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在三伏天能够施展出一套由空调、电扇和冰激凌组成的“防暑组合拳”。千年前的人们,在没有这些现代便利的情况下,又该如何与酷暑正面过招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古人的清凉法宝吧!
衣之篇·夏日穿搭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古代达官显贵往往青睐用纱与罗制成的华服,它们以其独有的轻盈与透气性,成为古人夏日里的理想选择。其中最负盛名的“经典款”莫过于马王堆汉墓中发掘的素纱单衣,轻若烟雾,重量仅相当于四分之一个苹果,工艺之精致复杂在千年后的今天也难以仿制。古籍中也不乏对纱衣轻薄程度的记录,“锦衣五重”的故事中,一位阿拉伯商人发现透过唐朝官员的纱衣,仍能看到其胸口的痣,感叹之余才发现纱衣竟有五层之多。“薄如蝉翼”就这样依托古代的能工巧匠成为现实。
素纱单衣 湖南博物院藏
你知道吗,如何区分种类繁多的丝织品?
“丝”字的演变: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书
然而,由于罗纱价格高昂,寻常人家难以承受,想要改善夏季着装只有源源不断发挥创造力。先秦时期,取材自葛藤的葛布是主要纺织品,尽管制作工艺较为原始,但相对轻薄透气,能有效对抗高温;随着农业技术的提高和纺织技术的发展,汉代至唐宋时,透气且更加坚韧,且成本较低的麻布成为平民百姓的心头好;宋元之后,伴随棉花的引进和广泛种植,柔软、透气、吸汗、易染色的棉布火速风靡民间,堪称夏季衣橱必备单品。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天然纤维,古代人民还发明了各种纺织工具。例如,骨针用于缝合衣物,而陶纺轮则用于纺纱。其智慧和创意令人折服。
出自:
《诗经》: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彼美淑姬,可与晤歌。
骨针
陶纺轮 河南博物院藏
食之篇·舌尖上的清凉
在衣着清凉的同时,古人也尤其注重饮食方面的解暑降温。早在三千年前的周朝,就已经开始冬季采集冰块,储存起来用于夏季消暑了。《周礼》中记载还设置有“凌人”这一职位,专门负责管理冰块。唐朝时人工制冰技术得到突破,古人也终于实现了一年四季的“用冰自由”,饮料也总算告别抠抠搜搜增加“多冰”选项。宋代,中国冷饮文化达到高峰,热闹非凡的集市上,宋人能品尝到绿豆冰、甘草冰、砂糖冰圆子等各种消暑饮品,和今天的夏日夜市相比也毫不逊色。
出自:
《东京梦华录》:夏月......沙糖冰雪冷元子、水晶皂儿、生淹水木瓜、沙糖绿豆甘草冰雪凉水、荔枝膏......直至三更。
除了冷饮,其他的消暑食物亦是琳琅满目。美食大家苏东坡曾贡献出一道“东坡凉粉”:将小扁豆研磨成粉加以熬制,盛入石头器皿中定型,冷却后切成条状,佐以盐、醋、辣椒,酸辣开胃,令人垂涎;清代宫廷盛行“甜碗子”,把新鲜的果藕芽切成薄片,搭配上甜瓜瓤,再用采自岩洞里历经千年不化的冰块加以冰镇,堪称那个时代的顶配“水果捞”;平民百姓则对凉面情有独钟,《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当时“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
古人对于冰镇美食的探索热情可远不止此。早在战国时期,便发明了世上最早的“冰箱”。其外表的纹饰精致绚丽,内部构造更是玄机暗藏,试想在电冰箱还未发明的古代,满盛一罍酒水,置于放满冰块的鉴里,凉气渐渐沁入酒中,炎热之际,取一勺饮,何等惬意。
错金嵌松石龙耳铜方鉴与铜方罍 河南博物院藏
宿之篇·整晚凉爽的秘密
在夏夜,因暑热而辗转难眠的情形屡见不鲜。聪慧的古人发明了瓷枕用作助眠的工具。李清照在《醉花阴》中写道:“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里所提及的玉枕便是瓷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也讲道:久枕瓷枕,可清心明目。瓷枕最初创烧于隋代,到了宋代,瓷枕已走入寻常百姓家,不仅清凉实用,是百姓防暑降温的绝妙神器,还在造型技法上有所精进,成为雅俗共赏的工艺品。
瞧这件高雅富丽的瓷枕,匠心独具地运用了绞胎、刻填、戳印与细划等多重工艺,枕四壁满饰菊花纹图案,与周围连珠纹巧妙组合,更显珠光宝气。中国传统文化中,菊花被誉为“君子之花”,也有明目清心的功效。与这件满饰菊花的瓷枕相伴,不仅带来身体的舒适,更蕴含着古人对于健康与品行的美好祈愿。
如意形菊纹瓷枕 河南博物院藏
夏夜悠长,如果觉得光靠瓷枕还是不能带来足够的凉意,那么可以再抱上一个“竹夫人”。早在汉武帝时期,就出现了类似竹夫人的纳凉神器。唐朝宋初,消暑神器竹夫人火爆上线,它原名青奴、竹奴,是用竹子编成的圆柱形制品,长约一米,最妙的是玲珑多孔,古人可以抱着、枕着、靠着......总之怎么舒服、凉快就怎么来,空心的简内还可以放一些安神的花朵香料,让你安稳入睡。
竹夫人 浙江省博物院藏
行之篇·哪凉快哪呆着去
亲近水畔,自古至今都是人们寻求避暑纳凉的心仪之选。水榭,作为临水而建的木质建筑,在古人的避暑胜地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绿釉陶水榭,生动地再现了古代夏日里的一幅闲适生活画卷。池塘中,小舟悠悠飘荡,鸭鹅在水中欢腾嬉戏,激起层层涟漪;水榭边,荷叶田田,荷花绽放,清香阵阵;水中鱼儿嬉戏,偶尔跃出水面,蛙声、蝉鸣交织在一起,宛如一曲自然的乐章。在汉代,贵族豪强为了满足休憩游乐需求,竞相大兴土木修建楼阁苑囿,精心营造园林池塘。这件水榭,不但如实地重现了汉代豪强地主奢靡享乐的生活,也像一扇穿越时空的窗口,让我们窥见当时人们在盛夏中避暑之乐。
出自:
《吴越春秋》:吴王阖闾,治宫室,立台榭于安华池。
绿釉陶水榭 河南博物院藏
善于“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的古人拥有众多避暑之法,他们会身着轻薄透气的纱罗衣物,摇着蒲扇纳凉;也会食用冰镇的瓜果、冷饮来解暑;还会在夜晚睡于瓷枕之上,感受其带来的丝丝凉意;亦或于亭台水榭之中,享受水畔的清风。在这炎炎夏日,欢迎大家走进河南博物院,从展品中领略古人的智慧光芒,于历史的韵味深处探寻夏日的清凉真谛。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