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刘裕北伐关中失败的原因,北魏的崔浩给出了两点意见,一是刘裕“不能行荆扬之教化于三秦之地”,二是刘裕“不能发吴越之兵与官军争夺河北”。这里的官军指的是崔浩所属的北魏军队。先看第一条,不能行荆扬之教化于三秦之地,意思是说刘裕不能有效地治理关中地区,用江南那一套行政管理办法,在关中是行不通的,这是政治上的水土不服。再来看第二点,“不能发吴越之兵与官军争夺河北”,由于地形天气兵种优劣等原因,和北魏军相比,刘裕的南方军队在各方面都处于劣势,刘裕不敢和北魏军正式开战,也就没有将战火涉猎到河北地区,没有将关中地区和南方统治区连城一片,补给线得不到保障。
崔浩提出的第一点,确实是切中了刘裕的要害,刘裕也不懂得如何治理关中,他没有留在关中,也没有将关中托付给值得信任之人,而是采取了一种相对消极的做法,他任用王修和王镇恶作为关中领导班子的原因是因为这二人都是关中本地人,王镇恶我们都知道,他是王猛的孙子,根正苗红的关中人。关于王修的记载虽然不多,史书在他头一次出场就交代了他是京兆人,刘裕对于关中之地的处理办法就是以关中人治关中人,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对于文化不相近的地区,刘裕并不急于同化,而是采用缓和的处理方式。对于崔浩提出的第二点,刘裕确实也不算发吴越之兵,吴越之兵已经成了骄兵,经过多年征战,吴越之兵战斗意志下降,都想解甲还乡,想要进一步占领北方其他地区,还是要靠北方本地兵,所以刘裕留下王镇恶,是要他训练出一支北方新军,训练出一支有战斗力的北方骑兵。
以上可以看出,刘裕对于关中的人事安排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是一拍脑门就决定的,但是刘裕犯了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用人不疑,对于王镇恶这样不服管教的下属,刘裕肯定做不到完全信任,所以他留了一手,他让沈田子留在了关中,留谁不好偏偏留下沈田子,沈田子和王镇恶素来交恶,互相瞅着不顺眼,沈田子对于王镇恶难以做到客观公正,王镇恶作为上级,必然也会想方设法难为沈田子,刘裕明明知道二人不和,还想要他们二人互相牵制,结果落了个两败俱伤,满盘皆输。
再说刘裕溺爱孩子这一条,刘裕和原配妻子臧氏一直没有儿子,在刘裕发迹之后,根据当时的民间传说,找了两个粗鄙的农村妇女,才生下了几个儿子,由于是老来得子,刘裕对几个儿子特别溺爱,平时疏于管教,镇守关中这么大的事,刘裕交给了自己的次子刘义真,确实也是无人可选,女婿死了,弟弟刘道规也死了,另一个弟弟刘道怜难堪大任,选刘义真作为关中地区名义上最高长官,也实属赶鸭子上架。偏偏12岁的小朋友刘义真要超常发挥,干出了许多不是他这个年纪能干出的事情,王镇恶死了,还有王修,可刘义真把王修也给杀了,刘裕搭建的领导班子全完蛋了,关中丢了,也是迟早的事情,只是可惜了傅弘之朱龄石等几位名将,因为给刘义真收拾残局,一一交代了性命。
虽然把关中丢了,但刘裕的基本盘还都在,刘裕继续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他的篡位称帝的大计,这些内容我将放到下一回继续。感兴趣的听友麻烦您关注收藏订阅,您的支持和鼓励就是我继续更新的最大动力。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