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悠远的时间长河中,一代代文人入蜀,赏山川、访古迹、思人生,并用诗文的形式给予记录和表达,给后世留下丰厚的诗词文化遗产。公元12世纪,南宋诗人陆游,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入蜀做官任职。蜀道之艰难,山川之雄奇,晴雨之变换,都让诗人心神交感,成为其文学创作极其丰厚的灵感来源。
于四川眉山生长的苏轼,在其作品中,写四川题材的数量并不多。陆游作为江南人,却写了很多蜀地相关的诗。“原因很简单,因为古代的宦游制度,苏轼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江南人陆游在四川任职,反而在四川的时间较久。”阿来说。
7月16日下午3点,阿来“唐宋诗中的巴蜀与成都”系列讲座的新系列“陆游蜀中诗讲”,迎来第二讲——《蜀道中:细雨骑驴入剑门》。阿来讲古典诗词,一向都不仅讲古典诗词本身,而是从古典诗词入手,延伸阐发到其中涉及的大量历史、政治、地理、社会、经济、文化,甚至自然生态的相关信息,并发表一些自己的相关见解和看法。
在本场讲座中,阿来以陆游的多首记录入蜀路途当中所见所思所感的作品入手,讲述了大量关于南宋时期蜀地的交通、地理、人文状况,并且汲古润今,对今天我们该如何更好汲取古代历史文化遗产,用于今天的文旅融合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01
蜀道艰难“夜行”记
陆游出生在一个仕宦家庭,经历过“靖康之耻”。由于南宋朝廷的基本国策是妥协投降,这让想要戎装报国的陆游感到一生壮志未酬。
漫漫入蜀路,再加上收复失地的壮志难酬,陆游在冷雨的蜀道上,难免生出羁旅忧愁。还好有诗有酒。在《长木夜行抵金堆市》中,我们看到陆游记录他的一段非常艰难的“夜行”,甚至感到自己生命安全都难以保证,“夜行长木村,重雾杂零雨。湿云沾野蔓,寒犬吠云坞。道坏交细泉,亭废立遗堵。时时过农家,灯火照鸣杼。嗟予独何事,无岁得安处。即今穷谷中,性命寄豺虎。三更投小市,买酒慰羁旅。高咏东山诗,怅望怀往古。”
阿来在讲解此诗时提到,“东山诗”是陆游在用典《诗经·豳风·东山》,以表达自己没有机会上前线打仗的失落感。周朝崛起的时候,周文王、周武王东征灭商,很多东征得胜的将士想念故乡,想回到西边的秦地,即关中、陇东,而商在河南。战胜以后,将士思乡,想要回到东山市。陆游想要收复河山的梦实现不了,只好读一下《诗经》里的打了胜仗才回家的人的诗,宽慰一下自己。
02
驿站上的日常人生
途经当时的武连县时,陆游在一个叫“北柳池”的驿站歇息。他遇到一个叫“安国”的院子,院子里有两眼泉水。陆游拿出自己家乡的茶叶,煮水泡茶喝,并将这段经历写进三首诗。“滴沥珠玑翠壁间,遭时曾得奉龙颜。栏倾甃缺无人管,满院松风昼掩关。”“行殿凄凉迹已陈,至今父老记南巡。一泓寒碧无今古,付与闲人作主人。”“我是江南桑苧家,汲泉闲品故园茶。只应碧缶苍鹰爪,可压红囊白雪芽。”
羁旅之中,陆游经过一个村,坐了一条船,经过一个驿站,遇到好泉水,泡上了家乡茶,展开的是一段人的日常生活。讲到此,阿来感慨地说,通常大家了解蜀道,大多是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大的方面去入手,其实“驿道上的日常生活细节,也是很动人的。不管如何宏大的历史,最终还是关于人的故事,人的日常故事。今天我们寻找历史,还是要尽量回到时间的深处、历史的细部,回到人的本真,回到现场,回到真情实感,回到我们典雅的民族语言上。而这些,是文学,尤其是优秀的文学,擅长发挥的功能。”
阿来还提到,像陆游在蜀道上写的诗,可以证明,“文学往往最能带我们进到这样的核心和现场。”
03
以求真精神挖掘文化遗产
分析陆游在蜀道上的行迹,阿来由此提到他自己曾在古蜀道上的一些观察。“我曾看过两个古驿站,就是一个草房子。我说这恐怕是不太清楚古代驿站的具体功能是什么吧。”阿来接着阐述说,“在中国古代,驿站主要是承担官员接待站和信息上传下达的邮路的职能。驿站之间的路程长短,与路途情况相关,设置得比较科学合理。驿站之间还有亭,有长亭、短亭,以供短暂休整。驿站都养着马,等着一程一程的驿使来使用。而且大的驿站肯定还会有像样的吃饭的地方。”
阿来由此感慨,如果要切实做好文旅融合,需要一种求真的精神,深入历史核心和第一现场,深入挖掘文化遗产的精髓。“比如,如果想要认真把唐宋驿站复原一下,就需要深入了解唐宋时期我国的道路网络机构、交通设施、信息中转、人员往还等官办机构的细节。”
阿来谈到,自己接受古典文学教育,主要是自学。而且他学习、研读古典诗词、经典文学并不是有很功利的目的,“我读的这些,其实跟我写的文学作品,也没有直接联系。但我确实热爱杜甫、李白、苏东坡、陆游。我生活在他们生活过的这片土地,他们的作品能为我们打开历史的细节。我愿意跟他们‘生活’在一起。”
此外,阿来还提到,“四川文化多样性、地理多样性丰富,文旅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要真正让文化和旅游融会贯通,我们对历史和传统的开掘,还有很大空间。”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