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绘科普】幽门螺杆菌是如何“攻陷”胃的?

【漫绘科普】幽门螺杆菌是如何“攻陷”胃的?

00:00
03:50

开栏的话

氧气如何送达人体各处的?血管是怎么一点点堵住的?为何呼吸系统总受病菌侵犯……

有时,医学保健知识是枯燥无味、晦涩难懂、抽象难记的。

生命时报开设“漫绘科普”栏目,以形象的绘画,让这些知识“活”起来,让你能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幽门螺杆菌如何祸害胃?

作为唯一能在胃中顽强生存的微生物,「幽门螺杆菌」是胃癌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我国约34万新发胃癌与它相关。

幽门螺杆菌真有那么可怕吗?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

本期,《生命时报》带你看清,幽门螺杆菌进入人体后发生了什么。

审核专家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消化内科博士 田文青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廖忠莉

本文作者|生命时报记者 张冕

绘图|马宏亮

幽门螺杆菌会“乘虚而入”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感染之一,传播途径为“口—口传播”或“粪—口传播”,可经由唾液、餐具、食物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食用了不洁净的食物或水,接触了感染者的唾液、体液、呕吐物或粪便,不洗手进食,与感染者长期共餐、共用不洁餐具,都可能给幽门螺杆菌乘虚进入胃部的机会。

幽螺偏爱酸性环境

胃内存在大量胃酸,让一般的细菌闻风丧胆,很难获得生存机会,而幽门螺杆菌在这种酸性环境中则如鱼得水。

它体积虽小却有着强大的本领,能长期稳定居住在胃窦部,为了更宜居,幽门螺杆菌会通过分泌尿素酶分解食物中的尿素,产生二氧化碳和弱碱性的氨来中和附近的胃酸,这也是感染者容易打嗝、有口气的重要原因。

“幽门”成员一起破坏胃黏膜

幽门螺杆菌会不断“招兵买马”,分泌能为其提供营养的黏液酶,以及可以破坏胃黏膜的磷酸酯酶等。

“幽门”的成员会一起裹挟着胃液,穿过胃腔表面的黏液层到达胃黏膜。长期繁殖后,会破坏胃黏膜细胞,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

当胃黏膜逐渐萎缩,就会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此时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饱胀、餐后胀满、泛酸等症状。胃酸减少还会导致胃黏膜退化,出现肠上皮化生,肠上皮黏膜会取代胃黏膜在胃内异常增殖。

如果不及时治疗,胃黏膜会出现不典型增生,这是癌前病变阶段。轻度肠上皮化生患者有机会逆转为正常,若发展到中重度,逆转的可能性会慢慢下降,癌变风险逐渐升高。

四联疗法根治率达80%~90%

根据我国幽门螺杆菌治疗指南,感染者推荐接受标准四联疗法,即一种质子泵抑制剂,一种铋剂,加上两种抗生素,疗程为14天。治疗结束1个月后可复查是否根除成功,根治率达80%~90%。

要想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建议分餐或用公筷、公勺盛饭夹菜,碗筷等定期消毒,杜绝用嘴喂孩子,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是幽门螺杆菌的易感人群。

另外,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果蔬要洗净再吃,不吃半生不熟的肉类,不喝生冷水。

- 完 -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通常无法自我清除,而且没有明显表现,因此建议大家每年定期体检。

碳13和碳14尿素呼气试验是揪出幽门螺杆菌的有效方法;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消化内镜也可判断是否感染。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