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老蒋审视十大元帅照片,指着一人对宋美龄说:这个人太厉害了

55年老蒋审视十大元帅照片,指着一人对宋美龄说:这个人太厉害了

00:00
15:13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55年,新中国进行了第一次授衔仪式。

全世界都知道了这个大新闻,台湾的蒋介石自然也不例外。

蒋介石在自己的官邸中,盯着报纸上十大元帅的照片看了一遍又一遍。

最后,他长叹一声,指着照片中的一人,对一旁的宋美龄说:“这个人,太厉害了!”

这名让蒋介石叹服的元帅是谁?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

命悬一线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政变,使得国共两党之间的合作毁于一旦,白色恐怖蔓延全国。

政变爆发不久,陈毅由重庆前往武汉。

当时为了反对蒋介石的暴行,武汉人民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游行抗议。

而陈毅此行,也正是为了面见在武汉的一众同志们,商议党组织下一步的行动。

陈毅

由于蒋介石的一意孤行,所以,陈毅等同志都认为,继续退让是不可行的,唯有武装起义才能改变眼下的局面。

另一边,蒋介石的手段愈发恐怖。

当年五月中旬,蒋介石命人在长沙大肆屠杀。

7月15日,汪精卫公然叛变,也意味着第一次大革命彻底失败。

时间来到八月,此时在党组织的安排下,陈毅成为了教导团的党委书记。

8月2日,教导团决定跟随大部队东征,但是两天之后,他们听说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南昌爆发了起义。

此时,教导团的处境非常危险。

因为,教导团内部有大量的共产党员,一旦他们的身份暴露,可能会遭到敌人的残忍屠杀。

所以,当天晚上,陈毅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让身份已经暴露的同志们紧急撤离。

一部分跟随陈毅前往南昌,响应起义;一部分回到家乡组织革命工作。

而没有暴露身份的同志们,则继续潜伏下来,成立新的党组织。

在做好如上安排之后,陈毅便带领一部分同志赶往南昌。

但两天后,他们赶到时,却发现大部队已经撤离。

陈毅当机立断,带着同志们连夜追赶,终于在8月10日与周恩来等人汇合。

但陈毅却来不及高兴,因为,起义部队的处境已经岌岌可危。

虽然南昌起义取得了胜利,但敌人的反扑来得更加猛烈,所以起义部队才不得不匆忙撤离。

在撤离过程中,大部队越走越分散。

如果这时敌人发现众人的踪迹,恐怕会迎来全军覆没的局面。

而蒋介石正暗自窃喜,虽然南昌起义带给他不小的打击,但成功的反扑让蒋介石认为,消灭革命部队只是早晚的事。

此时,他对陈毅这位起义将领还并不熟悉。

他更想不到,陈毅等人会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把革命的火种保存下来。

革命火种

1927年九月,起义部队在三河坝兵分两路,朱德、陈毅等人率队留守。

经过几天几夜的阻击之后,部队损失惨重,好不容易杀了出来,却又在半路听说,另一支部队同样损兵折将,只有1200多人到达预定地点。

这下队伍顿时军心涣散,有不少人都产生了逃跑的念头。

这时候是朱老总站出来稳定军心,他说:“主力打散了,我们不能散,我们还有人,还有枪,只要有这两样东西,一切都有转机的时刻!”

朱德

但纵然如此,在路上,还是有不少人悄无声息的离开。

加上作战的损失,很快,3000多人的队伍便只剩下了800多人。

师以上的军事干部只剩下朱德,团级政工干部的位置上,则只剩下了陈毅。

陈毅后来回忆这段惨痛经历时说:

“如果三河坝不分兵,我们一共有15个团,而桂系加陈济棠可以集中的不过17个团,力量差不多,我们战斗力强于他们,一定可以击破他们。三河坝一分兵,反革命就以钱大钧牵制朱、周部,集中全力对付叶、贺。叶、贺长途跋涉,队伍疲劳,一路仰攻上去,到了汤坑遂陷入反革命的重重包围,损失严重。”

令人惊叹的是,就在这样四面楚歌的境地之下,陈毅竟然凭自己的努力渐渐稳住了军心。

这件事要做起来并不容易。

因为在南昌起义之前,陈毅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军事训练,更没有做过政工干部。

而他此刻所面临的,又是一支刚刚经历过惨败,对前景充满绝望的部队。

但陈毅确实才能过人,他很快冷静下来,开始分析军队中为何会弥漫着这样的绝望情绪。

他认为,是同志们对于自己这样的干部感到不信任。

毕竟起义失败了,而且他们许多人之中还是国民革命军出身,日常所见的都是国民党军官腐败黑暗的样子,所以没有办法敞开心扉。

面对这样的情况,陈毅的做法是深入基层。

在军队里,他从来不摆架子,不搞特殊,爱兵如子。

碰到有困难的同志,便主动找他们谈话。

粮食短缺的时候,他先让其他人填饱肚子,自己则饿着肚子打仗。

碰到危险的时候,他总是冲在第一个。

几次敌人包围过来的时候,陈毅都是在一线指挥,不怕受伤,更不怕死。

他这样的做法,终于让士兵们渐渐卸下心防,愿意信任他了。

在朱德,陈毅等人的努力之下,队伍的人心越来越齐。

这一点让蒋介石百思不得其解,陈毅等人成功脱身之后,蒋介石看着战报完全无法置信,不断的质问手下:800多人的队伍,是如何从国民党数万人的包围圈之下逃脱的呢?

从那时起,蒋介石便意识到,陈毅是一个强悍的对手。

绝境求生

1934年,红军主力部队长征,陈毅等少部分同志留守南方。

这又给了蒋介石错觉,认为此次必定可以抓住陈毅。

此时,双方兵力对比悬殊,蒋介石派了20多万人去围剿苏区。

而陈毅身边只有1.6万兵力,而且,绝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残。

陈毅本人当时也因为腿部负伤,还不能下地行走,在蒋介石看来,陈毅这次必死无疑。

但是,意志顽强的陈毅拄着拐杖,在中央苏区召开了作战会议。

他提出,虽然主力部队已经转移,但是敌人不可能放弃对于中央苏区的围剿。

所以当下需要化整为零,把部队分散开,以便于今后打游击。

同时,需要把滞留在此的妇女儿童,想办法转移走。

另外,还有2000多名重伤员需要安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陈毅亲自到老乡家里去谈,把伤员分散安排在周围的村落之中。

安排好了这些事情之后,陈毅决定带着部队突围。

但是,在绝对的兵力优势之下,敌人将苏区围得犹如铁桶一般,我们的突围几次失败。

最后,陈毅只能带着少部分战士退回山中。

此时,陈毅身边只剩下不到200个人,而同时蒋介石发起了重金悬赏,要用五万银元来买陈毅的项上人头。

可是,陈毅由于长期在此活动,所以,对周围地形十分熟悉。

而且,陈毅还得到了当地群众的配合与帮助。

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他居然成功的逃出了包围圈,撤到了梅山一带。

听到这个消息的蒋介石火冒三丈,这是陈毅第二次在他手下死里逃生了。

恼羞成怒的蒋介石,决心让陈毅困死山中。

他又调来了四万大军,将梅山一带团团围住,同时命部队将山下的百姓全部驱赶出去,将能够找到的粮仓全部烧空。

他还让一些投靠了国民党的叛徒,不断地在山外向陈毅喊话写信,劝陈毅投降。

在这样的围困之下,红军每天都在和死神作斗争,依靠草根树皮度日,陈毅的伤口也在一天天的恶化。

在绝境之中,视死如归的陈毅写下了绝命诗《梅岭三章》。

诗文的最后一句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可见,陈毅自己当时也认为突围希望不大,也许很快就要就取义成仁。

但是,奇迹出现了。

就在陈毅写完《梅岭三章》之后,他忽然注意到,敌人连续两天都没有上山来搜查。

不久后,居然还有老乡能够冒险上山,给红军送吃的。

那些老乡告诉陈毅,山下的敌人不知何故,突然撤走了。

这突然的变化,让红军有了一线生机。

后来陈毅才知道,原来西安事变爆发了,蒋介石被张学良、杨虎城二人软禁,自顾不暇的他,自然就没有心思再来围剿陈毅了。

陈毅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也终于为他换来了回报。

蒋介石又一次成为陈毅的手下败将。

而此后,他和陈毅又多次交锋,但其结果可以总结为,屡败屡战,屡战屡败。

蒋介石每一次都认为自己享有兵力的优势,但每一次,又都败给陈毅的智慧和坚持。

归根到底,蒋介石和陈毅在能力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当然,蒋介石并不愿意承认这一点。

战无不胜

时间转眼来到1949年,蒋介石已然到了末路,仓皇败走台湾。

但在临走之前,他却还是给陈毅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难题。

这个难题,就是尚未解放的上海。

上海是蒋介石的大本营之一,解放战争后期,由于国民党节节败退,许多国民党的残部都退到了上海。

到解放上海前夕,驻留在上海的国民党部队达到了1.4万人,而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国民党军官。

这些人可是绝对的危险分子,蒋介石让他们留在这里,用意很明显,就是要在上海搞破坏,让陈毅没有办法轻易的解放上海。

就算是陈毅凭着武力强攻,也很有可能对上海整座城市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从而让我党失去民心。

这一招的确是太阴损了,对于陈毅来说,既要保全上海城内的大部分建筑,又要消灭敌人,不留后患,实在是难以完成的任务。

陈毅当时说:“我们在瓷器店里打老鼠,既要把老鼠打干净,也要保证瓷器的完整。”

但对解放军来说,没有什么难关,是不能攻克的。

陈毅和粟裕商讨之后,制定出了一套能够保全上海的作战计划。

首先,用重兵将上海团团围住,避免敌人倾巢而出。

随后派精锐的小股部队进城,与敌人作战,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用最快的速度结束战斗。

他们既然想要搞破坏,我们就不能留给他们搞破坏的时间。

这个计划果然奏效。

一来,解放军兵贵神速,敌人根本没有做好反击的准备。

二来,留在上海的国民党军官虽多,但毕竟都是一群刚打了败仗的乌合之众,很多人刚碰到解放军就举手投降了,早就把蒋介石的指示抛到了一边。

所以,解放上海这个任务虽然艰巨,但最后还是圆满地完成了。

蒋介石得知消息,自然气的跳脚,但他仍然认为上海的难题没有解决。

因为,上海长期处于国民党的控制之下,国民党在上海肆无忌惮的抹黑解放军。

加上,曾经国民党军队在城内横行霸道,所以,导致上海人民对军队避之不及。

一听说解放军进城,百姓都以为是洪水猛兽,个个都紧闭门户,极度抗拒。

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果长久得不到上海人们的信任,那所谓的解放上海,就成了一句谎话。

但是,解放军只用了一个晚上,便扭转了上海人民的偏见。

因为,在这个解放的第一夜,解放军对于上海民众秋毫无犯,甚至为了不打扰百姓,根本没有敲门,而是直接躺卧在大街上休息。

当第二天早上,上海百姓战战兢兢的拉开门,看到睡在潮湿大街上的解放军战士,便立刻明白,过去,国民党对于解放军的宣传,纯粹是一种污蔑。

深受感动的老百姓们,自发的从家中拿来棉被,食物,送到解放军的手中。

至此,上海这座城市终于实现了真正的解放。

蒋介石的种种阴谋,最后都被粉碎。

到了这一刻,蒋介石不得不对陈毅这位老对手心服口服。

不管是统兵作战,还是安抚百姓,陈毅都远比蒋介石优秀,面对这位无法战胜对手,蒋介石也只能承认,这个人足够厉害。

参考资料:

人民网《忆陈毅:戎马一生 为新四军筹建、改编做出卓越贡献》

陈毅《三年游击战争回忆》

新周报《陈毅: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本色》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