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江青攻击国务院引进外资项目是洋奴哲学,陈云:那就做一次洋奴

1973年,江青攻击国务院引进外资项目是洋奴哲学,陈云:那就做一次洋奴

00:00
05:12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领导实践中,陈云总结出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十五字箴言,这也使得他在工作中敢于实事求是、突破传统做法。今天帝哥想说两个陈云在经济领域主动求变的故事。

上世纪50年代初至1960年,我国一直对外净出口粮食,每年净出口粮食230万吨左右。但从1958年起,受“浮夸风”的影响,我国的粮食产量被严重高估,1959、1960年更是超越国家的承受能力,出口了过多的粮食。到1960年底,我国国内的粮食潜力已经挖到了尽头。进口粮食,成为了缓和国内粮食短缺的必然举措。

在这个关键时刻,陈云果断向中央提议,挤出一部分外汇,向国外进口粮食,以缓解严重的粮食危机。

但受“左”的思想影响,吃进口粮在当时还是个禁区,更何况自建国以后,我国早已宣布解决了粮食问题,甚至说把全世界的人口都集中起来,中国也能养得活。现在要来个180度的大转弯,突然说要进口粮食,这在国内外会造成什么影响可想而知。然而,人总是要吃饭的,没有饭吃,那就一切都谈不上了,不进口粮食,饥荒就无法度过,陈云觉得即便是禁区也要闯。

1960年底,陈云经过考察,提出了进口粮食的意见。根据陈云的意见,1960年11月29日,李先念给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写信,正式提出进口粮食的建议,周恩来在12月5日作出批示:“已告先念同志照办。”毛泽东也在12月12日批示:“退先念同志,完全同意,能进口20亿斤,更好。”

当时在粮食部工作的杨少桥后来回忆说:

进口粮食这个措施是我们当时不敢设想的,当时一些人认为吃进口粮是修正主义。决定进口粮食是由陈云同志提出、总理同意的,可能总理也跟主席讲了,并且很快就决定了。从决定进口到第一船进口粮运到天津,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可见事情办得是很果断很迅速的。

此后中央又听取了陈云的建议,进口粮食计划的规模继续扩大。1960年12月底,周恩来、陈云、李先念商议,进口150万吨粮食。1961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在广州会议上正式作出了1961年进口粮食500万吨、第二年进口350万吨至400万吨的决定。这些进口的粮食为我国度过那几年的粮食危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69年11月,陈云被“疏散”到江西南昌“蹲点”,直到1972年4月他才返回北京,协助周恩来研究国际形势和对外贸易问题。当时尼克松刚访华不久,陈云敏锐地认识到同资本主义打交道已是大势所趋,因此“要很好地研究当代资本主义”,他还提出“不要把实行自力更生方针同利用资本主义信贷对立起来”,要进口棉花,加工成棉布后再转出口等措施。

1973年,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正式提出引进43亿美元的方案(又称“四三方案”),项目包括大化肥、大化纤设备,石油化工设备,综合采煤机组,武钢一米七轧机,燃气轮机、工业汽轮机等。

“四三方案”要引进的是我国工业发展急需的一批关键设备,但江青、张春桥等人却非难国务院“崇洋媚外”,“违反自力更生方针”,搞“洋奴哲学”。在这个关键时刻,陈云拍板说:“如果缺了零配件,国内解决不了,就要推迟投产,耽误一年就少生产300万吨钢板,很不合算。如果有人批评这是‘洋奴’,那就做一次‘洋奴’!”

在陈云的力推下,“四三方案”终于顺利实施,继上世纪50年代引进苏联156项援助项目后,我国在“运动”后期迎来了第二次引进高潮,这些技术、设备的引进、投产,为“运动”后我国工业复兴奠定了基础。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