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为什么说懂得停止才能长长久久?

044:为什么说懂得停止才能长长久久?

00:00
16:00

44、为什么说懂得停止才能长长久久?


大家好!我是张其成。 在我们的中式婚礼上,有一个环节是不能少的,新郎新娘要一拜天地,二拜父母、夫妻对拜。为什么要把“拜天地”放在第一位呢?“天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周易·序卦传》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天地”生育了我们人类,是我们人类的父母,天地其实蕴含了夫妻之道,拜过“夫妻之道”,就要懂得一个关键词,掌握了这个关键词,就能度过漫长的婚姻生活,百年好合的婚姻才能实现。那么这个关键词是什么呢?请听《道德经》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开头:“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道永远是无名而质朴的,虽然微小,但天下没有人能够使它臣服。郭店楚简本有这一章,这一句是“道恒无名、朴。虽微,天地莫敢臣。”“恒”就是“常”,因为楚简本是战国时的版本,所以不用避汉文帝刘恒的名讳。后一句是虽然微小,但天地都不敢让它臣服。写的是“天地”不是“天下”,是“不敢臣”不是不能“臣”,语气更加坚定。说明“道”是天地的父母。“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前面说过“道”是玄妙的,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这一章老子又强调“道”是无名的,是不可名状,没有名称,正如第二十五章所说,我不知道它的名称,只是勉强取了一个名字叫“道”。所谓名称是在万物产生之后,人们为了区别、辨认而取的,是后天的产物。荀子曾说过“名无固宜”,就是说名称本来没有固定合适的实体,都是后来约定俗成的。所以千万不要舍本逐末,不要陷在后世的名称中不能自拔。“道”是老子勉强取的名称,是“朴”,“朴”是质朴,实实在在,没有经过任何人为改造。这是说明“道”的真实性与本然性。


“虽小,天下莫能臣。”是说“道”是微小的,这跟第二十五章老子说“道”是“大”的不一样啊,是不是矛盾呢?前面说“道”是“四大”中的第一“大”,这里为什么又说“道小”?其实两者并不矛盾。“道”本来就是“虚无”,所以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它大到无边无际,小到无边无际;它大到无形无状,小到无形无状。这里的“小”是指小到看不见,隐而不见,就是第四十一章所说的“道隐无名”。其实大小只是从不同角度看的结果,其本质都是“无”。


在我们一般人的观念中,这么小的东西它的作用肯定也不大,殊不知,“道”虽微小,却具有无比巨大的作用。正是因为“其小无内”,所以谁也战胜不了它,天下没有人能够使它臣服。前面有很多章节描述了“道”具有产生天地万物的作用,具有使万物生生不息的作用,按照“道”来做人、做事、治理国家,就可以安宁、长久、不殆,这里进一步说明领导者要守道,这样你的人民,你的下属不需要你发号施令就会自觉自愿地归服于你,百姓之间也不会争强斗勇,而是均衡相处、和谐自乐。说明“道”本身就是自然和谐的。


老子接着说:“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民莫之令而自均。”竹简本是:“侯王如能守之,万物将自宾;民莫之令而自均焉。”意思一样,侯王如果能够守住它,万物就会自动来归顺,人民不需要发号施令就自然均衡和谐。“侯王”,分开来说王比侯要高一等,这里是泛指最高统治者。“宾”本义是宾客,宾客与主人相对而言的,主人是主要的,宾客则是从属的、辅助的,所以引申为辅佐、归附之义。最高统治者如果能够守住这个道,万事万物将自动地来辅佐你、归顺你,来做你的宾客,做你的客人,向你称臣、向你归顺。“民莫之令而自均”,“莫之令”是个古汉语常用句式,意思是“莫令之”,没有人命令他。“莫”是没有人,是古汉语的否定句,它的宾语“之”要放在动词谓语“令”的前面:“莫令之”说成“莫之令”。“自均”自我均衡、自然而然分布均匀。“民莫之令而自均”,统治者如果能守住道、用“道”来管理天下的话,人民不需要你发号施令,就会自然分布均匀、公平和谐。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天地相交会,就会降下甘露。竹简本写作:“天地相合也,以雨甘露。”“雨”就是下的意思,是动词,所以要读作yù。天地就是阴阳,阴阳和合了,就会产生甘露,这就是《周易》的思想。我在喜马拉雅讲《易传》时,专门讲了《系辞传》的一句名言:“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阴阳交合了就能生育万事万物。


老子接着说:“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竹简本相同。万物开始分开的时候就制定名称,名称已经有了,就要知道适可而止。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始制有名”是什么意思?王弼解释:“始制,谓朴散始为官长之时也。始制官长,不可不立名分以定尊卑,故始制有名也。”意思是开始制定官职的时候就要确定名分,有专家认为“始制有名”中的“制”和第二十八章中的“故大制不割”中的“制”的词义相同,用的都是“制”的本义,就是截割木材。我认为“始制”是开始分开,万物原本虚空、混沌一气,是无名的,开始分开就有名了,所以叫“始制有名”。这个“名”包括名称、名分,进一步就是规章制度;名称名分、规章制度最大作用一个字就是“止”,止有停止、终止、静止等意思;两个字就是“知止”,要知道停止、懂得停止。“知止可以不殆”,懂得停止就不会有危险,“殆”就是危险。《周易·贲卦·彖传》说:“文明以止,人文也”心中光明并且懂得停止,就是人文。从另一个角度说,一个人是不是懂得该停止时就停止,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关键。其实儒释道三家都叫我们要“知止”。儒家说要“止于至善”,一般都理解为要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其实这个“止”字,还有扎根的意思,要扎根于至善。隋代大儒王通(文中子)写过一本书叫《止学》,强调“大智知止,小智惟谋”,大智慧就是要知道止,小智慧就是只想谋划。唐代著名佛学学者李通玄说,用一个字来概括《华严经》就是“止”,叫“故止一处,无事不办”:只要止在一个地方的话,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北宋理学宗主周敦颐说过;“看《华严经》一部,不如看一艮卦。”艮卦的意思就是“止”。佛家有一个重要的修行方法叫“止观法门”,“止”就是停止妄念,降伏烦恼,使心保持平定;“观”就是虚心观察和思维,得出智慧,达到觉悟。止观是禅定和智慧的并称。回到我开头讲的夫妻拜天地,要懂得一个关键词,这个关键词就是“止”。夫妻关系是一种最亲近的关系,我们在和其他人相处时会有一些顾虑,夫妻之间没有任何顾虑,没有任何约束,所以很多人不“知止”,任性,为所欲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甚至还会说一些过分的话,结果很多夫妻以离婚告终。其实越亲近的人,越要知止,知止不是陌生感,而是尊重对方,这正是维持夫妻关系长久之道。


最后老子做了一个比喻:“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竹简本是:“譬道之在天下也,犹小谷之于江海。”如果大道在天下流行,就好比小河汇入大海。统治者如果知大道、行大道的话,天下百姓就会像河流汇入大海一样归附到你的周围。


可见“知”有多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知己知彼呢?请听下一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244449701

    感谢发达的网络,让我们居家也能听到张老这么深入浅出的讲解,收益很多

  • 可爱的美芽

    为什么突然看不到讲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