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斌始终记得从武汉来山南的时候,他带了二十多类、一百多个品种的蔬菜种子。杨艳斌是湖北省现代农业展示中心高级农艺师,2021年3月进藏,如今他已结束三年援藏返回武汉,但以他为主的团队从武汉引进的三十多个蔬菜品种已在高原示范推广。其中武汉红菜薹的种植成功更是在网络引发热议。
生长在高原的红菜薹。图/九派新闻记者覃钰钰
杨艳斌告诉九派新闻记者,引种进藏虽然提前做了不少针对性计划,但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以前当地的农牧民很少种菜,不仅缺品种缺技术,种菜的劳动工具也紧缺,如打孔器、播种器、栽苗的工具当地都没有卖,网购的运输也不通畅,他只能网购寄回武汉,让家人再寄来山南,或者托其他进藏人员带过来。
好在,一切努力都有了成效。通过多年的实践,红菜薹在山南实现示范种植。杨艳斌记得第一次品尝时的感觉:比想象中的口感更好。湖北援藏农业农村“小组团”还发现,在山南利用温室和露地条件,同一季节可以种出喜温和喜冷凉的蔬菜。在武汉,红菜薹只有在冬季才有,“通过露天和大棚种植相结合,我们在山南实现了红菜薹一年两种,甚至可以实现周年生产。如果将来能在西藏大规模推广种植,填补内地夏季的市场空白。或许不久之后,我们夏天在武汉也能吃到新鲜的红菜薹。”杨艳斌说。
杨艳斌的背后,是湖北援藏农业小组团的持续努力。不只是红菜薹,2021年以来,湖北援藏工作队已陆续为山南市筛选出辣椒、西红柿、白菜、黄瓜、甜糯玉米、西瓜等10多类蔬菜优良品种30多个,在全市12个县区示范种植。加查县共康村的辣椒、桑日县卓吉村的西红柿、斗玉乡的西甜瓜等地的蔬菜相继获得丰收。
山南市蔬菜育苗中心的玻璃温室。图/九派新闻记者覃钰钰
杨艳斌援藏期满后,许国建马上接手。许国建表示,“我们将不断引进蔬菜新品种,按照试验示范推广三步走的原则,不断筛选出适宜山南蔬菜生产需要的优良品种,依托良种良法推广促进蔬菜增产、菜农增收”。
许国建与同事。图/九派新闻记者覃钰钰
湖北援藏农业小组团负责人胡涛介绍,工作队不仅致力于丰富当地市民的“菜篮子”,还辐射带动当地增产增收,平均每年为周边县区蔬菜生产基地及专业合作社赠送蔬菜苗超15万株,并组织技术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种植技术指导和培训,每年培训技术人员和农牧民200多人。让蔬菜良种、良法在高原落地生根开花。
以下为对话:
【1】20多类、100多品种优中选优,两种红菜薹表现良好
九派新闻:怎么想到在高原种植红菜薹?
杨艳斌:我是2021年3月进藏,我来的时候,当地启动蔬菜科技推广工作。我刚好专业对口,知道种子是蔬菜科技推广的关键,所以在进藏之前,我找到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还有武汉的种子企业,有针对性地搜集了一些抗性强的、生育期短的品种带进来。
我进藏的时候带了二十多类、一百多个品种的种子,迅速启动品种对比试验,力求筛选出适宜山南种植的蔬菜新优品种。
我们带来的蔬菜种子有茄子、辣椒、西红柿、黄瓜、大白菜、萝卜、甘蓝、甜糯玉米等二十多类。红菜薹是其中一类,红菜薹作为武汉的特色菜,大家也很喜欢吃,所以我们每年都在不断引进品种、筛选品种。通过三年对比,发现我们现在种的”小叶亮红”和另一个品种的红菜薹在山南表现良好,一是熟期适中,二是抗性较好,三是品质不错,大家吃了评价都很高。
杨艳斌为长在山南市的红菜薹品种“小叶亮红”进行记录。图/受访者提供
九派新闻:西藏传统的蔬菜有哪些?为何要丰富当地蔬菜品种?
杨艳斌:以前的市场上卖什么品种,老百姓就种什么品种。西藏过去主要种植莲花白、大白菜、土豆、萝卜以及辣椒。此前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当地建设了一些温室大棚,但80%都是外地人承包种菜。本地人不怎么种菜,一是技术上欠缺,二是吃菜也少。
我们调研后认为,山南市的蔬菜产业都处于起步阶段,而要发展蔬菜产业的关键就在于“品种”。因此,我们来了以后,首先从品种着手,筛选引进一批适宜山南种植而且市场需要的优良品种,进而丰富蔬菜种类,提高蔬菜产量。
【2】3年筛选引进30多个蔬菜品种,红菜薹经过品比和示范种植
九派新闻:引进品种流程是怎么样的,要花多长时间?
杨艳斌:一般来说,引进一个品种要2-3年时间。每年气候条件不一样,品种在年度间的表现也不一致,只有通过两三年的种植才能确定在不同气候下是安全的,可以大面积种植。2021年以来,我们每年组织引进蔬菜品种100多个,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同事们形成合力,开展田间对比和示范推广。通过3年的试验,筛选出了30多个品种,当前在示范种植。
每个引进的品种都要经过品比、示范,再根据种植情况判断是否适合推广种植。比如红菜薹,我们每年引入三到五个品种种植,通过薹子的粗细、品质、抗性,综合判断是否适宜山南种植。
在示范种植阶段,我们会配套相应的栽培技术。比如这个红菜薹在山南露地种植,前期温度低,蒸腾量大,我们就采取了育苗移栽加地膜覆盖的方式来增温、保湿、防草。
我今年又给他们寄去了几十个品种,让他们继续筛选,作为下一年的示范品种。
生长在大棚里的蔬菜。图/九派新闻记者覃钰钰
九派新闻:引种有遇到什么困难吗?
杨艳斌:在技术上我们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借用内地的技术和经验,准备采取地膜覆盖、滴灌技术等技术来种植蔬菜。但真正落地的时候才发现,当地的农牧民很少种菜,像是薄膜打孔器、栽苗和追肥的工具当地都没有卖。
只能网购,但是运输不畅,我后来就把收货地址填了武汉的家里,让家人收到货后想办法转寄过来,或者请其他进藏的人带过来。我们先后买了几批栽苗的打孔器、播种器,免费送给隆子、错那、琼结等县的20多个示范户,大家用了都说好。
【3】西藏种植红菜薹有优势,若推广或可填补内地夏季菜薹市场空白
九派新闻:山南种植蔬菜有什么优势?
杨艳斌:山南气温比较低,昼夜温差大,光照强,种植喜温蔬菜必须采用温室栽培,但是露地种植喜冷凉的蔬菜就比较好。
通过三年实践,我们认识到山南在有温室的条件下,同一个季节可以种出喜温和喜冷凉的蔬菜。夏天我们在山南的大棚里可种植喜温的茄果类、瓜类、豆类等蔬菜。在露天可以种植红菜薹、白菜、萝卜等绿叶菜和薹菜类。
而在武汉,夏天多是种植茄子、辣椒、黄瓜、西瓜,像红菜薹这样喜冷凉的蔬菜是种不出来的。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在山南的气候条件下,若把露天种植的蔬菜和大棚蔬菜结合起来,除了莲藕和豆类以外,其他蔬菜都可以在同一个季节内生产出来。
九派新闻:第一次吃山南种出来的红菜薹,是什么感觉?
杨艳斌:比想象得要好。武汉的菜薹早期的是苦的,打霜过后才会甜。这边的菜薹因为昼夜温差大,光照好,空气湿度小,基本上没有病虫害,味道可口且安全。
九派新闻:红菜薹在西藏的市场如何?未来有哪些可能?
杨艳斌:通过露天和大棚种植相结合,我们在山南实现了露地红菜薹一年两种。目前,主要是供给外地来的游客、外地来藏生活的人。至于产品定价要看市场。西藏产的红菜薹有季节差和高原产品的优势,如果将来能在西藏大规模推广种植,也许能填补内地夏季的市场空白。或许不久,我们夏天在武汉也能吃到新鲜的红菜薹。但现在这只是个想法,我们只是探索了可能,以后发展得靠市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