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想象过你的养老生活吗?在理想的情境下,你希望70岁的时候,在什么地方,每天如何度过?去年,在热播剧《重启人生》的结尾,33岁的麻美和自己的闺蜜们一起住进养老院,引发了许多年轻人对“抱团养老”的讨论;今年,《当一位北大教授成为24小时照护者》一文全网刷屏,胡泳老师照护85岁阿尔茨海默病母亲的故事让许多人感到触动,也让许多人开始思考“老年照护”。“养老”看似离我们尚远,但“如何养老”已经成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现在的年轻人都如何看待“变老”这件事?“养老焦虑”是否是一种普遍现象?我们又能为此提前准备什么?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请到了两位嘉宾,一位是大家熟悉的孟庆延老师,80后,目前在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任教;另一位是熟悉我们的听众花花,她是目前在一线城市上班的90后女生,他们将和主播一起,与大家分享对老年生活的想象,以及对身边养老现状的观察。
本期节目是由华夏基金发起的养老主题系列播客节目之一,希望大家都能珍惜当下,投给想要的未来。
【本期对谈】
主播:大志(大观天下志编辑部,95后)
嘉宾:孟庆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80后)
嘉宾:花花(东腔西调听众,90后)
【收听指南】
01:45 人到七十,你想过一种怎样的生活?
03:33 花花:开民宿,开小卖部,或者去流浪
05:34 孟老师:离开北京,晒晒太阳,打打麻将
09:00 老了,不用代偿心理就可以过得放松舒服
13:06 不是只有生了孩子,才是对社会负责任
17:21 日常生活的紧张感,源自于过度的意义感
20:27 人生不是比赛,这是场不看结果的马拉松
23:40 实际的变老,并不如歌里唱的那样“浪漫”
27:03 福建农村,养儿防老与重男轻女观念依然是主流
31:30 去不去养老院是个人选择,不用上升到价值观
34:24 亲子关系,既是生物性的,也是社会性的
36:07 如果被照护者没了自主意识,别道德绑架自己
38:13 养老新可能:健全的社会化养老、抱团养老
44:50 花花:多多跟朋友联系,老了也不容易孤独
48:53 孟老师:尽量享受本职工作,做好底线管理
54:46 过好当下,还有利于抵御未来的精神痛苦
【工具箱】
01 《当一位北大教授成为24小时照护者》,凤凰网,2024年04月09日
02 《李娟:不用盲目地去追求远方的生活》,凤凰网文化直播间,2024年05月13日
03 《孤独社会》,[日]菅野久美子(蓝春蕾译),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21年10月
04 《个人养老金一周年投资者行为洞察报告》,华夏基金,2023年11月24日
【小助手】
作为养老金管理及养老目标基金运作的“先行者”,华夏基金是境内首批养老目标基金管理人之一,全面布局养老目标基金产品,实现2030至2060年退休人员的全覆盖。同时积极投身第三支柱建设,引领个人养老金业务发展先机,推出“新青年未来计划”,以全面系统的投资者教育,唤醒青年群体的养老理财规划意识。
今年6月,华夏基金还联手招商银行、故事FM、喜马拉雅平台,以「养老新职业」为关键词开展了线下活动。继3月「我的第二人生」的主题后,这次开放麦以「我的工作是陪你变老」为主题,希望以讲故事的形式唤醒公众关注养老话题,探讨对未来的规划,在故事中共享信息、互通有无,通过他们的故事,也让大家知道“变老”不再是一件令人焦虑的事情。
【关于我们】
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思考。「东腔西调」是一档由大观天下志制作播出的轻文化播客,每周五更新,不定期加更,感谢你的收听。你可以在喜马拉雅、小宇宙、网易云音乐、QQ音乐、苹果播客、36氪、三联中读等各平台找到我们。欢迎关注、评论、转发,我们真诚感谢所有反馈,同时也期待更多脑洞。
公众号:东腔西调
听友群:添加小助手eidos000(备注「播客」)
商务合作:contact@eidos.wiki
男嘉宾年岁大点,比女嘉宾更多生活认识。不过,他们总体都太年轻了,没亲历,所以都是理想型发言。我年轻的时候,也和他们想法差不多。我爸计划退休后钓鱼,打牌,但是退休10天,查出癌症,痛苦4年去世,啥计划都是泡影了。我奶奶虽然活到快90,但是哪也没去过,一辈子和蜜蜂一样,有长度,没宽度。我也人到中年,膝盖坏了,眼花了,各种毛病都来了,体能体质都下降很多。年轻没实现的,也难以实现了。所以,年轻的时候,一定把想过的生活,尽量去实现吧。
前提是有多少人能无病无灾活到70岁。
主持人太年轻了,对于老年生活的想象也太“年轻”了
作为这个栏目的长期听众,本人60出头父母双双90开外,你们没有谈及老年的核心问题:失智失能的状况下如何度过余生。有自主生活能力时怎么过都行,现代人寿命很长,不管有无儿女或者跟朋友共度,总有失智失能的一天,而且说不定是若干年。现实地看,基本要靠养老机构过完最终,子女朋友能做到最好的,就是多来看看你,情感上彼此安慰。
听友494713884 回复 @北路时间: 老哥和我想的一样,他们还年轻,缺少对年老的切身感受,他们的盲区往往才是最核心的问题。
呵呵,养老院。自己去体验几天就知道了,有几个不虐待老人的?
这个爷爷的状态是一类人的典型形象,我家两个老人从60岁退休就天天长吁短叹活不了几天了,现在已经90多岁了还是这样
我的孩子在上海工作,每到回到天津的时候,都要把锅巴菜卷圈等吃了一遍啊。
最不现实的就是朋友报团养老了,孟老师你还是年轻哈
yaoych3100 回复 @1370715jyzh: 不但年轻,而且没有见过跟踪过失能老人的生活状况。他以为年轻时谈得来就可以在年老时就可以毫无私心地抱团。一个团总有最后离去的几个,自己把老朋友一个个送走,最后谁来送我?产生这种想法正常吗?怎么办?
花花太牛啦
个人看法,虽羡慕老师们观点,但觉得过于完美,如果身体健康有存款,自然怎样舒服怎样来,但最大风险是晚年的不确定性,朋友们是不可能做床前孝子的,要不是无法解约的血契,没人会管你
听友494713884 回复 @吱吱糖: 健康状况才是中产以上老年最大的意外。 其他都好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