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从我的家出来,就是一条狭窄的马路。早上五点半,就有人出来买早饭,或者是下夜班的工人一脸瞌睡地回家去。
路两边有很多食肆,最早开门的,永远是包子铺。他们卖一种奇怪的小笼包,皮厚,肉馅少,加了许多葱花。一笼有十个,装进塑料袋里,可以加一勺辣椒油一勺酸菜,很饱满地装满一袋子,湖南人的早餐也需要一点儿辣味来醒醒瞌睡。
然后高中生也起床了,他们需要去上早自习,这时候,米粉铺子和油条摊子也开始做生意了。最好吃的一家米粉铺子用肉丝蛋皮做浇头,配上辣辣的榨菜末,三元一碗,据说最后已经涨到了五元。油条摊子还卖油饼,五毛一个,十年不变。油饼很薄,有一点点葱花,可以再买一杯豆浆,边走边解决早饭。
天色再亮一点儿,卖豆腐脑的老头子也出来了,用一种塑料杯来装豆腐脑,加白糖。他一般把担子放在卖千层酥饼的旁边,饼铺里大大的饼铛子不停地散发出油香,热腾腾酥脆的千层饼摆在案台上,老板会问你要几块钱的,然后手起刀落,不用过秤。
再往下走,砂锅店也开门了,可以下面也可以下米粉,配料万年不变的是猪肝和肉片,放许多的剁椒,上早班的工人会一起在那儿吃,或者再要一碟子酸萝卜,很开胃。
路中间有家卖糖油粑粑的小店,小小一间,被油烟熏得黢黑,没有光线,老板的脸色也很阴森。卖的是又甜又黏的糯米粑粑,一碗三个,金黄可爱,咬一口就甜到心里去。
对了,怎么能忘了卖馒头的,是那种老面馒头,五元一袋,一袋十个,一般都是买回家裹上鸡蛋液慢火炸了吃。因为是老面馒头,炸出来的馒头片就格外香。
再晚一点儿呢,附近的农民就会挑着自己家里种的蔬菜来卖了。大致都是些辣椒、茄子、空心菜,都是刚摘下来的,价格便宜,味道却好,上班的路上带一些,中午的菜也就解决了。
初夏的时候会有人来卖莲蓬,碧绿碧绿的,滴着水,从家里的荷塘现摘的,莲心都是甜的,我喜欢当水果来吃,等晚饭后坐在楼下,一边剥莲子,一边让外婆给我摇蒲扇,外婆笑眯眯的,我也笑眯眯的。
入冬的时候会有农民杀猪,挑着半扇猪肉来卖,很快就会被哄抢完。外公最喜欢买猪心和猪舌头,回家拿大铁锅放了冰糖、桂皮、八角、香叶、老抽,慢火熬一个下午,比外面任何卤味店的都好吃。每天晚饭切一小盘,可以吃很久。
还有人卖土鸡蛋,拿一个小筐子装好,一般也就十来个,每个都小小的,打开来看,蛋黄都金灿灿的。家里人要是买了,晚饭就会蒸鸡蛋羹,黄澄澄的,嫩嫩的,是孩子的最爱。
上午天气好的时候,会碰见一对推车来卖油炸馓子的夫妻,似乎是北方人,架一口巨大的油锅,丈夫揉面,妻子炸馓子。会有买菜回来的退休职工买上一包拿回去给孙子当零食,金黄酥脆的馓子很香,小孩子拿一根倒是可以吃上很久。生意不错的时候,小夫妻的脸蛋上都红扑扑的。
中午吃完饭,就会出现一个用一辆自行车叫卖米花糖的。五毛钱就可以买一大块,甜得几乎要让人哽咽。用一张牛皮纸包着,可以在上学的路上边走边啃,不过要是被家里大人看见指定是要被教训一顿的,多半说是太甜,对牙不好。
下午的时候则会看见一个用塑料大桶卖麻辣藕片的大婶,用小小的透明塑料口袋装好,有五毛钱的和两毛钱的两种规格,有时候她也卖麻辣莴笋或者麻辣土豆。大婶总是坐在一块砖头上,用一个手绢包着很多的毛票。
等到天黑了,也就只有一家小卖部了,里面卖口红糖和酸梅粉,还有咪咪虾条。灯光总是暗暗的,老板似乎也一直在看电视,放的什么却记不得了。
再后来,就长大了,一切都没有了,至此不提故乡。但梦回时,耳边总会响起卖米花糖的自行车的清脆铃声,一声又一声。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