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踏入翠云廊时,丛日晨依然会被翠云廊所震撼。
层峦叠嶂之间,千年古柏如绿浪翻滚铺天盖地直扑眼底。仅一年时间,这已经是丛日晨来到翠云廊的第五次。但每一次,仍有新的体会。
7月22日,全国首个古柏保护专家工作站在剑阁县揭牌成立。丛日晨作为副站长,深度参与到剑阁县古柏的保护与发展。
7月25日,全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四川广元举行。会后,作为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前副院长,教授级高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丛日晨接受了封面新闻的采访。
“5次来翠云廊每一次都被震撼”
丛日晨还记得,第一次与翠云廊“见面”时,是在一年前四川省人社厅组织的专家行活动。那时,被“衔空三百里,一色郁青苍”所震撼的丛日晨,在活动总结上,作为林业专家提出了一些跟自己专业相关想法。
而这些想法,正与当时剑阁县古树木保护的工作发展不谋而合。“我们一拍即合。”
丛日晨开始频繁来到翠云廊。事实上,支撑他一次又一次来到翠云廊,来到古柏身旁的,是更为重要的两个字,“感动。”
“翠云廊的古树与汉唐以来这个地区的历史文化的纠葛是如此清晰、真实。”这让丛日晨作为一位外来者,感到十分亲切,感觉就像经历了一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课。
在翠云廊“交树交印”广场,千年古柏树下,一群身着明代官服的人,正以古柏保护与传承为故事线,实景演绎着离任知州、接任知州走马点树、交树交印的场景。
“‘交树交印’是文化高度,是社会治理的高度,是中华民族对历史、生命的态度。”在丛日晨看来,这也是世界林业保护制度的创举,意义深远。值得现代中国学习和借鉴,值得世界学习和借鉴,更值得古树保护行业去借鉴和思考。
斗转星移,剑阁袭古制,尊传统,将交树交印制度、官民相禁剪伐制度代代相传。
并将交树范围扩大至县委书记、县长,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村书记、村主任、村民小组长;县林业局局长、乡镇林业站负责人和护林员7个层级,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古柏管护责任体系,解决了最后1公里的问题。“这个做法在全国有很强的示范意义。”
“如果我国古树保护都做到7个层级的交印交树,那么古树保护将会到达什么样的高度?”
“让人与树在自然中和谐共生”
“古树群的生长环境有时会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空间重合。”丛日晨以剑阁为例,“三百长程十万树”,古道上的大树棵棵相连,这是剑阁古树分布特征的真实写照。
剑阁县汉阳镇,昔日古道已成为乡镇公路,周边民居鳞次栉比,树、道、人、车、房交织,呈现出一番“现代古道”的热闹场景。
然而如何保护“现代古道”边的古树树群?“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意义的任务。”丛日晨说,汉阳镇建设的古柏保护小区是一个成功案例。
路边,千年古柏拔节生长,傲然挺立。古柏下方,剑阁县另辟小径,恢复古道规制,来访的人们可以避开热闹的街道。当丛日晨拾级而下,沿小路慢行,仿佛找回了一份昔日古道的感觉和宁静。
如今剑阁县正计划在古道沿线,根据不同路段的特点建设古柏保护小区,逐步实现对古道上古柏的全部保护。自今年5月起,剑阁县已在翠云廊景区、剑门关镇、汉阳镇三处试点建立了古柏保护“示范小区”。
“古树群,不仅是自然之美的璀璨展示,更应是生态教育的生动课堂,历史文化的悠悠传承者。”丛日晨说,这亟需铺设一条桥梁,让世人得以亲近其姿,感受其韵。
但这个尺度是什么?如果按照古树群的保护范围的规定,即林缘外树冠垂直投影范围的连线 5 米外为保护范围,那么在群内修筑道路及配套设施的任何行为都是行不通的。但是这显然与古树群保护和利用的初衷是相悖的。
面对困境,丛日晨建议各地应根据古树群的实际情况,在古树群及其生存环境不遭到破坏的前提下,灵活以古树群保护范围为蓝本,匠心独运地规划出旅游与文化的和谐共生之道。
“古树群畔,无界之限。游人如织,如无限制,恐将对古树群健康生长产生严重危害。”故而在实践探索中,应细致入微地考量种种限制措施,如设立雅致围栏,构筑古朴围墙,或设定固定出入口,以文明之姿,守护这份自然的馈赠。
而这样,也让古树群在保护中熠熠生辉,作为连接时空的绿色桥梁,让每代人都能在此感受历史与生命的共鸣。
“打破古柏保护‘最后一公里’”
“处于自然状态的古树群,多是有一种或几种古树为建群种的顶级植物群落,在遵循植物群落演替的规律下任其自由发展,难免会进入退化的结局。”
丛日晨一连提出几个问题:古树群中过密的其他伴生乔木是否可以疏伐?古树群土壤肥力降低,是否可以人工干预?古树群中单株古树存在因风、雪、暴雨、大风等自然灾害造成倒伏的风险,是否需要人工干预?
从林业管理的宏观视角与古树呵护的细腻情感两端出发,丛日晨建议,为了古树群的健康生长,应该清理过密的其他伴生乔木、灌木,去除枯立木,同时进行人工补肥,设置补水设施,对可能的自然灾害进行预防。
“前不久,我们刚成立了专家工作站。”7月22日,全国首个古柏保护专家工作站在剑阁县揭牌成立。作为副站长,丛日晨为专家站带来好几位专家人才。
这对探索国内外先进技术理念与古柏复壮养护深度结合、国内一流古树名木保护专家团队与地方护林员等“本土专家”深度结合、技术难题攻关与保护人才培育深度结合,共同守护这片世界最大的人工种植古柏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专家站的建立,也将真正解决最后一公里。“古柏保护最后一步是护林员,他们的角色至关重要。”丛日晨希望,古柏保护专家工作站发挥团队优势、彰显专业所长。
不仅为古柏的“疑难杂症”提供精准的治疗方案,更将这份宝贵的经验与技术,无私地传授给每一位“本土专家”与“护林员”,培育出一支能够独当一面的“赤脚医生”队伍。
未来,随着专家工作站的深入运作,丛日晨的身影或许将常驻于此。让科研力量在这片土地上绽放,让古柏在岁月长河中,枝繁叶茂,生生不息。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