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公交客流不足,并非只有“停运”一条路 | 新京报社论

城郊公交客流不足,并非只有“停运”一条路 | 新京报社论

00:00
05:58

据报道,日前有网友咨询,河南安阳公交自2024年以来部分线路停运,比如X15路、59路、54路、56路等,百姓出行越来越难,没停运的间隔时间也较以前变长。

对此,河南安阳市公交公司表示,停运的是服务主城区至郊区的城郊公交线路,疫情后客流量呈断崖式下降和持续低迷,线路亏损进一步增加,且公司驾驶员严重紧缺,暂时不具备恢复能力。下一步,待具备相应条件后,将适时恢复部分城郊公交线路运营和提升公交线路运力,缩短发车间隔,满足群众乘车需求。

“线路平均每趟载客人数为1-2人”——安阳公交列举的事实,再次把一些地方公交停运问题摆在公众面前。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安阳停运的线路属于城郊公交,相比城区公交,其客流不足的问题更为显著。

这也并非个别现象。河南商丘、河北保定、黑龙江漠河等多个城市,都已发生公交车停运风波,个别地方甚至一度整体停运公交。客流不足导致线路亏损大,公交运营据实作出适当调整,自有其必要,但也并非只有“停运”一条路,相关村镇村民的出行问题仍需想方设法解决。

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2019年公共汽电车客运量691.76亿人次,2022年公共汽电车客运量353.37亿人次,降幅近50%。2023年的公共汽电车客运量虽有所回升,但距离运量峰值仍有显著距离。

造成客流下降的原因很多。比如,随着居民生活改善,私家车出行比例越来越高。再比如,近年来不少城市近郊居民迁往城区居住,往来城乡的社会通勤需求下降。此外,一些地方为了应对客流下降,降低公交发车密度,导致居民乘坐意愿下降,也反过来加剧了客流不足,让公交运营陷入恶性循环。

但客流下降不等于没有需求。无力购买私家车的低收入家庭,习惯公交出行的中老年人,需要上学通勤的学生,都是需要公交保障出行的重要人群。城郊公交在偏远村庄运营,网约车、出租车等考虑到空驶成本,不太愿意来往其间,更需保障必要的线路。

保障公交运营,地方财政当然负有责任。此前,个别地方将公交运营完全推给市场,已被实践证明行不通。当然,财政补贴也要兼顾效率。在一些地方财政也捉襟见肘的当前情况下,化解公交停运危机,也要从公交车运营模式、运营手段的改革入手。

根据居民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已成公交重要的发展趋势。比如,根据上班族的需求,开设专门的通勤线路,在早晚高峰之间发车;根据居民买菜、上学的短途需求,推出更机动灵活的小巷公交等。

有地方甚至更进一步,推出“网约版”公交车。在服务区域内,市民游客只需在线下单,小型公交车就能“随叫随到”。智能系统会将同方向、同时间出发的乘客聚合到一辆车上,规划出一条满足游客就近上下车的线路。

传统上,公交发车时间较为固定,容易产生运力与客流不匹配情况。对客流量较少的郊区,居民确认出行需求以后,可提前在网上下单,利于公交公司实时调整发车时间,尽可能兼顾大多数乘客的出行。

针对客流实际,在部分线路推广中小型巴士或也是务实之举。比如,有地方实施客流高峰使用大型公交,平峰使用中型公交,低峰使用小型公交,避免“大车拉小马”,让资源得到集约利用,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还有地方推出“客货邮线路”,公交车利用闲置运力往乡村运送快递。这一方面解决了“快递进村”的难题,降低了快递物流成本;另一方面也让城郊公交、村镇公交可持续发展,有效补贴了公交运营成本。

公交事业具有公益属性,合理规划线路、保障公交车运营,对于乡村振兴、民生福祉都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出行方式和手段在进步,但“公交优先”理念不能丢,公交管理者、运营者要继续加强服务思维,做细做实服务。

从长远看,伴随着无人驾驶等交通技术的迭代,公交降低成本、提升服务水平仍有巨大空间。通过政府财政支持、先进技术投入,根据民众的需求不断调整自身定位,公交事业在智能时代的发展令人期待。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anu7ikx5lgmb3xgy5awg

    要听一下不同的声音

  • WSJ闻天下

    地方政府哪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