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世两个月诺奖得主爱丽丝·门罗“塌房”了,作为读者我们要和门罗的书划清界限吗?

逝世两个月诺奖得主爱丽丝·门罗“塌房”了,作为读者我们要和门罗的书划清界限吗?

00:00
04:16

5月13日,加拿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丽丝·门罗去世,然而就在这两日,门罗的小女儿安德丽娜·斯金纳向媒体披露自己在童年时曾遭继父盖瑞性侵犯。母亲对此知情,仍然选择与继父共同生活,安德丽娜称这件事是家庭“公开的秘密”。

2004年爱丽丝·门罗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现出对丈夫盖瑞的赞许和崇拜,并称他为她的人生挚爱时,安德丽娜感到非常受伤和愤怒。她认为母亲将自己排除出家庭生活,并虚构了继父的形象,“她已经处于这样一个位置,不管她说什么,别人都会相信。”

2005年,距离9岁的她被继父侵犯已长达近30年,安德丽娜向安大略省警方提起控诉,时年80岁的继父被判有罪,获缓刑和两年假释。直到盖瑞2013年去世,爱丽丝·门罗始终与他生活在一起。

安德丽娜的披露引发了广泛的讨论,爱丽丝·门罗的文学创作以书写普通人的生活、体现生活的复杂性著称,她的作品大多聚焦于处于不同人生阶段的女性如何应对复杂欲望,吸引了新一代读者,但令无数热爱门罗的读者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个书写女性的女作家会选择包庇丈夫对女儿的性侵害。

爱丽丝·门罗“塌房”了,她的书读者应怎样看待?对于诸多失德艺人、公众人物的作品我们又要如何看待?失德艺人的作品应该被“取消”吗?这本书中或许会有答案。

记者从译林出版社获悉,7月底译林出版社将上市《划清界限?:如何对待失德艺术家的作品》一书,该书针对当代艺术家不断“塌房”这一现象,涉及伍迪·艾伦、J. K. 罗琳、R. 凯利、凯文·史派西等大量当代失德艺术家案例,深入探讨失德艺术家及其作品周围的道德灰色地带,为这一困扰我们的伦理问题提供了敏锐的洞察和有益的建议。《划清界限?》作者埃里克·豪陶洛·马瑟斯是美国韦尔斯利学院哲学副教授,研究领域为文化遗产、艺术和环境伦理、政治和美学。他在耶鲁大学主修英语和哲学,并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在这本书中,作者认为,艺术家的道德生活不仅会影响公众对其作品意义的解读,而且还会影响作品的审美价值。艺术作品提供了强大的情感资源,使我们能够在艺术世界中探索道德的复杂性,进而与不道德行为做斗争。因此,我们不应该回避那些失德艺术家的作品,而应该更加深思熟虑地参与其中,并且做出判断:当艺术家有不道德言行时,应该于何时何地在艺术和艺术家之间划清界限。

《划清界限?》为当前的“取消文化”争议提供了指导:我们应该如何评估诸如高更、J. K. 罗琳、伍迪·艾伦等有“道德缺陷”的人的艺术作品?马瑟斯细致入微的建议是,我们应该将艺术家和作品区分开来,将私人反应和公众反应区分开来,同时承认我们可能对自己特别珍爱的作品仍然存在情感冲突。《划清界限?》是一本引人入胜、娓娓道来的书,它从美学和伦理学最新和最好的著作中汲取了朴素的见解。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