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南通获批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40周年。7月11日,全国重点晚报都市报社长总编走进南通集中采访活动启动。近20家主流媒体的社长、总编和骨干记者走进江海门户之城,沉浸式探访在多重国家战略机遇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南通故事”,特别是南通在落实海洋强国战略中深化江海联动、向海图强的新实践、新变化。
南通是江苏长江以北首个、全省第四个“万亿之城”。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多重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南通进入新一轮发展的黄金机遇期,特别是276公里的黄海岸线和多座深水海港承载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南通迈向“下一个万亿”的关键变量。
为期3天的采访中,媒体代表团聚焦海洋经济主题,奔赴南通沿海各板块,深入过江通道建设现场、沿海生态景观带、港口码头、临港园区等处,以媒体视角“解锁”追江赶海、勇立潮头的新南通。
参观海太通道展示馆
跨江融合
“创新协同区”破题长江口
盛夏七月,长江北岸,从南通市海门区穿越长江至苏州太仓的海太过江通道,上千名工人、数百台机械正忙而有序地推进工期。最近,工程即将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海太过江通道是国内距离最长、断面最大的水下盾构隧道,全长约39.2千米,其中过江隧道长约11.2千米,堪称“万里长江第一隧”。这座公铁两用跨江通道,计划于2028年建成通车,建成后,从海门10分钟就可跨过长江,从南通市区1个小时可抵达上海市中心。
它还是南通“八龙过江”交通格局中的第五条通道。“八龙过江”,是长江南通境内将诞生8条过江通道的形象说法。这8条通道中,苏通大桥、崇启大桥、沪苏通大桥已建成通车,张靖皋过江通道、海太过江通道、北沿江铁路通道正在建设,苏通第二过江通道即将开工,崇海通道正在前期研究。随着越来越多过江通道的建成,南通和苏南、上海将实现无缝对接、共享同城效应。
参观海太通道展示馆
跨过长江,南通一边连着中国经济的龙头上海,一边连着最强地级市苏州,南通放大“左右逢源”优势,跨江融合渐入佳境。当前,在江苏省委、省政府支持下,南通积极携手上海、苏州,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两岸积极探索“基地+拓展区”“总部+协同中心”“飞地孵化”“离岸创新”等多种模式,推动南通深层次接轨上海、宽领域融入苏南,努力使南通成为新质生产力承载地、制度创新试验田、融合发展样板,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的“沧桑巨变”。
南通市委书记吴新明表示,协同区是为了服务长三角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南通产业基础、发展空间、交通区位等综合优势明显,可以成为上海、苏南的产业协同基地、长三角优化生产力布局的首选地,更好助力长三角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
江海岸线上
接连诞生“大国重器”
“天鲲号”绞吸式挖泥船、2.4万标箱超大型集装箱船、3000吨级自升式风电安装船、极地探险邮轮……近年来,长江入海口先后驶出40多艘贴上“南通造” 标签的“世界第一”“全国首创”的“大国重器”。江海岸线上,形成以振华重工、中远川崎、招商局重工等为代表的船舶海工地标性产业。
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是诞生“大国重器”的摇篮。园区紧靠已建成通车的崇启大桥北桥头堡,距上海市城区60公里。走进园区,船坞内,一个个身形各异的“钢铁巨人”焊花四溅,正在紧张建造。
前不久,园区内的振华重工建造的又一“海上利器”试航归来,这台1600吨自航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海建020”成功开展超载实验。该船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最新一代集运输、自航、起重、安装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海上施工利器。
在通州湾高端装备临港产业园,船舶海工产业集群也渐成规模。钦实佳美生产基地,可载8万立方米海水的“海塔一号”养殖网箱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这家落户通州湾不到2年的海工装备制造企业,已完成2座海上风电平台的总装建造,并成立海装研究院,打造设计建造一体化的模式。
船舶海工产业是南通六大千亿级产业之一。近年来走出了一条由传统船修造到高技术船舶、海工装备、全链条高端化发展的升级之路。南通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船舶行业标准近百项,突破关键技术50多项,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超深水钻井平台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
随着南通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市,以船舶海工为代表的沿海地标性产业强势崛起。2023年,船舶海工集群产业链规上企业实现产值约1800亿元。2024年预计船舶海工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
浩瀚的黄海给南通孕育出丰富的腹地资源,也为重大产业项目落户开辟了广阔空间。最近,通州湾示范区传来重磅消息,总投资500亿元的中石油蓝海新材料项目,7月底临时设施将入场建设。最终目标是建成具备国际竞争力、产品高端、绿色低碳的江苏沿海千亿级绿色石化新材料基地。
这个布局南通沿海的产业“巨无霸”,是南通打造通州湾石化双循环基地的“头号工程”,也是中石油集团在长三角地区的一次重大布局。
抱团出海
“江苏新出海口”拔锚起航
启东吕四港“2+2”码头上,港机高耸、堆场货满。这座开港不久的深水大港,实现了开港即繁忙。去年,港区散杂货吞吐量超200万立方,开通首条集装箱国际航线,成为东部沿海风电叶片出口的重要港口。
南通启东吕四港货物吊装繁忙
吕四港还有一个重要身份——南通通州湾新出海口起步港区。2019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规划建设南通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不久前举行的江苏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挖掘通州湾的港口潜力”“高标准打造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
为了整合沿海深水大港的资源,形成抱团出海之势,几年前,南通以“大通州湾”思维统筹推进全市域的沿海开发、江海联动发展,推动吕四港、海门港、通州湾和洋口港四座沿海港口规划,构建市级统筹、各板块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大通州湾”的出海编队,在国家战略的风口下,共同组成南通乃至江苏向海开放、连接全球的大通道。
伴随着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沿海经济带等战略的阵阵春潮,通州湾长江集装箱新出海口这一国家战略正从蓝图逐步变为现实。至2035年,通州湾新出海口将全面建成通道运输能力强、枢纽布局合理、江海联运便捷,物流服务和通关效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新出海口。
参观南通启东吕四港
“风从海上来”
绿色能源仓抢跑“零碳”赛道
盛夏的南通海岸线上,上百台风车擎天而立、吸风吐电,不远处“渔光一体”项目建设基地里,深蓝色光伏板鳞次栉比。而这些“绿电”能源正通过电网,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岸上的储能站。
7月6日上午,遍布省内各地的56个新型储能电站从备用状态,集中转为充电状态,迎接度夏用电高峰。位于南通如东洋口镇的江苏丰储储能电站参与其中,该电站也是江苏首个、也是规模最大的共享式储能站。
南通如东县引入的江苏丰储共享储能项目
如东县风、光等新能源资源丰富,江苏丰储储能电站相当于一个巨型共享“充电宝”,谷时充电储能、峰时放电调峰,对独立分散的电网侧、电源侧、用户侧储能电站资源进行全网资源优化配置,能有效提高风电、光伏利用率。
在江苏丰储储能电站不远处,是如东瞄准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又一有效手段——重力储能技术,引进全国首个重力储能项目。
148米、35层的摩天大楼,没有办公室,也不住人,而是12672块重力块,在这栋大楼里忙碌地“坐”着电梯上上下下。中国天楹重能发电项目负责人盛元茂介绍,该项目利用重力块做功发电,在充电模式下,系统中的同步发电机作为电机使用,吸收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或电网中的富余电能,将重力块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对能量进行存储,完成电能-机械能-势能的转换。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重力块”全部利用本地固废材料,如建筑垃圾、煤灰废物、废弃的风机叶片等为原材料,实现了对工业废料的再利用。
南通启东吕四港存放着不少风力发电叶片
绿色能源不只来自海上风电,距离如东岸线15公里的阳光岛,源源不断“吞吐”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天然气,保供长三角区域居民用气。
7月5日中午,来自卡塔尔的Q—Max型LNG船舶“阿米拉”轮顺利靠泊如东洋口港阳光岛码头,这艘船是靠泊该站次数最多的一艘船,装载的11.5万吨“海气”上岸后,可气化为1.6亿立方米天然气,大约可发9亿度电,供长三角地区3000万户家庭夏季使用1个月。
阳光岛是一座因天然气而生、而兴的“能源岛”。依托深水海港资源优势,岛上先后引入中石油、国信、协鑫汇东、华润等四个LNG接收站重大能源项目,大手笔构筑清洁能源高地,海上小沙洲变身国家级能源岛。
“绿色能源”海上来,驭风生电、吸气生能,抢跑“零碳”赛道已成为南通追江赶海的重要支撑。2023年,全市新能源产业产值近1300亿元,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超过1/3,绿电成为南通招商引资的重要加分项。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