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得瓜集》:川大教授的都市田园生活

《种豆得瓜集》:川大教授的都市田园生活

00:00
09:16

去年十月,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谢不谦的《结婚记》由中华书局出版。渊博学识和川式幽默令文章生动有趣、感人至深,因而反响热烈、赞誉不断,不仅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长篇专访,央视网2023年度读书盛典更重点推荐。“平淡生活是人生最不易得的奢侈品”,过来人才明白。

《结婚记》书影

近日,谢不谦出版新作《种豆得瓜集》,从十余年里的七百多篇博客文章里,精挑细选出七十余篇杰作。“种豆得瓜”来自不谦老师的网名“种豆得瓜谢不谦”,也出自书中的《诗意栖居:种豆得瓜》一文:种下去的是扁豆,最终收获的却是丝瓜。以小见大的有意无意、柳暗花明的人生惊喜,一语道尽,知者自知。

豆瓣读者“秦时暮”评价《种豆得瓜集》,“很多年前谢老师转战微博,便理所当然作粉丝。那时自然只是觉得文字故事有趣好耍。如今红尘历练渐多,愈发感到“真名士自风流”六个字的重量,年纪长而趣眼童心依旧,并不如少年时想的轻松简单。老师讲‘以出世的精神作入世的事业’,我读斯言,心有戚戚。”

种豆得瓜,薪火相传。

01

谢不谦自述本书,“拙于说理,厌恶说教,遂扬长避短,以讲故事为主。”是以《种豆得瓜集》不做作、不矫情、不端架子也不装腔作势,对于读者而言具备极为友好的可读性。

“太太学堂”篇中《眼镜人生》一文,叙事令人捧腹:

“却说某日回家,半路上远远看见一位墨镜女士,卷毛狮子头,黑风衣,黑皮靴,乘风破浪而来,心想这类雄赳赳气昂昂的女人,大都外强中干、表面风光、内心空虚,不是‘离女’,就是‘怨妇’,忍不住一笑。没想到她却朝着我笑,把我笑得怦然心动、心里发虚,不敢逼视,赶紧垂下头来,让在路边,让她继续乘风破浪,奋勇向前。不料,女士噔噔噔地走到我面前,突然停下来喝道:‘嘿,你装疯迷窍嗦?’敢对一个目不斜视的男人吆三喝四的女人,当然只有他老婆。我埋怨说:‘媳妇,你咋搞成这副恐怖的模样啊,简直一个女纳粹冲锋队!’媳妇斥道:‘你什么眼水啊,连老婆也认不出来?’当即把我拽到附近眼镜店,配了我人生中第一副眼镜。”

世上文笔出色的人数不胜数,但实在没有几人能像谢不谦一样把妻子的一颦一笑、一呼一唤都妙笔生花挥洒成文。或许太多人属于“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因此愈加显得始终将妻子作为第一女主角,才是忍不住从心里涌出的爱意。

1987年时的伉俪如今已携手人间四十余年

2006年,谢不谦和夫人从狮山川师校园迁居川大江安花园,后院的空地有人打造为亭台水池、花草果树,但谢不谦却要打造“蔬菜基地”。陶渊明诗“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不谦老师深得其中三昧。

《种菜记》中,谢不谦冒雨骑车去附近的文星镇买秧苗,不知怎么就神游到千百年前陆游“细雨骑驴入剑门”的况味。虽然并非骑驴而是急急蹬车回家,虽然并未作诗而是一鼓作气耕地栽秧沾满泥巴,雨中也自有陶诗氛围“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日常生活对每个人而言,既相同也不同;一样的事由不一样的人来做,也会不一样。最平常的劳动,也可以是荷尔德林海德格尔们所追求的“诗意地栖居”。

02

但诗意栖居并不容易,对谢不谦尤其不易。谢不谦出身大巴山区的宣汉县,典型的农村乡镇。1977年恢复高考,他成了全班唯一考上大学的幸运儿。

《我的普光》一文记述,谢不谦高中毕业后当知青下乡插队,休息回城时在县文化馆图书室翻到一本《孟子正义》,虽然繁体竖排、大字夹小字密密麻麻令当时的他大失所望,但乡下实在无书可读,万般无聊之际随便翻到一页,浏览之下竟若有所动。“故天将降大人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字字都打在了年轻人的心上。

在人生困境中体验出来的精神资源涵养,成为谢不谦人生路上的支撑。1977年,他是宣汉唯一到北京上大学的考生。

1978年3月10日,21岁的谢不谦

虽然出于种种考量没有选文科、读的是工科,但后来还是实在抵挡不了人文典籍诗词歌赋的魅力,于是先考入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读古代文学硕士,之后又考到北京师范大学成了启功先生的博士生。

书中的《校园故事》一集,专述谢不谦关于师友的杂忆。他感慨启功先生:“问学三年,随时都能从先生身上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一种大彻大悟的人生智慧,而不仅仅是渊博的书本知识,更不是时下已蔚然成风的以艰深文浅陋、人格分裂的伪学术。在先生那里,读书作文、写字绘画、吟诗填词,甚至鉴定文物,都洋溢着生命气息,是一种诗意的生存方式。”某次有人求教启功先生如何才能做出顶级学问,先生只说一字:“玩!”

博士论文答辩合影。前排左起:启功、曹道衡、赵光贤、张政烺、陈贻焮 后排左起:聂石樵、邓魁英、韩兆琦、谢谦

有师,也少不了友。

无论是古代文学教研室的同事刘黎明王红,还是研究生时的同窗同寝、后来成了川师学报主编的李大明教授,都不是那种声名如雷贯耳、著作等身仰止的学界大咖,但在谢不谦笔下,个个胸中自有丘壑、持身自有操守。川大中文系更是卧虎藏龙之地,能人遍地却往往自我边缘化:不申博导、不事炒作,关起门来自己读书。伍厚恺、冯川、易丹、毛迅、黎风、张放、刘亚丁……统统自甘为“边缘人”的一众学者,把常人求名致利的精力都用在了治学上。

03

美学家朱光潜曾有言“以出世的精神,作入世的事业”,这句话谢不谦也常常引用。出世为道家,入世为儒家,一淡泊一奋进,而人生智慧或许就藏在这淡泊与奋进之间。

在书中的《自序》里,谢不谦有言:“我此生安身立命的精神资源,主要来自传统的儒家与道家,有所为,有所不为,既做人生的加法,也做人生的减法,自我定位为儒家中的道家、道家中的儒家。”

“作为文科教授,我追求的是学术与人生打成一片,在对平常人、平常事的日常书写中独抒性灵,与广大网友分享我对人生与社会、历史与现实的所思所感所悟,也许并不高深,但很接地气。”

而最接地气的,莫过于现场直面不谦老师,在交流中感受人世阅历和人文素养锻造出的人生智慧。7月27日与28日,不谦老师将分别在成都浮于野书店和三联韬奋书店举行新书分享及签售活动,读者可报名现场参与。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