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刚观察|电子制造业比重首超建材行业,这5个细节反映湖北数字经济变化

大刚观察|电子制造业比重首超建材行业,这5个细节反映湖北数字经济变化

00:00
11:37

3年前,湖北作出了一项重要决议:全面推进数字湖北建设。

一个新的小组由此诞生,数字湖北建设领导小组,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一个新的行动计划跟着诞生,《湖北数字经济强省三年行动计划》。

今年,恰是数字湖北建设全面推进的第3年,也是实施湖北数字经济强省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

3年间,每一年都有新部署、新安排。6月底,《湖北省数字经济发展2024年工作要点》印发,落款为湖北省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这是该小组名称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

这或许预示着,数字经济发展还在进行时,但一个新阶段开始了。

3年间,大刚观察注意到,一些变化确实出现了。

要知道,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东部最为突出,西部的四川、重庆可圈可点,中部是洼地。

如果看2022年的全国DEAI指数,共11个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位于平均值以上。前8名都位于东部地区,第9、第10分别是四川、重庆,第11是河南。

▲图源: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DEAI》

中部六省中,河南是唯一数字经济发展高于全国均值的省份。湖北在中部排名第二,但并未与安徽、山西、江西、湖南拉开差距。

但是,3年过去,各方面的改变已然发生。

01

电子设备制造业比重首超建材行业

今年1-5月,湖北规上工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比达6.4%。

电子制造业属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也是数字产业化的一部分。湖北把“光芯屏端网”发展成万亿级支柱产业,前四个都可列入电子制造业范畴。光,指光通信;芯,指芯片;屏,指显示屏;端,指智能终端。

这是湖北切入数字产业的最大优势。

6.4%的比重意味着什么?可以对比下湖北几个传统工业产业。

今年1-5月,电力行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为7%,较2021年全年下降了0.8%;汽车制造业占比10.6%,较2021年全年下降2.4%;钢铁行业虽然税收比重高,但增加值占比不高,仅为2.9%,低于电子制造业比重。

另一个比重下降较为明显的“高耗能行业”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它是水泥、石灰石膏、砖瓦、玻璃、陶瓷等行业的统称,又被称为“建筑材料行业”。

建材行业受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影响明显。今年1-5月,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为5.8%,较2021年全年下降了2.8%。从趋势来看,今年电子制造业的占比很可能会首次超过建材行业。

再来看纺织业,占比2.7%。

事实上在2020年,电子制造业占规上工业的比重才首次反超纺织业。近三年来,电子制造业的优势逐渐扩大。

02

软件业务收入踏上3千亿台阶

2023年,湖北省软件业务收入达3049.9亿元,首次踏上3千亿台阶。

2021-2023年,湖北省软件业务收入连续两年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9.5%,从2千亿出头到超过3千亿。这一增速在全国都处于前列。

这一收入增长主要靠武汉。全省的软件业务收入99%来自武汉,去年武汉软件业务收入达3023.78亿元。

软件行业是典型的数字行业,是数字产业化的重要部分。软件业务也具备极高的区域集中度。从全国来看,去年软件业务收入十强城市“垄断”了全国软件业务总收入的7成以上。北京一骑绝尘,2023年软件业务收入达2.6万亿,深圳和上海也都超过了1万亿。

未来湖北软件业务收入增量,关键也得看武汉。

去年武汉以128亿元的差距,稍落后于重庆,未能跻身全国软件业务收入十强城市。

今年车谷东软软件园的建成,会是其中一个增量。武汉也有望冲击十强城市。

03

数字原生企业独角兽涌现

不久前,武汉企业达梦数据上市。作为“国产数据库第一股”,达梦数据是非常具有典型性的数字原生企业。

与数字化转型企业不同,数字原生企业是一开始就围绕现代云和数据技术建立的公司。

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4全球独角兽榜》中,数字原生企业占比超八成。前五强中,就包括了字节跳动、OpenAI、蚂蚁集团、希音这四家人们熟知的数字原生企业。

中国独角兽也能发现同样趋势,即数字原生企业成为主流。滴滴、京东、小红书等,也都榜上有名。

具体到武汉,8家企业上榜。其中至少有4家企业,可列入数字原生企业范畴。

药帮忙是医药行业电商平台,属于典型的数字平台企业。黑芝麻智能和芯擎科技都是做车规级芯片,属于数据计算相关的硬件制造企业。星纪魅族自研车机系统,服务于汽车智联生态,属于数据和智能软件生产企业。

04

数字公共基础设施中部领先

算力是数字时代的电力。《2024年工作要点》提出,编制《湖北省信息基础设施布局规划》,以建促批争取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和国家数据枢纽节点。

目前,八大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启动建设,分别位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宁夏、甘肃,这也是“东数西算”八大枢纽。另外,国家层面还规划了十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悉数位于八大枢纽节点中。

中部地区未有落子。

而近两年,湖北算力规模指数排名快速上升。

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综合算力评价白皮书》,湖北首次进入算力评价结果前十。

《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显示,在算力创新水平和算力研发投入方面,湖北都跻身前十。其中,算力研发投入仅次于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四川。据研究机构测算,算力每投入1元,将带动3~4元的经济产出。

算力和数据的多个指标上,湖北在中部都处于领先位置。

《湖北省加快发展算力与大数据产业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将算力与大数据产业规模翻一番,突破1500亿元,占全国规模总量的10%以上,算力、存力、运力跻身全国第一梯队。

05

以钢铁为代表的工业数字化渗透率加速

数字经济不只带来了一系列新产业、新赛道,更是对传统产业的一次颠覆。工业企业的数智化转型,是不可抵挡的潮流,也是产业数字化的重要内容。

数字化渗透率,专门形容数字化的深入程度。据测算,我国二产的渗透率约为24%。相比之下,德国工业数字化渗透率为43.9%。

湖北的工业体系门类比较齐全,二产的比重超四成。这种情况下,工业数字化的进程好比“大象转身”。一旦转身,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不可估量。

位于黄石的大冶特钢是新中国建设的第一个特殊钢厂,被誉为“特钢长子”。现在,它被誉为数智化的行业标杆。

大冶特钢460钢管数字化工厂,每支钢管上集成了2万多个数据项。走进车间,看不到几个工人,生产信息都在中控室大屏幕显现。它还展现了极强的柔性化定制能力,即使只需生产一支钢管,也能定制出来。据介绍,460钢管数字化工厂定制化比例超过90%。公司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已分别达到83.2%、85.4%。

数字化的渗透趋势,还在向中小企业蔓延。

转型成本高,是中小企业“不敢转”“不想转”的主要制约因素。湖北每年安排5000万元“上云券”,向中小微企业发放,对购买云服务企业给予采购费用补贴。

数据显示,到2023年,全省上云工业企业突破5万家,占全省工业企业总数近50%。今年目标是,工业企业上云数量达到5.5万家,上云覆盖率超过55%。

很多时候,转型不是一声惊雷,而是润物细无声。

可能是某个产业的比重数值变化,可能是某类企业悄然站上舞台中央。当我们把这些孤立的点连成网,才能看清当下发生着巨大而真实的变化。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