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2日15点44分11秒,迎来大暑。
古语有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大暑,是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相比于小暑,大暑时暑热已然达到顶峰。
此时,唯有因时制宜,做好养身,养心,养生,才能健康过盛夏,不负人间好光景。
养身
暑,意味着炎热。
大暑,更是接近中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而伏的意思,是伏藏,是休息。
所以在大暑时节,身体就要多多休息,潜伏一段时间。
因为在这样“湿热交蒸”到达顶点的时节,人一动就会出汗,就会损伤阳气。
有这样一幅画。
画中,有一个人忙完回家,可因为路面湿滑而跌倒,于是就这样,坐在地上,手边放着包裹和雨伞。
周边的行人都呼唤他,让他摔倒了就爬起来。
可他不急着起来,也不急着打伞,因为他实在太累了,只想坐在地上,让身体休息休息。
前行是一种勇气,但暂停,同样也是一种智慧。
有诗云:“好古嗟生晚,偷闲厌久劳。”
人生这一场长跑,用力过猛难以长久。
人到中年,对自己最好的疼惜莫过于允许自己停下来歇息。
真正的休息,不是为了放纵,而是坦然地按下暂停键,让自己可以更好的蓄力。
夏日炎炎,伏下来,偶尔让身体闲下来,慢下来,这既是对生活的修正,也是对生命的奖励。
养心
《养生论》中有言:“夏日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
夏季属热,心阳最盛,易生热毒。
而大暑时节,又是地气上蒸,心火上浮,倘若静不下心,十分易精神中暑,就如火上浇油,稍点即炸。
有位老农赶着牛车回家时,车轮突然掉了一个。
当时正值盛夏午后,老农耐着酷热的天气好不容易找到一家修理铺,却被告知需要再等待两个小时,
本就烦躁的老农更加难以忍受,而这时,他却在修车铺后面发现了一个小丛林。
老农走到树下乘凉,这才觉心情舒畅了些许,慢慢地,他恍然发觉周边的景色十分宜人。
在欣赏美景的途中,老农心中的那团火渐渐熄灭,等他兴尽归来时,车子也已经修好。
《摄养诗》中劝道:“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
大暑酷热,热凉皆由心,人生艰难,悲喜由心转。
生活有很多的烦恼,其实都是源自内心的浮躁。
可无论经历多少坎坷与无奈,都要带上一份清静与从容。
如若遇事看不透、想不开、整日思虑重重,只会害了自己。
只有当人静下心来,摒弃杂念,戒怒戒躁,才能以静制动,轻装前行。
酷热之下,以一颗静心看淡生活跌宕起伏,自能感受到来自生命本身的清凉。
养生
古语有云:“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大暑正伏天,气候炎热,雨水较多,日晒、暑热、水湿互结,是一年中最难过的时期。
所以人们常常说,夏季“无病三分虚”。
在这样的关键时期,需极为注意身心养护。
平日里不仅要及时补水,做菜的口味仍要以清淡为主,稍佐以咸味,咸味入肾,可以很好的帮助人体收敛阴气。
饮食则当以熟食、温食为主,如葡萄、龙眼、热汤面,热茶等等,尽量少吃生冷,以防伏天泻。
与此同时,大暑还是阳气最旺的时候,中医认为,在这样的节气,是冬病夏治的黄金时期,
可以吃一些治疗冬病的食物。
比如体寒的人,可以适当吃点牛羊肉,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
对于易上火体质的人,可以多吃点香蕉、芒果、莲藕、西红柿、黄瓜等。
除此之外,炎热的大暑也不要只想着避暑。
有道是:“伏天汗不流,病来急白头。”
该热的时候,就应顺应自然热着热。
早晚可以适当运动,可以健步走,可以打大拳,或者早上8、9点前和下午5点后晒晒太阳,让自己适当流汗。
身边也要带个水杯,以便及时补充水分。
纳凉之时也多吹吹自然风,时常打开门窗通风,或者用蒲扇扇风,用以消除苦夏带来的困扰。
▽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万物自有自己的规矩,人间也同样有着自己的时节。
《黄帝内经》有言:“故智者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
做好大暑三养,热了纳凉,累了休息,烦时怒时静心,生活调整好作息,便能在苦夏的序幕里优雅退场,为自己迎来秋日的凉爽。
点亮在看,今日大暑,我将祝福送上,愿你有“暑”不完的愉悦,“暑”不完的清凉。转发分享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作者:国文 来源:国学生活(ID:gxsh789)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