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体验区、上线数字法官,北京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实践基地揭牌

开设体验区、上线数字法官,北京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实践基地揭牌

00:00
06:20

7月17日,“北京市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实践基地”“北京市学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启动仪式暨青少年网络素养促进工作研讨会在北京互联网法院举办。

根据基地建设方案,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联合北京互联网法院开设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体验区,通过在线诉讼体验、庭审观摩、模拟法庭、法律“剧本杀”等多种形式开展现场实践教学。

数字法官“小未”正式上线

根据基地建设方案,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联合北京互联网法院将真实案例改编成法律“剧本杀”,让同学们在法官的带领下,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庭审的全过程,培育同学们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

同时,围绕网络道德意识形成、网络法治观念培养、网络使用能力建设、人身财产安全保护等主题打造“首互未来·e堂课”标准化网络素养课程,为大中小学生、家长、学校、社会等提供专业化、菜单式、定制化服务。

此外,引入数字法官作为“首都家校社协同育人指导中心”法治宣讲员进行线上教学,通过微剧场、微漫画、微课堂等多种形式,将真实案例和司法实践转化为生动鲜活的法治教育素材,丰富线上教育平台网络素养教育内容体系。

基地还将结合各区的网络素养教育现状和实际需求,制定网络素养教育推广计划,努力实现网络素养教育优势资源在北京市的全覆盖,并辐射京津冀地区。

会上发布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指南》。北京互联网法院基于涉网未成年人案件的审判实践,以生动简明的漫画、案例形式通过真实案件以案释法,并根据案件中总结出的家长和未成年人容易出现的用网困惑编写问答部分,出版该书,有助于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升未成年人及家长网络素养。

“作为法官的数字分身,我将跨越时空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会上,数字法官“小未”正式上线,这是北京互联网法院运用数字技术设计的贴近未成年人的数字法官,可以协助法官开展网络素养教育、带领未成年人参观网络素养教育实践基地,可以出现在微课堂、微剧场中,可以在现场教学中和学生们近距离互动,也可以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为当事人提供诉讼服务指引。

引导青少年成长为合格的“网络公民”

数字素养和技能是青少年必备的核心素养。2020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应当加强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宣传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2022年教育部公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也将信息科技课单独设课。2024年1月正式实施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学校应当将提高学生网络素养等内容纳入教育教学活动中。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李军锋表示,在北京互联网法院建设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实践基地、“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是跨部门、跨领域的合作探索,有利于推动育人资源的整合、优质力量的融合、社会功能的聚合。

他进一步指出,要强化统筹联动,共建协同育人新格局,营造全员育人、全要素育人的良好氛围,为提升青少年的网络法律意识发挥支撑作用。要加快资源融通,用好网络育人新载体,引导青少年通过司法案例了解互联网法律法规,规范网络行为,成长为合格的“网络公民”。要优化机制保障,探索实践育人新范式,推动互联网法院实践教学纳入思政课教学体系,组织学生在体验式、交互式司法实践中提升法治意识。

“现在的青少年都是网络原住民,在用网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社会关切的问题,包括网络沉迷、网络欺凌、个人信息泄露等,这充分说明对于广大青少年开展网络素养教育迫在眉睫。”北京互联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姜颖表示,北京互联网法院在2021年5月挂牌全国首个互联网少年法庭,并打造“首互未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品牌,有生动的司法案例作为教学资源,可以更好地推动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培养。北京互联网法院将全面推进涉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为青少年在网络空间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北京市委网信办副主任王飞在致辞中表示,北京互联网法院挂牌“两个基地”,为更好地提升首都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发挥网络作用助力“大思政课”建设提供了载体平台。下一步,将聚焦未成年人兴趣特点抓供给,推动网络内容更具吸引力;聚焦未成年人网络乱象抓治理,推动网络生态建设更具引导力;聚焦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抓合力,推动网络素养教育更具穿透力。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