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可以:建筑和瓦解这对矛盾是我写《建筑伦理学》的关键词

盛可以:建筑和瓦解这对矛盾是我写《建筑伦理学》的关键词

00:00
08:22

近日,盛可以携2024新书中短篇小说集《建筑伦理学》、散文集《别人家的西瓜更甜》做客北京DT51 RENDEZ-VOUS,与中国作协副主席邱华栋、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颜慧、《文艺报》社副总编辑岳雯、建筑设计师刘晓都一同回到真实的情感世界,探讨文学建筑中的现实伦理。

建筑伦理学是建筑学和伦理学交叉研究的新学科,它的出现说明现代建筑在实践中涌现出大量的伦理问题,需要从理论上给予指导。《建筑伦理学》是盛可以2024最新中短篇小说集,由五个中短篇小说构成,盛可以在这座文字搭建的建筑中让我们看到亲情、友情等各种伦理关系,也让人得以在成功或失败的经营中看见自己身处的位置、扮演的角色,以小说的形式呈现了“现实之乡”。而《别人家的西瓜更甜》则用散文的方式展示了一个遥远的“怀想之乡”。在精简的文字和独特的绘画作品里,盛可以追忆儿时家乡的风景、父亲母亲和充满童真童趣的往事。

“小说佳作”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

活动现场,邱华栋表示,自己以前看过一部叫《中国式婚姻》的小说,他认为,《建筑伦理学》或许还可以有个副题叫《中国式亲戚》《中国式亲人》或者《中国式血亲》,与“建筑伦理学”这五个字相呼应,可以特别精妙地概括作品所包含的内容。作品通过一位女作家回乡为母亲盖房子,折射出了中国人整个乡村伦理学意义上的各种关系,巧妙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引发人对中国式亲戚、中国式亲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的思考,这是直击今天变动时代里中国传统人文的核心。

衡量一部作品是否算得“小说佳作”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邱华栋认为,首先是能够打动人心,这是最普通、最朴素的一种力量。其次是作品的结构,类似盖房子的结构。再次是有场景、画面、人物。最后想说的是作品里丰富的情感,算计、宽恕、和解、理解、纠结,有各种各样我们一时难以用言语表达的东西,这大概只有我们中国人才能体会。从这些角度而言,邱华栋认为,盛可以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在一个伦理结构中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我是分了好多次才读下来的,因为代入感太强了。中国式的关系里很多都是这种问题,我们想彼此去关心和介入得太多太深,可能反而会产生各种各样关系上的问题。盛可以这本书之所以让我几次放下,恰恰说明她写得非常深入,敢直面这些矛盾,会让你觉得这个东西可能是家家户户都会遇到的问题。”面对剪不断理还乱的家庭关系,我们如何去看待,如何去处理?颜慧认为,这部书能给读者特别多的启示,尤其是对于“边界感”的关注和思考。“我觉得作品结尾特别好,前面写了这么多各种亲戚的自私算计、蝇营狗苟,当阅读的情绪跟随文字也达到一个峰值的时候,主人公万紫最终还是回去了,因为母亲生病,在生死面前,一切都微不足道,作为女儿的她就选择了原谅和接受。”在颜慧看来,《建筑伦理学》中情绪的累积、爆发是非常吸引人的一个特点。而小说集里的《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也同样让自己记忆犹新,情绪铺垫、涌动和高潮与音乐交织在一起,也体现了一种文学与音乐的跨界交融。

盖房子与写小说,都有从建构到解构到重构的过程

“作品的立意和涉及的很多内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建筑,作者是通过建筑、盖房谈了另外一件事情——伦理,人和人的关系才是作品的重点与核心,这是我读这部作品觉得好玩的地方。”刘晓都注意到,《建筑伦理学》所有的章节小题目都是按照建筑的专业术语和顺序来设计的,这会给小说添加一种陌生性和新奇感。他以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执导的《后窗》为例,说明视觉可感的建筑与小说、人生故事间的关系。“一扇扇窗户背后都对应着一个个故事,温暖的、冷漠的、励志的……甚至还有不少推理、悬疑的元素,好像一本本有趣的故事集,很有意思。”在他看来,包括文学、建筑在内的很多艺术形式、流派的命名都是相通、互相影响的,没有一个领域纯粹自我生长的东西,比如盖房子与写小说,都有从建构到解构到重构的过程。

刘晓都认为,当下家庭关系和个人情感中的所有矛盾、不忍、纠结、责任感,在《建筑伦理学》中都有反映,好像一个鲜活的剖面,清晰地展现了这个时代人的状态。小说用一种类似跨界的模式,重新关注、思考和演绎有关生活、人生、人性的内容,换了一个角度,很成功,“我们一直在说所有的建筑不是为了建筑,你不是为了盖房子而盖房子,盖房子的最终目的是作用于人的生活,人的生活更有意思。”

对于新作,盛可以坦言,自己在童年时代见到、听到周围很多可怜、隐忍、沉默的女性后,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意识:自己不想过那样的人生,不想做那样的人。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的拓展、写作的积累,这种认知进一步加深。《建筑伦理学》里特别关注的就是当下女性处境的问题,女性到底在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一寸土地可以立足?

“建筑和瓦解这对矛盾是我写这个作品的关键词,随着建筑的生长、亲情的瓦解,这里面的确有很多刚才老师们谈到的亲情的东西,缠绕的东西或者痛苦纠缠的东西,它是土里生长的,也是灵魂深处生长的东西。”盛可以继续分享说,作品的初稿叫《建筑》,情绪化比较重,似乎也找不到一个可以去重点写的点,最后朋友郑小驴建议说“建筑”已经比较学术化了,干脆就叫“建筑伦理学”吧。“伦理”两个字立刻带给盛可以很大启发,找到了修改的方向和路径,于是有了现在《建筑伦理学》的名字,并用建筑的术语来作为每一个章节的标题结构作品,框定的是与伦理亲情相关的内容。而《别人家的西瓜更甜》会让人自然联想到小时候常有的体验“别人家的饭更好吃”,富有童趣,也对应了法语版《偷来的西瓜是甜的》,内容上却有添加和修改。李健在分享推荐时说,我们作为同时代人,虽然一个在南方一个在北方,却能通过书中描绘和讲述的东西找到相似的童年记忆,产生共鸣。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