来所。

  • 慕容长风的小助手

    2-《圆觉经》说:真空之说,日云驶月运,舟行岸移,盖月未尝运,岸未尝移。真如体性,未尝作止生灭,皆人谬见耳。云驶月运,舟行岸移,眼见的云驶月移,谓凡夫的六尘浮根,以所见的作止生灭之相为实,不知月亮和堤岸如如不动。在《中论观因缘品》第一,有一首“八不因缘颂”,可以说明法身之体,无有生灭、常断、一异、来去的妄相。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 慕容长风的小助手

    1-【一、不住佛果无来无去】佛陀的来去坐卧,是随顺世间法,此来去相非关真如理体之法,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见第二十三分),此平等法性,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更无来去坐卧之相。因此佛陀唤尊者告诫之,如果有人说,佛陀或入舍卫去,或归祇园来,有时跏趺而坐,有时吉祥而卧,以为在语默动静,四威仪中,就是见到佛陀,此人是不解悟我所说的无上法义。盏来去之相,坐卧之实,此目见耳闻之相,不过示同人法,应身边事也。若以法身体上,尚不可以形象音声求得,所谓言语道断,心行路绝,又哪里住著来去坐卧之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