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中华文明的根基、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历程,成为近年来各类文艺作品的重要主题。比如2023年12月,一部立足“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研究成果的纪录片《何以中国》首播,引发众人瞩目。2024年1月,一部由中国民族博物馆编著、郑茜主编的《何以中华:一百件文物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的图书作品,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7月26日,该书亮相正在举行的第三十二届书博会并举办一场阅读分享会,吸引了不少读者聆听。
《何以中华》
在分享会上,中国民族博物馆馆员赵振烨首先进行了一场饶有趣味的“文物微讲座”,她从《何以中华》一书中选取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双鋬三足白陶鬶等5件文物,结合图片、视频等形式,将最新考古研究成果、学术理论转化成引人入胜的科普,生动讲述了文物背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精彩故事。作为《何以中华》作者,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郑茜还与山东博物馆馆长刘延常、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教授尹凯进行了对谈。三位专家学者围绕《何以中华》,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角度,对用文物解读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史、树立正确中华民族历史观、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何以中华》分享会
据悉,此书基于中国民族博物馆长期开展的重要学术工程“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史实物实证体系研究”,深入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等历史文化资源,于全国60多家博物馆数千万藏品中遴选出100件代表性文物,以“物”为谱系,努力讲实、讲清、讲透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内涵。该书已入选2024年3月“中国好书”推荐书目、2024年6月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是国家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四川省年度重点出版项目、四川出版发展公益基金资助项目。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