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视频,周建康带着全村老小上了一次“热搜”。七月,周建康发布了一条视频,为了庆祝今年李子销售季的结束,他组织了村庄五十余名大小老少村民,进县城唯一的5A级景区观光游览。周建康说,这趟短暂的旅途,是很多村民的第一次旅行。
周建康是一名返乡青年,今年是他回到村庄创业的第五年。整个六月,周建康和村民都在为村庄的李子销售忙碌,在入局农产品带货头两年的挫败中,他摸索经验,为村庄搭建李子销售的新通道。周建康是2019年回到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洞磬沟村的,他的家乡在丘陵山地,层叠的小山阻隔了城市的喧嚣,也阻碍着山村的发展。
走走停停,爬到一个山丘的顶头往四周张望,就能看到美丽的山景。周建康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的视频内容,记录着洞磬沟村的质朴和宁静,也正是与村民互动的真实瞬间,让他积累了一批粉丝。洞磬沟村,这个村民们眼中正在落后、面临老龄化的乡村,成为互联网上向往“归园田居”的诗与远方。
靠信任组建成的村民旅行团
“老人们几乎一直都待在洞磬沟,这个世界很大,却和他们无关,他们的世界很小,小到只有洞磬沟。”
带全村去旅行的想法,周建康一直都有,他说,在回村的五年里,总能听到和感受到村民对于“出去走走”这一想法的渴望,“旅游这个词,在他们的人生经历里是很单薄的存在。”
借着今年村庄李子销售季结束的契机,周建康决定,实现这个想法。策划了半个月,周建康为村民们准备了防暑降温的药品、纸巾和扇子,购买了出行保险,邀请全村人参加这趟几十公里的旅程。
这支临时组建起来的村民旅行团,几乎都是老年人,平均年龄在六十岁以上,在策划之前,周建康也曾因为组织难度大而犹豫。想要实现的决心盖过了犹豫,周建康说:“村民和我之间是互相信任的,我到家里邀请他们的时候,他们也很放心把身份证交给我。”
穿上显眼的出行马甲,周建康带着村民们坐上了旅游大巴。“大家都不太花钱,也不舍得花钱。”为了这次旅游,村民们换上了自己平时不舍得穿的衣服,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还带上了“光荣在党50年”的奖章。
将新修的高铁站作为旅行的终点
这趟只有几十公里且不算太远的旅途,是很多村民的人生第一次。
令周建康意外的是,村里的老人们在旅程中,反复提及“高铁站”。马鞍站是仪陇县马鞍镇新建成的高铁站,就在这次旅行的两天前刚刚开通。
高铁站如何能成为游览景点的一部分?在旅客眼中,高铁站就是连接城市和城市之间的枢纽,是一个仅供出发和到达的功能性站点,除了基础设施如何,几乎少有人去注意高铁站建成了什么样子。周建康说,“这是我从未想过可以成为旅行一部分的地方。”
周建康被老人们的期待说服,在回程前,他和村民们特意来到了马鞍站。周建康说:“来到高铁站,这里的一切都被村民们看在眼里。对于他们而言,这是社会在进步和发展的象征。”
在旅程的最后,周建康和村民们在马鞍站前拍了一张大合照。嘈杂的车站前,人来人往,他却能清楚听到身边老人的小声感叹,“老人们都在感慨,建筑好宏伟。那一刻我才意识到,高铁站确实来对了。即便原本不在计划之内,即便在返程途中需要绕一点路,但是,也正是在高铁站,我才真正理解了村民的心情,对于身处山村的他们而言,世界的一点变化都如此之大和令人惊喜。”
青年力量赋能老龄化村庄转型
周建康是在洞磬沟村成长起来的,儿时漫山遍野的青草和花香,构成了他的独家记忆。周建康回忆,童年时候的洞磬沟村,有着山野的质朴和闲适,大人们的工作遵循着日出日落的朴素规律,孩子们和小伙伴在大山里肆意地奔跑,已是城市生活里不能复制的烂漫。
“小时候,我们就是满山地跑,自由自在。”周建康对洞磬沟村的记忆,还源自同村邻里之间的亲切。他说,小时候,走到哪里都有大人亲切的问候,人与人之间的熟悉和联系,是多远的距离也切不断的情感。成年后,一方面源自村庄天然的召唤,一方面迫于生活成本的压力,周建康在成都工作了两年后选择回到洞磬沟村创业,“回到家乡,仍旧不变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村里老人还是会宠溺地把我们当成孩子看。”
村庄跟不上快速的城市化进程,青壮年外出打工,老人小孩留守逐渐失落的山村,已成为不可阻挡的现实,洞磬沟村也难逃困境。打造农产品电商销售模式,几乎是所有山村的破局之法,可在毫无产业基础、土地资源存在劣势的洞磬沟村,这一模式的探索和尝试,走得格外困难。
“李子收获的头一年,怎么做电商我完全没有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周建康回村的那一年,正值村里种植的几百亩李子林结果,受到网友的启发,周建康打包了一部分李子进行线上销售,在这之前,洞磬沟村的李子尚未确定销售渠道。
“我们村里算得上年轻的,除了村委会的一名年轻干部,就只有我了。”周建康介绍,洞磬沟村耕地面积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劳动力平均年龄都在六十岁以上,“李子林也是村庄转型发展的一次尝试,村民们的劳动基本都是为了生活温饱,几乎没有劳动换钱的概念。”于是,周健康在村里做起了电商销售,雇佣村里的老龄劳动力打理果园,打造村庄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新模式。
山村的“云店铺”火了
电商,洞磬沟村里谁也没干过。头一年,周建康就遇到了李子包装难的问题,次年,他又遇到了李子存放难、裂果多的难题。一年又一年,周建康不断试错,将李子的年销售量从几百箱拓展到了几万单,“李子的试错成本高,但好在我们坚持下来了。”
今年,洞磬沟村头一回让大货车开进了村庄的小路,但还有一段路大货车是开不进去的,“路太窄了,李子的包装需要二次转运才能进到村子里。”从旭日东升,到月亮冒头,村民们用小车运,用人力背,把李子的包装从大货车上卸下来。在接下来的三十天内,这些包装将满载着村庄一年的收获,带着翻倍的甜蜜,发往全国各地。
周建康的坚持,换来了洞磬沟村发展持续电商经济的可能性。近两年,周建康陆续在云上店铺上线了番茄、红薯、耙耙柑等农产品,规模不大,却也因为“绿色”“健康”的产品特色,稳定了一拨客流。周建康把这叫作“菜园子计划”,“我需要考虑的是,怎么通过电商销售,让村民的利益最大化。”周建康没有接受内容公司抛来的橄榄枝,他说,他的下一步,是思考农产品如何加工,丰富产业链条。
李子销售季结束,周建康还有件“头等大事”,就是给村民发工资。他拿着一沓现金,挨家挨户分钱。在田间地头,在日落山顶,在农家小院,他的镜头里,有村庄日常的劳作,有邻里之间的问候,也有村民的笑容和悠闲。
输出乡野的“情绪价值”
七月以来,周建康没有闲着,李子季收尾后,他忙着张罗给村庄修一座仓库,“仓库是去年就想着建的,今年各方面手续都合规之后,正在选址。这个仓库未来将用来存放村庄待出售的农产品。”
返乡青年、自媒体博主、新农人,周建康怎么也没想过,回到村庄后,身份标签越来越多,他身上的责任,也越来越重。“最开始回到洞磬沟村,我只是有做视频的想法。”当周建康举着手机出现在村庄,问一些家长里短的问题,不少村民把他当成了记者,“村民对我的镜头并不排斥,只是很自然地回应我。”
周建康的视频内容,是没有章法的。他说,随想随拍,真实是自己进行内容创作的唯一准则。所以,在他的镜头里,会出现遍野的春花,连续四年失败的钓鱼经历,也会出现干旱的田地以及在县城摆摊的经历。而正如多数网友在周建康视频内容下留言的那样,“这是最不做作、自然的农村生活。”
“这是一种情绪价值吧,让网友看到乡村真实的美好的一面,对在城市生活的人来说,是一种慰藉。”周建康坦言,乡村生活是多面的,视频所呈现的自然朴素是真实的,而镜头之外所面临的乡村观念的落后和发展的困境,也是不可忽视的,“对于那些向往乡村生活,并且想要回到乡村的想法,是需要谨慎对待的。”
不是一时“脑热”,周建康返乡创业,重新融入进了乡村生活。也正是在一件件乡野小事中,他找回了自己的价值和归属,“我是被推着走到现在的,带着村民的期许,我希望为村庄和村民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在做这些事的过程中,我感到快乐和满足。”
在村里,位于高处的山丘是周建康最常去的地方,他喜欢坐在上面,俯瞰整个村庄。日落时分,一缕缕炊烟从不同人家升起,周建康拍拍裤腿上沾的土,目光掠过麦田,他说:“麦子都长这么高了。”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