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2节考点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考点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第4章第2节考点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考点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00:00
04:54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第4章第2节的考点二和考点三。
考点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已成为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生物多样性是数十亿年生物进化的结果。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既有新物种的形成,也有一些物种的灭绝。近几个世纪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范围和影响强度不断增大,物种灭绝的速度大大加快,许多生态系统遭到了干扰和破坏。
威胁野生物种生存的人类活动,主要是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和掠夺式利用等。
人类活动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使得某些物种的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将森林砍伐或开垦为耕地,交通(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水利(修建水坝)设施、房地产工程项目的修建,都可能导致某些野生物种栖息地的丧失或者碎片化。例如,野生大熊猫种群原本分布在中国华南、华东大部以及缅甸和越南的北部地区。由于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现有的野生大熊猫种群仅分布在青藏高原东侧6个彼此分隔的山系内。彼此隔离的栖息地“孤岛”让大熊猫种群难以维持。
掠夺式利用包括过度采伐、滥捕乱猎,这是物种生存受到威胁的重要原因。例如,珍贵药用动植物和皮毛动物、海洋经济鱼类、珍贵食药用菌等,经人工长期大量捕捞或采掘,它们的种群数量已大大减少。
此外,环境污染也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农业和林业品种的单一化会导致遗传多样性的丧失,以及与之相应的经长期协同进化的物种消失。外来物种的盲目引入也会导致物种的灭绝,使生物多样性丧失。
一个基因可能关系到一种生物的兴衰,一个物种可能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命脉,一个生态系统可能改变一个区域的生态面貌。如果在人类还没来得及开发应用时,众多物种就灭绝了,人类如何能知道这些灭绝物种的宝贵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人类可能正在失去大量以后可以利用的资源,最终也像其他生物一样,从地球上消失。
考点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人类已经意识到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危害,那么,应该怎样保护生物多样性呢?
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
1、就地保护。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2、易地保护。易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例如,建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这是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在繁育中心,一旦繁育的野生生物达到一定数量,就可以将它们回放野外。
建立精子库、种子库、基因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等等,也是保护濒危物种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国科学家还利用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生物技术,加强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当前主要是降低破坏地球生态环境的速度,这包括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及废物的重复利用等。保护生物多样性还要加强立法、执法、宣传教育,使每个人都能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自觉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为和习惯。
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大自然,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例如,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并不是完全禁渔;相反,适时地、有计划地捕捞成鱼,不仅能获得渔业产品和经济效益,也有利于幼鱼的生长发育,从而有利于保护海洋生态系统。这正是“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的科学道理。我国近年来规定禁渔区和休渔期,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等措施,已经开始显现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成效。
保护生物多样性,要求我们做好生态系统管理,深入开展生物多样性及其保育研究。这需要依靠国家和各级决策者、科研人员以及公众的努力,还需要联合运用生物科学、地球科学、海洋科学和大气科学等,进行更深入的多学科综合研究,采取科学措施。作为地球村的一名成员,我们要时刻牢记,保护生物多样性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以上是考点二和考点三的内容。欢迎留言。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