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北京科技创新2023》:北京科创资源呈现“三高”特点

《数说北京科技创新2023》:北京科创资源呈现“三高”特点

00:00
04:13

7月25日,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发布智库研究成果《数说北京科技创新2023》。成果显示,北京科技创新资源呈现高集聚、高强度、高产出特点。

《数说北京科技创新2023》从创新资源、创新主体、产业发展、创新生态四个方面,对北京科技创新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统计监测,展现北京科技创新发展概貌,客观反映科学技术活动趋势。结果显示,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主要目标的科技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数说北京科技创新2023》主编张振伟介绍,北京科技创新资源呈现高集聚、高强度、高产出特点。北京集聚全国半数以上两院院士、三成以上国家“杰青”人才、高被引科学家数量居全球城市首位。2022年,北京R&D经费投入强度达6.83%,连续四年保持在6%以上,位居全球主要城市前列,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6.6%,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2件,提前完成《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目标,PCT申请量进入万件梯队。

科研院所、高等学校、高新技术企业等多元主体协同推动科技创新高水平发展。2022年,研究与开发机构R&D人员、经费占全社会比重均超过20%,应用研究人员、经费占全社会比重均超过30%,基础研究人员、经费占全社会比重均超过40%,新型研发机构激发科研新活力;高等学校人员、经费向科学研究高度集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人员、经费占比均达到九成以上。

服务主导、工业转型、园区支撑的产业生态体系更趋优化。2022年,服务业增加值、从业人员、税收对全市贡献分别为83.9%、81.4%和87.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贡献全市七成以上R&D经费;工业加快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202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1.9%,四成以上工业企业开展R&D活动,R&D资源主要分布在北京高端制造业的“双发动机”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产业;中关村示范区经济规模稳定增长,结构持续优化,引领我国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总收入、净利润、实缴税费等均保持领先。

科技创新生态培育与技术辐射有效支撑高质量发展。2022年,孵化器孵化基金总额、科技园累计毕业企业数量、众创空间总收入等均居全国首位;技术交易对地区经济发展带动效应显著,实现技术交易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接近10%,技术交易规模保持较快增长态势,2022年达到7947.5亿元,近三成技术合同成交额流向京津冀区域,近六成技术合同成交额流向外省市。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