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2024明文化论坛“皇都营建:古都保护与文化传承”主题论坛走进北京市规划展览馆。论坛汇聚多领域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为大众阐释皇都营建的深远意义,和对当今城市发展的影响。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廖正昕在论坛中介绍北京明代遗产遗存的保护传承。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论坛中,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廖正昕介绍,明代北京的营建,是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和建筑艺术的集大成之作。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明代以元大都为基础对都城进行了调整和完善,陆续完成了皇城、宫城、内城、外城、坛庙,水系的营建。在标志性建筑的统领下,以及大片棋盘式街巷和胡同四合院的映衬下,明代北京城形成了宏伟壮丽、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这不仅拥有重大的历史文化意义,被传承至今,也为我们今天的城市规划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廖正昕也提到,围绕明代都城,在北京市域乃至京津冀地区也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如城镇群、军事防御体系、皇家陵寝、历史水系等,也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明十三陵为明朝皇家陵寝的代表。记者了解到,多年来,昌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针对明十三陵等重要遗址,制定了详细的保护规划,通过科学的修缮和管理,确保历史遗存的原貌和价值得以保存。还通过展览、讲座、文化体验等形式,让明文化走进大众,广大市民和游客感受明代建筑的魅力和文化的厚重。
在本场论坛中,专家学者以明十三陵为重点,深入剖析明代的文化、社会和历史背景,进一步探讨明代皇家礼制对皇家建筑的影响,重点研究宫、陵、城、轴的关系,深挖明代物质文化对北京城市格局发展演变的作用,并聚焦文明传承创造与城市发展,增进人们对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艺术的理解,促进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文化传承。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