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1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4章第1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00:00
07:40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第4章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本节包括两个考点。
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已达到70亿。人口的持续增长,给生态环境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在生物圈中,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存在紧密而复杂的相互联系。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分析对人类未来的影响,不但对人类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在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考点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1、生态足迹。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都会消耗地球上的资源,并产生大量的废物。如果将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需要的物质等,换算为相应的自然土地和水域面积,就是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即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例如,一个人的粮食消费量可以转换为生产这些粮食所需要的耕地面积,而他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可以转换成吸收这些二氧化碳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因此,生态足迹可以被形象地理解为一只负载人类
和人类所创造的城市、耕地、铁路等的巨“足”踏在地球上时留下的足印。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例如,与步行相比,开车出行会增大生态足迹。增加的部分既包括汽车对道路、停车场的直接占用面积,也包括吸收尾气所需要的林地面积等。又如,与食用蔬菜相比,吃牛肉也会增大生态足迹。
历史发展告诉我们,一方面,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更好的物质支持,人们的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全球的人口持续飞速增长,近几十年来,养活地球人口的环境压力不断增大。
2、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
资料1、有研究显示,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进入生态超载状态。与1961年(数据可采集的第一年)相比,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增长了约2倍,而生态承载力总量只提高了30%。地球早已进入生态超载的状态。
资料2、175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只有大约0.028%,而2016年,这一数值已经超过0.04%。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使用、水泥的生产以及土地利用的变化(如毁林)等。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是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
资料3、2010年,我国人均生态足迹为2.2全球公顷,约为世界人均值的85%,是我国人均生态承载力的2倍多。而且,我国许多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均低于全球人均水平,如人均耕地面积仅为全球人均值的1/3;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有全球人均值的1/4,等等。
相关问题。
问题1、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是不是人均生态足迹就小呢?
不一定,生态足迹与人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有关,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辩证地分析。
问题2、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全球发展将面临的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全球生态足迹总量的增长远远高于生态承载力的增长,生态赤字增加,地球进入严重的生态超载状态。人口的增长以及人类活动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压力,这将带来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资料2显示的全球变暖就是其中之一。
问题3、研究表明,目前生态承载力比1961年增长约30%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的发展。那么,未来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生态承载力?
保护耕地;通过发展科技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和消费体系;等等。
从世界范围看,人口还将继续增长,人类的消费水平也将继续提高。未来,全球生态环境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压力。
我国人口基数大。近年来,虽然在计划生育等基本国策的调控下,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人口出生率和增长率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不过,我国依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未来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还将加速。处理好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考点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天涯若比邻”!国与国之间有边界,但是生态环境问题却不会终止于国界。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产生的核辐射粒子云,被送到了2000千米外的北欧。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需要全人类的关注与合作。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环境污染等。这些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1、全球气候变化。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以及水泥的生产等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导致南极冰盖融化,地球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许多生物的生存产生威胁。
2、水资源短缺。淡水约占地球水资源的3%,但是其中可被人类直接利用的不到1/3。人口剧增以及人类的活动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3、臭氧层破坏。由于人类对氟氯烃、哈龙等化合物的使用,大气中臭氧的含量持续下降,在南北极附近,甚至出现了“臭氧层空洞”。臭氧层变薄意味着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强,会对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造成极大危害。
4、土地荒漠化。人类活动会导致干旱区、半干旱区等地区的土地退化,甚至完全荒漠化。目前,除了南极洲,其他各洲均存在土地荒漠化。
5、生物多样性丧失。生物多样性在急剧下降。目前平均每天有一个物种消失,物种灭绝的速率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
6、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最为常见的是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大气污染会导致雾霾、酸雨频发。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了威胁,同时也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应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践行经济、社会和生态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我国政府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近些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整体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每一个公民从我做起,积极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对于节能环保的绿色生活方式,我们不仅要深入理解,身体力行,而且要广为宣传,使之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以上是本节内容。欢迎留言。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