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年毛主席参观袁世凯坟茔,有人建议夷平,毛主席却说道:不能平

52年毛主席参观袁世凯坟茔,有人建议夷平,毛主席却说道:不能平

00:00
14:46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52年11月,毛主席来到了河南省安阳市。

在当地领导干部的陪同下,毛主席参观了黄河沿岸的诸多水利工程。

看到这些工程都井然有序,主席赞不绝口。

在正事办完之后,便有人提出:不如带着毛主席去参观一下安阳当地的名胜古迹,毛主席欣然应允。

旧日遗迹

随后,众人便沿着安阳,一路游赏,最后来到了埋葬袁世凯的“袁林”。

当年,为了办袁世凯的后事,他的家人花费金银不下数万,将袁世凯的墓地修造得极其豪华精致。

袁世凯因为一系列卖国行为,遗臭万年。

不过,他的墓地倒是因为风景秀美,成为了一处著名的景点。

毛主席看到园内的雕梁画栋,也不由得感慨:“这都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啊!”

跟随毛主席而来的一众干部,也都打开了话匣子,谈论的话题都是围绕着袁世凯这个人。

袁世凯

袁世凯一辈子干过的好事实在不多,人们提起他,也往往冠以四个字——“窃国大盗”。

虽然袁世凯已死,但他当年给国家留下的创伤是无法被原谅的。

所以,很多同志谈着谈着,便义愤填膺。

没多久,人群里还传出一个声音说:“袁世凯这样作恶多端,应该把他的坟茔平掉!”

这话一出,引来周围不少人的赞许。

这些同志觉得,眼前的景致虽美,但都是当年袁世凯一家搜刮民脂民膏所得。

如袁世凯这样一个恶贯满盈的人,又怎么配安葬在这里呢?

而毛主席听到这话,却只是笑笑对众人说:“不能平啊!”

众人大惑不解,毛主席便招呼众人坐下来,讲述了一番自己对于袁世凯的看法。

毛主席并没有见过袁世凯,毕竟,袁世凯搅弄风云的时候,毛主席还只是一个年轻学生。

但是,因为袁世凯对近代历史产生了一系列重大影响,所以,毛主席对这个人是颇有研究的。

而且,某种程度上,袁世凯的所作所为,也间接的影响到了毛主席的命运。

多年以前,广州黄花岗起义的消息传来,还在学校念书的毛主席兴奋不已。

当下便挥毫写了一篇文章,贴在学校的墙边,提议推翻清政府,建立民国。

不久之后,随着武昌起义的成功,毛主席的这个愿望实现了。

毛主席为了响应民国政府,做了学校里第一个剪掉辫子的人,同时,他还报名参加了革命新军。

封建王朝的覆灭,让毛主席内心燃起了建立新世界的希望。

可那时,年轻的毛主席无法预料,仅仅在半年之后,革命的胜利果实便被袁世凯窃取了,中国的命运再一次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这件事情,对毛主席的打击非常大,他怀着这样大的热情去参军,希望报效国家。

然而,半年来,革命进展寥寥,他在军队之中见证的也都是黑暗和压迫。

如今,少有的一点革命成果,也断送在袁世凯的手中。

毛主席此刻才深深意识到,中国革命的道路无比的曲折。

推翻清王朝,不过是愚公移山的第一步罢了,今天有一个袁世凯,明天还会有更多的反动者,中国真正的明天还远远没有到来。

利欲熏心

毛主席经过一番深思,觉得自己继续留在军队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不如回去读书。

就这样,毛主席脱下了军装,重返校园。

袁世凯当时自然不会想到,千里之外,有一个年轻学生的命运,因为自己而受到了影响,他还做着自己统治中国的春秋大梦呢。

袁世凯窃国这件事情,让无数人感到震惊。

毕竟,在民国已经建立,全国民众热切期盼革新的情况下,袁世凯居然逆潮流而动,这样的举动必然会引起全天下的讨伐。

袁世凯利欲熏心,明知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却还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费尽手段,要爬到万人之上的位置。

在毛主席看来,袁世凯从一开始就是个心机深重的人。

他在与众人谈及袁世凯的时候,曾说:“他特别惯于耍两面派手法。他从天津小站练新军起家,混入维新派,骗取了光绪的信任。戊戌变法时,他当面慷慨陈词,实行兵谏,诛杀荣禄,软禁慈禧,拥戴光绪;但暗中又向荣禄告密,用出卖维新派的代价,换来了直隶总督兼外务部尚书的头衔。”

这样一个人,后来做出称帝之举,也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再一次重用袁世凯,希望他能够解决清政府与革命党人之间的矛盾。

同时,革命党人也把希望放在了袁世凯的身上。

袁世凯手握兵权,又能够同时在两派之间斡旋,一下子成为了当时全国上下最受关注的人物。

最终,袁世凯促成了清帝退位这样一个让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以至于当时许多人,竟把袁世凯称之为共和先驱。

但袁世凯心里想的可不是共和,他早就已经瞄上了大总统的位置。

为了全国局势稳定,孙中山先生也愿意把总统这个位置交给袁世凯。

不过,当时孙中山还是给袁世凯提了两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后,民国的首都依旧要定在南京。

第二个条件是,作为大总统的袁世凯也必须到南京来就职。

这是因为,当时革命党建立的临时政府就位于南京。

孙中山

所以,孙中山提的这两个条件,也是为了防止袁世凯背后捣鬼。

但袁世凯可坚决不同意,在看到这两个条件之后,袁世凯大言不惭的提出,对于首都的确定应该搞投票,还拿出民主的帽子来压人,说是要少数服从多数。

孙中山没办法,只好应允,随后,关于首都的选择参议院进行了投票。

孙中山本以为,大部分成员会把票投给南京。

却万万没想到,袁世凯早就已经操控了投票结果,最后是投北京的人数居多,孙中山只能认下这个结果。

而对于第二个要求,袁世凯更是耍了手段。

他是坚决不愿意离开北京的,因为北京是他的老巢,他的军队都驻扎在那里。

但在这个问题上,孙中山也不愿让步,还专门让蔡元培等人到北京去请袁世凯来。

但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北洋军居然兵变了。

这下袁世凯就有了理由。

他对孙中山说:自己这个关键人物可不能走,他一走,北洋军就会乱,北京就会失控。

到那时,全国陷入动荡,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

窃国大盗

这一番话说的冠冕堂皇,不过,很多人都认为,这次兵变就是袁世凯授意的,其最终目的就是让自己能够留在北京。

袁世凯此刻有恃无恐,因为,他在全国各地亲信众多,关键的兵权也捏在手里。

而此时,革命党对于民国今后的建设,还没有形成一个具体的纲领,前路一片渺茫。

所以,袁世凯在这场斗争中,几乎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因此,最后所有人只能服从袁世凯的条件,唯一让孙中山稍感宽慰的是,袁世凯同意了组建内阁。

然而,孙中山还是想的太天真了,对于独断专行的袁世凯来说,一个内阁又怎么可能束缚得住他?

上任才三个月,袁世凯就强硬的把内阁解散了。

从此之后,国家政府成为了他的一言堂。

在这之后,又有很多革命党人不明不白的遭到暗杀,很多人都认为是袁世凯为排除异己所为。

总之,袁世凯的独裁引起了许多人的愤怒。

1913年,各地都掀开了反对袁世凯的浪潮,二次革命爆发了。

但这次革命在袁世凯的强硬手腕之下,很快便以失败告终。

同时,这也让袁世凯膨胀起来。

他意识到,革命党人的力量十分弱小,在自己面前不堪一击。

另外,他还借着这次机会,把破坏和平的帽子扣到了革命党头上。

已经大权在握的袁世凯,愈发坚定了称帝的念头,

1915年五月,日本要求袁世凯在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上签字。

日本承诺,只要袁世凯妥协,将来在称帝这件事情上,他们就会给予袁世凯支持。

袁世凯此时已经彻底被称帝冲昏头脑,所以,竟然真的答应了日本人的请求。

消息传来,举国震怒。

当时毛主席正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求学,同学们得知袁世凯的卖国行径,便一起将反对丧权辱国的文章言论编制成册,命名为《明耻集》,在城内分发。

毛主席在拿到册子之后,满怀悲愤的在封面写下了这样一行字:“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5月23日,毛主席的一位同学因病离世,临终前,这位同学依然惦念着国恨家仇。

在他的追悼会上,毛主席为他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列嶂青且蒨,愿言试长剑;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

当时,社会上很多进步人士都意识到,袁世凯想要称帝,也都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反对这一历史倒退。

然而,闭目塞听的袁世凯,却以为自己称帝是众望所归。

对于那些劝进的人,袁世凯大加奖赏。

而袁世凯的家人为了促成他称帝这件事,在报纸上编造假新闻,营造出一种天下归心的假象。

袁世凯彻底无视了所有的反对声音,归根结底,他太想当皇帝了。

为了这个目标,他不惜把所有人都踩在脚底下。

所以,1915年十月,人们对于《二十一条》签订的愤怒还没有过去,袁世凯便进行了一次荒谬的投票,是选择恢复帝制,还是继续共和?

虽然名义上是民主投票,但据当事人回忆,在投票的时候,袁世凯专门安排了卫兵,手握刺刀守在门口,所以,根本没有人敢反对袁世凯的意见。

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恢复帝制得到了全体代表的同意。

警钟长鸣

1915年12月13日,袁世凯为自己举办了登基大典。

但可想而知,他这个皇帝不会做的太长。

1920年,毛主席在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之中说道:“历史上凡是专制主义者,或帝国主义者,或军国主义者,非等到人家来推倒,决没有自己肯收场的”

这句话虽然不是在评价袁世凯,但却恰恰点明了袁世凯最后的失败。

袁世凯登基不到一个月,护国战争便爆发了。

1916年3月,在全国的压力之下,袁世凯不得不宣布取消帝制。

他这个皇帝只做了83天,便美梦破碎了。

又过了三个月,袁世凯便因为尿毒症而去世。

虽然袁世凯是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下台的,但是他的家族却还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所以,北洋政府再一次作出妥协,同意袁世凯的家人为他举办盛大的葬礼。

甚至还宣布,全国治半旗之哀娱乐活动全部暂停一天,学生也停课一天,来为这位曾经的大总统及皇帝致以哀悼。

袁世凯就这样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他恢宏的墓葬也成为了他最后的辉煌。

对于袁世凯的结果,毛主席总结道:“由于他倒行逆施,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只当了83天皇帝就离去了。可见逆历史潮流而动,肯定是短命的。”

听了毛主席这话,大家都笑起来,同时也陷入了思考。

袁世凯不在了,这实在是中国的幸运,不过,世上岂止一个袁世凯呢?

权力熏心之下,许多人都会如袁世凯一样放弃底线,放弃民族尊严,把自己的利益置于国家之上。

毛主席又看着袁世凯的坟墓,对大家说道:“不要平嘛,还要保护好,留作反面教材。”

所以,时至今日,袁世凯的墓葬依然被完好的保存了下来,每年前来参观的游客都络绎不绝。

这片豪华的墓葬,在时时刻刻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那些屈辱惨痛的历史。

参考资料:

人民网《毛主席在安阳:看殷墟,评曹操,说袁世凯》

人民网《漫步在袁世凯墓前 毛主席如何讲史?》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