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诀解释007 切脉(上)

歌诀解释007 切脉(上)

00:00
27:21

内容来源:孙光荣 主编 《中医诊法·中药·方剂口诀浅释》gmzyjc.com/read/qs/qs00.html


切诊

1.脉为血府,百体贯通,寸口动脉,大会朝宗。

诊人之脉,高骨上取,因何名关,界乎寸尺。

至鱼一寸,至泽一尺,因此命名,阳寸阴尺。

血府 血液汇集之处。寸口 两手桡骨头内侧桡动脉处是诊脉的部位。高骨 掌后的桡骨茎突。

脉管是血液汇集的地方、全身(百体)的血液运行,都是通过脉管贯通的。寸口这个部位为手太阴肺经的动脉,肺朝百脉,百脉一宗归于肺,所以全身的脏腑脉经气血情况,都可以在寸口脉上反应出来。给病人诊脉的部位在掌后高骨内侧,分寸、关、尺三部。界于寸与尺中间的叫关部,关上为寸,从高骨到鱼际约一寸,故叫寸部,关下为尺,从高骨下到尺泽穴约长一尺,故叫尺部,寸关尺三部合起来约长一寸,所以总称寸口。寸、关、尺、寸口就是根据这些部位来命名的。寸部候身体上部疾患,所以属阳,尺部候身体下部疾患,所以属阴。

此段说明了诊脉部位在寸口。诊脉之所以要独取寸口这个部位,是因为寸口这个部位为手太阴肺经所主,肺朝百脉。五脏六腑经脉的气血来源于胃中水谷精微,而水谷精微又赖足太阴脾的输布,故叫“亦太阴也”。所以,全身的脏腑经脉气血的情况,都可以在寸口脉上体现出来。《素问•五脏别论》说:“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难经•一难》说:“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动脉也。”这就是独取寸口的原理。并论述了切诊寸口脉的方法是“高骨上取”,吿诉我们寸、关、尺三部命名的由来以及阴阳的区分。

2.右寸肺胸,左寸心膻。右关脾胃,左肝膈胆。

三部三焦,两尺两肾。左小膀胱,右大肠认。

命门属肾,生气之原。人无两尺,必死不痊。

关脉一分,右食左风。右为气口,左为人迎。

tǎn,读坦,膻中,胸部两乳间正中部位。

右手寸部脉候肺与胸中,左手寸部脉候心与膻中;右手关部脉候脾与胃,左手关部脉候肝胆与膈。两手三部脉统候三焦,两手尺部脉统候肾(命门)。左手尺部脉还候小肠与膀胱,右手尺部脉还候大肠。命门是肾的附属脏器,是先天真气所维系的地方,因此,如果两手尺部无脉,便是命门衰竭、生气断绝,其证险恶,难以治愈。如果在右手关脉上一分处出现紧盛脉象,这是伤食;左关脉上一分处出现紧盛脉象,这是伤风。王叔和《脉经》里有“左寸为人迎,右寸为气口”之说。

三部脉分属脏腑的方法,历代以来,意见多不统一,学说很多,本歌诀所说的分属法,属通常的分属法。

3.脉有七诊,曰浮中沉,上竟下竟,左右推寻。

男左大顺,女右大宜,男尺恒虚,女尺恒实。

又有三部,曰天地人,部各有三,九候名焉。

额颊耳前,寸口岐锐,下足三阴,肝肾脾胃。

 从头到尾。qí,读奇,歧骨,大指次指交叉处骨。  锐骨,桡骨茎突。  寸部。 尺部。

诊脉的方法有七种,用手在皮肤上轻按的叫“浮”,比浮略重按一些的叫“中”,用手重按的叫“沉”,从寸部向前推移叫“上”,从尺部向后推移叫“下”,从左往右推叫“右”,从右往左推叫“左”,亦称内推外推。浮、中、沉、上竟、下竟、左右推等七诊,是讲推寻取脉的方法。男子以左手的脉大有力为好,女子以右手的脉大有力为适宜。并认为男子两尺部脉经常表现为虚的多,而女子的尺部脉经常表现为坚实(所谓男左女右)。

另外,还有三部遍身诊脉法,即头面为上部,手为中部,足为下部。而三部中各有天地人三候,三部合为九候。上部脉在额颊、耳前部位,中部脉在寸口及岐锐骨附近的合谷穴和神门穴部位,下部脉在足三阴经部位,候肝肾脾胃。

这里所说的三部九候,来自《素问•三部九候论》,与《难经•十八难》所说的寸、关、尺三部各有浮、中、沉九候名同而实异。这是讲的遍身诊脉法。

4.寸口大会,五十合经,不满其动,无气必凶。

更加疏数,止还不能,短死岁内,期定难生。

疏数 疏,稀疏,脉律慢;数,脉律快,疏数指脉律时慢时快,没有规律。 期定 脉搏有规律的歇止,但歇止后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复动。

寸口为脉之大会,《灵枢•根结篇》说,经脉之气在一日一夜中,周行于体内五十次。所以诊脉时也必须满五十动,如果不满五十动,脉搏的跳动就出现了歇止的现象,这是脏腑气血衰少的缘故,必定是凶险之证。如果脉搏跳动时慢时快,没有规律,而又出现脉搏歇止后一段时间不能回还(止还不能,是指脉搏歇止后,不能回还),这是短命的象征,将在本年内有生命危险。如果脉搏歇止虽有一定规律,但歇止后在一定时间内不能复动,也是有生命危险的。

5.五脏本脉,各有所管,心浮大散,肺浮涩短。

肝沉弦长,肾沉滑软,从容而和,脾中迟缓。

四时平脉,缓而和匀,春弦夏洪,秋毛冬沉。

五脏各有其特有的本脉,属于正常脉。如心的平脉是浮大而散,肺的平脉是浮涩而短,肝的平脉是沉弦而长,肾的平脉沉滑而软,且从容和缓,脾的平脉是中迟而缓。四时的平脉是和缓而均匀,即春为弦,夏为洪,秋为毛,冬为沉。

6.太过实强,病生于外。不及虚微,病生于内。

饮食劳倦,诊在右关。有力为实,无力为虚。

如果脉象不是本脏的平脉而表现为太过强盛的实脉,便知道是发生了疾病,这种脉实的疾病是因为外邪侵袭所致。如果脉象表现为不及的虚微,多为七情内伤所致脏气不足的疾病。右手关部脉按三部分脏是候脾胃的,饮食有形伤胃,右关多表现为有力的实脉;劳倦无形伤脾,右关多表现为无力的虚脉。

7.凡诊病脉,平旦为准。虚静宁神,调息细审。

一呼一吸,合为一息。脉来四至,平和之则。

五至无疴,闰以太息。

平旦 寅时,清晨。kē,读科,病。  rùn,读润。

诊脉常以清晨比较适宜,因为清晨人的阴阳气血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故容易发现有病的脉象。诊脉时要宁静心神,摒弃杂念,调匀呼吸(调息),仔细地审察。一息脉来四次为气血和平,脉来五次也是没有病的正常脉,因为在呼吸之间,有一延长呼吸(即深呼吸),一呼脉二动,一吸脉二动,太息之时脉一动,故一息脉五动是正常的脉象(闰以太息:闰,张景岳认为是“余”的意思,好象闰年闰月一样,太息指比较长的呼吸,也就是深呼吸)。

8.三至为迟,迟则为冷。六至为数,数即热证。

转迟转冷,转数转热。迟数既明,浮沉当别。

浮沉迟数,辨内外因。外因于天,内因于人。

天有阴阳,风雨晦明。人喜怒忧,思悲恐惊。

浮沉已辨,滑涩当明。涩为血滞,滑为气壅。

数shuò,读朔,频数。 壅yōng,读拥,堵塞。

sè,读色,不流畅

脉来一息三至为迟脉,迟脉主寒冷疾患。一息脉来六至则为数脉,属热证。如果由数变为迟,说明已由热证转变为寒证;由迟变为数,则已由寒证转变为热证;人的七情内伤为内因,多表现为沉迟脉,自然界的六淫为外因,致病后脉多浮数。涩脉多主气血淤滞,滑脉多主因痰、气、食所致的气机壅滞。

9.浮脉皮脉,沉脉筋骨,肌肉候中,部位统属。

浮无力濡,沉无力弱,沉极力牢,浮极力革。

三部有力,其名曰实,三部无力,其名曰虚。

三部无力,按之且小,似有似无,微脉可考。

三部无力,按之且大,涣漫不收,散脉可察。

惟中无力,其名曰芤,推筋著骨,伏脉可求。

ruǎn,读软。 kōu,读抠。

说明了浮、中、沉三种脉候所出现的部位。从浮沉两脉的有力无力辨别濡、弱、牢、革四种脉象;从三部的有力辨别虚实的脉形;从三部的有力无力与按之感觉的大小等来判别微、散脉的脉形。只有浮、沉二部有力、中部无力的才是芤脉,推筋着骨才能摸到的是伏脉。

10.三至为迟,六至为数,四至为缓,七至疾脉。

缓止曰结,数止曰促,凡此之诊,皆统至数。

动而中止,不能自还,至数不乖,代则难痊。

 违反情理。

迟、数、缓、疾及缓而时有歇止的结脉、数而时止的促脉等都是以至数来区別的。脉动中止后很久不能自还,而且歇止有一定规律的叫代脉,是脏气衰败的一种危症,难以治愈。

11.形状如珠,滑溜不定。往来涩滞,涩脉可证。

弦细端直,且劲曰弦。紧比弦粗,劲左右弹。

来盛去衰,洪脉名显。大则宽阔,小则细减。

如豆乱动,不移约约。长则迢迢,短则缩缩。

脉形如珠滚动不定叫滑脉,往来涩滞不流利为涩脉。直而细长,如按弓弦劲急为弦脉,紧脉比弦脉粗,劲急左右有弹指感。来势如波涛汹涌、去势较衰为洪脉,大脉的形象是大而宽阔,小脉则是细小如线。如豆乱动的,本位明显,寸尺部隐隐约约不明显的为动脉,长脉则超过本位,短脉则不足本位。

12.浮阳主表,风淫六气,有力表实,无力表虚。

浮迟表冷,浮缓风湿,浮濡伤暑、浮散虚极。

浮洪阳盛,浮大阳实,浮细气少、浮涩血虚。

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弦风饮,浮滑风痰。

风 泛指自然界邪气。 六气 风、寒、暑、湿、燥、火等六种自然界正常的气候。如果反常、侵袭人体则为六淫。

浮脉为阳主表,多为自然界六淫侵袭所致,浮而有力为表实,无力为表虚;浮迟为外寒,浮缓为风邪挟湿,浮濡多为伤暑,浮散是极其虚弱的征象。浮洪为阳气亢盛,浮火为阳邪实盛,浮细为气少。另有浮而涩、数、紧、弦、滑各脉并见,主病也是各脉的主病相加。

13.沉阴主里,七情气实,沉大里实,沉小里虚

沉迟里冷,沉缓里湿,沉紧冷痛,沉数热郁

沉涩痹气,沉滑痰食,沉伏闭郁,沉弦饮疾

七情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

沉脉属阴主病在里,多为七情内伤及气郁壅滞于内所致。沉而大为里实证,沉而小为里虚证。沉而兼迟为内寒,兼缓为里湿,兼紧多为寒凝于内所致的腹痛,兼数为热郁于内,兼涩为风、寒、湿所致的气机痹阻,兼滑为里有饮食、痰湿阻滞。兼伏则为气机闭郁,兼弦多为痰饮在里的疾病。

14.濡阳虚病,弱阴虚极。微主诸虚,散为虚剧。

革伤精血,半产带崩。牢疝癥瘕,心腹寒疼。

虚主诸虚,实主诸实。芤主失血,随见可知。

癥瘕 zhēng jiǎ,读真假,腹内积块。

濡脉多为阳气虚,弱脉多阴血亏,微脉主一切虚证。比较严重的虚证多见浮散无根的散脉。革脉多主亡血失精,或妇人流产、带下、崩漏等疾患。牢脉主疝气、腹部积块(癥瘕:坚硬不移叫癥,时聚时散叫瘕)以及心腹部寒气作痛。虚脉主所有的虚证,实脉主所有的实证,芤脉多见于失血。

15.迟寒主脏,阴冷相干,有力寒痛,无力虚寒。

数热主腑,数细阴伤,有力实热,无力虚疮。

缓湿脾胃,坚大湿壅,促为阳郁,结则阴凝。

代则气乏,跌打闷绝,夺气痛疮,女胎三月。

迟脉主寒气凝滞,病在五脏,多为阴寒之气侵犯所致,兼有力为冷气积实于内而致的寒痛,兼无力则为虚寒。数脉主热,主六腑病变,兼细为阴虚内热,数而有力为实热。疮疡经久不愈,正气已虚而余热不尽,多见数而无力之脉。缓脉多主湿困脾胃阳气,缓而应指坚大,为湿邪壅盛。促脉主阳气郁结,结脉则主阴寒凝结。代脉主脏气衰微,或主惊恐、跌扑损伤等一时间的气血逆乱闷绝等病,或主暴病夺气,痛疮伤气,此外,女子怀孕三个月时也可以见到代脉。

16.滑司痰病,关主食风,寸候吐逆,尺便血脓。

涩虚湿痹,尺精血伤,寸汗津竭,关膈液亡。

关弦主饮,木侮脾经,寸弦头痛,尺弦腹疼。

紧主寒痛,洪是火伤,动主痛热,崩汗惊狂。

长则气治,短则气病,细则气衰,大则病进。

滑脉主痰湿,如滑脉见于右关部多为痰湿、饮食积滞(右关候脾胃,脾主运化痰饮水湿,胃主纳食),见于左关部多主风痰(左关候肝胆,肝主风)。见于寸部多主呕吐呃逆(上焦病证,寸脉候心肺上焦),若滑脉见于尺部多为下焦阳热证,见便下脓血(尺脉候肾)。涩脉主血虚精伤,津液亏少,或风寒湿所致的痹阻不通。见于尺部主精血伤(肾主藏精),见于寸部主夺汗律液枯竭,见于关部主伤津亡液。弦脉见于关部多为痰饮水湿为患,弦为肝木亢盛之象,肝木旺而侵犯脾土,脾土受侵,运化无权,故水湿为患。寸候上焦,弦见于寸部,多属阴邪上乘阳位而见头痛,见于尺部则多为腹痛。紧脉多为表寒外束或里寒独盛,寒积于内,阴寒搏结而疼痛。洪脉为火热之邪太盛:内热炽盛,阴液耗伤。动脉有阴动阳动,阳动主发热、惊狂、疼痛,阴动主汗出、血崩。长脉为气血安和,短脉主气机病变,有气虚和气滞之不同。细主气血衰少,大脉则是邪气亢盛、疾病加重的脉象。

从第十二节“浮阳主表”起到这一节,主要阐述了浮脉等二十七种脉象的主病。由于疾病的寒热虚实挟杂,阴阳表里交错,气血痰湿并见以及脏腑之间的生克乘侮等复杂关系,因此脉象也不可能很简单地表现出来,这就需要灵活掌握,临床变通,不可拘泥。

17.脉之主病,有宜不宜,阴阳顺逆,凶吉可推。

中风之脉,却喜浮迟,坚大急疾,其凶可知。

伤寒热病,脉喜浮洪,沉微涩小,证反必凶。

汗后脉静,身凉则安,汗后脉躁,热甚必难。

阳证见阴,命必危殆,阴证见阳,虽困无害。

dài,读待,危险。

每一种脉象,都主一定的病证,但其中有相宜与不相宜、阴阳属顺属逆的不同,从这些相宜相忌及逆顺中,可以推测疾病的吉凶,判断预后。所谓阴阳顺逆,就是指病有属阴属阳,脉也有阴脉阳脉,如属阳的病症见阳脉,这是相顺,如果阳性疾患见阴脉,这是相逆。所以张介宾说:凡内伤虚弱不足的病,忌见浮、洪、紧、数等阳脉,外感邪实有余的病,忌见细弱等阴脉。如中风之脉以浮迟为顺(因为中风多由外风猝然入中,或真阴亏虚,风从内生),若见坚大急疾为逆。伤寒等外感热病,脉以浮洪为顺,若见沉微涩小,说明脉证相反为逆。伤寒发汗以后身凉脉静为顺,如果汗后脉躁而身热不减为逆。阳热的病证反见阴脉,这就有生命危险了,伤寒的阴寒之证反而见阳脉,这是阳气来复,病变由里出表,由阴变阳的好现象,说明病证将要向好的方面转化,这种情况也为顺。所以《伤寒论》说:“阳病见阴脉者死,阴病见阳脉者生。”

18.劳倦伤脾,脉当虚弱,自汗脉躁,死不可却。

疟脉自弦,弦迟多寒,弦数多热,代散则难。

泄泻下利,沉小滑弱,实大浮数,发热则恶。

呕吐反胃,浮滑者冒,沉数细涩,结肠者亡。

霍乱之候,脉代勿讶,舌卷囊缩,厥伏可嗟。

yà,读亚,诧异 náng读如“狼”,阴囊。

因劳倦损伤脾土,脉象应当虚弱,反而自汗出脉躁不宁,为脉证相逆。疟疾病的脉象为弦,弦而迟多为寒证,弦而数多为热证,若疟疾见代散二脉,多为邪盛正衰,为难治。泻下多里虚。脉见沉、小、滑、弱为顺,反见沉、大、实、数而又身热为逆。呕吐反胃脉以浮滑为顺,反见沉、数、细、涩为气少津衰,同时伴有大便秘结者为逆。霍乱病见到代脉也不必惊讶,可能是一时清浊混乱所致的脉不接续,如果反见脉伏而不出,并见舌头卷缩、阴囊也收缩,四肢厥冷,此为阴寒极盛之证。

19.嗽脉多浮,浮濡易治,沉伏而紧,死期将至。

喘息抬肩,浮滑是顺,沉涩肢寒,切为逆证。

火热之证,洪数为宜,微弱无神,根本脱离。

骨蒸发热,脉数而虚,热而涩小,必殒其躯。

劳极诸虚,浮软微弱,土败双弦,火炎细数。

yǔn,读允,死。

咳嗽为肺的疾患,肺主皮毛,所以脉以浮为顺,浮濡为易治,若见沉伏而紧则为逆,多为病进。喘息抬肩为实证,脉以浮滑为顺,反见沉涩且四肢厥冷为逆。火热之证如果不是洪数脉,而是微弱无神,则是根本脱离的逆证。骨蒸发热为虚劳发热,脉象应该数而虚,反见涩小则多为肾精亏耗,阴津极损,虚劳已极,脉当浮、濡、微、弱。在两手关部见到弦脉,为肝木乘脾土,脾土衰败,阴虚火旺则脉见细数。

20.失血诸症,脉必见芤,缓小可喜,数大堪忧。

蓄血在中,牢大却宜,沉涩而微,速愈者稀。

三消之脉,数大者生,细微短涩,应手堪惊。

小便淋闭,鼻色必黄,实大可疗,涩小知亡。

癫乃重阴,狂乃重阳,浮洪吉象,沉急凶殃。

痫宜浮缓,沉小急实,但弦无胃,必死不失。

三消 上消、中消、下消三种消渴病证型的合称。

各种引起失血的病证,脉多为芤,芤而缓小的虚脉与失血证是相符的,若反见芤而数大则为逆。淤血蓄结在中部的,脉以大为顺,反见沉涩而微,多属淤实而正虚,既不可峻猛攻淤,又难自复,所以很难较快治好。三消(上消又称肺消或膈消,以口渴多饮为主症;中消又名消中、胃消、脾消,以多食易饥而形体反见消瘦为主症;下消又名肾消,以多尿、小便如膏如脂为主症)病证的脉象,以数大为顺,若见细微短涩的脉象则为逆。小便点滴难出的淋闭证,多有鼻头色黄的现象,脉象以实大为顺,反见涩小则说明水邪无出路且正气已虚,此则为逆,预后不良。癫属于阴证,狂属于阳证,《难经》有“重阴者癫,重阳者狂”的论述,二者见到浮洪脉则为顺,若脉见沉急则为逆。痫证(发作无定时,突然昏倒,四肢抽搐,面色苍白,牙关紧闭,口吐涎沫,大小便失禁,但醒后如常的病证)多为风痰所致,脉以浮缓为宜,若见沉小急实的脉则为逆,若见弦而没有胃气的脉,预后不好,所谓无胃气的脉是指没有胃、神、根的败脉,没有和缓之气,没有根基的脉,又称死脉、怪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