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振兴故事|被电商中心改变的村庄

老区振兴故事|被电商中心改变的村庄

00:00
13:37

高高地挽着裤腿,赤脚踩破水面,蹚进深深的泥中,刘石元弯下腰,傍晚的阳光斜斜照在他75岁的脸上,纵横交错的沟壑里,仿佛都映照着稻穗的金光。

刘石元的目光,长久地停留在稻田一角的新苗上,再过几天,早稻成熟,这些幼苗就要派上用场了。

7月4日,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澄塘村,连片的稻田进入了收获期。稻田环绕的村庄里,一片片池塘间,坐落着一栋栋白墙黑瓦的南方民居,一栋新建的电商大厅中,32岁的王富龙正在整理资料,准备晚上的直播。回村创业4年,他已经是周边知名的乡村带货博主,在网上直播销售周边村庄的农产品,每年的销售额达到五六百万。

一个村庄的新模样

傍晚时分,酷热的天气渐渐变得温和,晚风吹过稻田,远远就能闻到稻香。趁着天凉,刘石元走出家门,看看稻秧的长势,早稻临近收割,晚稻接着就要插秧。可是有一小片秧苗不太好,他又补种了一部分,好在新苗长得不错,应该赶得上插秧。

在丘陵众多的赣南山区,澄塘村“得天独厚”,位于一片小小的平原中间,村里荷塘遍布,竹林掩映,千年古树下,数百年的传统民居庄严肃穆,河流环绕中,新建的小楼静静矗立。整洁的村庄中,不见一片杂物,就连到田间的小路上,也清理得干干净净。

然而,几年前,澄塘村并不是这样的。2020年,王富龙结束了外出打工生涯,准备回村创业。那时候的澄塘村一片杂乱,道路狭窄,路上污水横流,池塘死寂一片。这是许多空心村庄普遍的现状,缺乏年轻劳动力,缺乏产业带动,依靠留守村庄的老人们,缺少改变村庄的力量。

刘石元是种地的好手,这个年过70的老人,依然勤恳能干,地里没有一根杂草,但他也很难改变整个村庄。回村的王富龙也是如此,最初,他和几个小伙伴一起,拍一些乡村题材的短视频,在视频里,这种“原生态”的村庄,更符合许多人对村庄的想象,但实际上,这里并不适合生活。

澄塘村的改变,从2022年开始,当时,澄塘村开启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在政府支持下,村里统筹资金,实施了许多村庄改造项目,清理垃圾,修葺房屋,种植花草……

改造前,澄塘村的水并不澄清。在改造中,村里引入活水,重新整理村里的池塘,种植荷花,曾经淤泥充塞的池塘,重新荡起碧波,夏天荷花开放的时候,风吹池塘,满村都是荷香。

年轻人们的新事业

荷塘、古屋、稻田,这些画中的田园风光,重新出现在澄塘这个古老的村庄中。但村庄的改变,不仅是变美了。

对生活在村里的人们来说,美丽的村庄赏心悦目还需要更好的收入,才能留住更多年轻人。

重新挖掘和利用本地特产,是澄塘村打造新产业的方向之一。澄塘村村支书刘宇清介绍,改造中,村里建设了一个电商服务中心,吸引周边村庄的电商博主和农业企业入驻,通过电商,带动乡村农产品和特产的销售。

澄塘村有数百年的农耕文化历史,当地特色美食远近知名,只是因为年轻人大量外出,许多本地特色产品,渐渐没人做了。

王富龙是最早入驻电商服务中心的年轻人之一,在拍摄乡村短视频的时候,他和团队积累了不少粉丝。入驻之后,他从拍摄短视频转为直播,销售本地各种应季农产品和特色美食,比如村里的富硒水稻、蔬菜,村民们自制的辣椒酱、麻饼等。

在水乡村庄里直播,本身就带着诗画一般的吸引力,本地优质的特产,成了网上的爆款产品。王富龙介绍,仅辣椒酱一个产品,最高月销售量就能达到六七十万元,全年所有农产品的销售,可以达到五六百万元。

在刘石元看来,年轻人们的新事业,彻底改变了这个村庄。过去几十年中,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留守的人年纪越来越大,村庄也越来越寂静。但短短几年中,一切都变了,村庄每天都在变美,年轻人也在变多,村庄也不那么寂寞了。而且,像刘石元这样的老人,他们在土地上劳作的回报,也在变得更多,村里的优质稻谷,村民们自制的小吃美食,通过电商也能获得更多的收入。

山里放羊的大学生

在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烟阁乡烟阁村,回乡的大学生贺志新,选择了另外一种创业方式——进山养殖。烟阁村是一个南方山村,村里平原少,山地多,年轻人大多外出,不愿意留在村里。

大学毕业后,贺志新进入IT行业,但后来因为父母身体不好,他决定辞职回乡,一边自己创业,一边照顾父母。

贺志新的父母并不赞同他的想法,他们更希望贺志新在城市定居,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但最终,贺志新还是回到了家乡,他觉得,在山水之间创造一份小小的事业,可能比城市里朝九晚五的生活更自在,更适合自己。

回乡的贺志新开始寻找创业的项目,最终打算养殖,他选了黑山羊、本地土猪和鸽子。通过当地政府的帮助,在远离人群的山里,他开始了养殖生涯。黑山羊是优质肉羊,肉质好,又不易生病,适合散养。每天早晨,他会把山羊、猪等放出圈,任它们自由觅食,到晚上自己会回来。

从一开始的投入,到慢慢有了产出,如今的养殖厂,已经开始逐渐盈利。贺志新把牲畜的粪肥免费提供给村民们,村里的老人们会种点地,施有机肥的蔬菜和粮食往往更受欢迎,价格也会更高一点。

年轻人创业,总有许多新的想法和技术。贺志新会学习新的养殖技术,也会使用许多新的设备,比如给怀孕的山羊、猪带上定位器,万一回不来,也方便寻找。而在永新县三湾乡汗江村,回乡创业的康鸿飞,把家乡的红薯干做成了网红产品。当地的红薯糖分更高,口感更好,在当地远近知名。而通过电商,很快就成了网上的“爆款产品”,为村里带来了更多收入。

住在村里的博士生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村庄逐渐老去,渐渐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和基础。对这些老去的村庄来说,每一个年轻人的到来,都会带来许多新的气象。

7月6日下午,江西永新县花汀村,年轻的驻村第一书记苑帅,站在金黄的稻田边上,观察水稻的长势。苑帅是河海大学的博士,也是科技部定点帮扶项目中,派往永新县驻村的年轻人,在花汀村做第一书记。

永新县是科技部定点帮扶县,过去三十多年中,这里来过许许多多的年轻人,他们帮助一个个村庄建立产业、引进技术、设计发展模式,逐渐摆脱贫困,踏上振兴之路。

在花汀村,苑帅是一个新人,在过去,这里曾经来过许多年轻人,帮助村里打造了科普中心、集体经济模式等。村里流转了土地,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养殖小龙虾,种植富硒水稻、富硒油菜等。花汀村气候湿热,可以一年种植三季,包括两季水稻,一季油菜。

新的技术和产业,正在改变着花汀村,给花汀村的村民带来了更多的机会,甚至也带动着周边的村庄。

66岁的周建妹,就是其中之一。她在花汀村一家农业企业工作,负责管理稻田,7月正是早稻成熟的季节,她和同事们,每天都要巡视稻田,为即将开始的收割做准备。稻田是机械化作业,但管理依然需要人。和庄稼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人,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周建妹每天工作8个小时,上午6点到11点,下午3点到6点。地里不太忙的时候,这个时间刚好避开一天中最热的时间,同时也可以照顾家里的孙子。

周建妹的工作时间相对自由,工资按天结算,每天100元。5月份她上班时间多,赚了2900元,6月份稍微少一点,2300元。对留守村庄的老人们来说,这是一份不算少的收入,而这些,都是新的产业带来的。

大学生的暑假体验

大山里的红色村庄,不仅有驻村的年轻干部,也吸引着许许多多年轻人,在田园山林里,体验一场红色文化和农耕文化的旅行。

放暑假那天,江西理工大学法学院大一学生陈卫煊,和她的同学们,就开启了一场特殊的实践活动。他们从城市出发,穿过江河和丘陵,住进了一个名叫睦埠的村庄。

睦埠村位于赣州市兴国县龙口镇,村旁有一条大河,河边多有渡口。睦埠村是一个知名的红色村庄,革命年代,出生于睦埠村的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在突围中受伤,和队伍失散,他带着经费,一路乞讨重新找到组织,却未动经费一丝一毫。

睦埠村的村口,一处古渡口旁,巨幅墙上,画着刘启耀腰缠万贯的“讨米人”故事,村里的广场旁,墙上的油画,同样讲述着刘启耀的生平。

陈卫煊和她的同学们,要在村里住一周,为村里的老人普及法律知识,提供法律咨询,这是江西理工大学法学院“送法下乡”的活动。对陈卫煊来说,驻村的一周,不仅是将法律知识带给村民,更是一场沉浸式的学习。这个渡口旁的小村庄,有许许多多让他们惊奇的故事。

睦埠村是当地的乡村振兴示范点,红色研学和旅游是村里的主要产业之一,几年中,进入村庄的学生还有许多,不仅有江西当地的学生,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中学生。驻村的学生们在学习红色文化的同时,也给村庄带来了许多新气象。

72岁的兰玉玲喜欢和这些学生聊天,她的房子距离村里的广场不远,门口的池塘边,种了一丛竹子,那是兰玉玲年轻时种的。

几十年来长得粗壮高大,在门口洒下一片绿荫。路过的学生们会坐在绿荫下,给她带来各种各样新的知识,也有时候,仅仅是闲聊一会。兰玉玲的孩子们都在城里,村里只有她一个人,她曾经去县城生活过,但最终还是回到村里。村庄每一天都在变得更美,更热闹,她觉得,这里的生活,比城市更舒服。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