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027 天体波动的影响

导学027 天体波动的影响

00:00
32:47

导学027

内容来源:李文强 《中医概念入门》gmzyjc.com/read/rm/summary.html


2、天体波动的影响

天体日、月、星以及地球自传,对自然界和人体要素都有各自的影响。

变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纬虚,五行丽地;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形精之动,犹根本之与枝叶也,仰观其象,虽远可知也。

《黄帝内经-五运行大论》

以太阳为例,一年四季,自然界阳气波动。自然界的生命顺应这种变化进行生、长、收、藏的活动。农民要按照节气在春天播种,夏天灌溉,秋天收获,冬天储备。遵循这个规律,就收获丰富,违反这个规律,就生活困难。说天道无私,就是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按照规律运转,并不因人的行为而受影响。但是人的行为却要遵循天地的阴阳变化规律,违反则自己受损,与天地无关。所以两者之间,人要顺从天地。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这里对几种天体的主要影响做一下介绍。

2.1、太阳四季波动变化

2.1.1、正常人顺应四季变化的规律

一年阳气波动对人体影响的规律是:春夏时,人整体阳气增加,且阳气由内出外;秋冬时,人整体阳气减少且阳气由外入内。这是类似大海潮汐的一种波动。

五月之时,阳气在表,...阳气内微...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

《伤寒论-辨脉法》

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

《素问-脉要精微论》

人体阳气的活动,白天多倾向于体表,夜间多倾向于体内,随着昼夜阴阳的消长而产生相应的变化

《黄帝内经讲解-阴阳对立统一规律》

认为人体阳气的活动能对天气的变化,随时作出应答反应……天热则腠理开,阳气外泄,故汗出而小便少;天寒则腠理闭,阳气内敛,故汗少而小便多,这正是通过阳气的适应性反应实现的。

《黄帝内经讲解-人与自然变化的关系》

这种波动是自然界施加给人的干预力量,无法避免,只能顺应。

人体为了保持体内的阴阳平衡,必须顺应这种变化,这就需要神恰到好处的调控精、气、津血等要素以配合。

春夏,受自然界阳气变化影响,人体的阳气增加,经脉扩张。此时,人要通过自身的调节,增强脏腑的工作,让津血也增加,并逐渐向肌表汇集。这与春夏之时,自然界会增加降雨、农民种地要浇水是一个道理,也即内经所说的“阳生阴长”。此时,自然界热量、水分增加,植物可以发芽、成长。人的阳气和津血都增加,就可以让血脉通畅、形体健壮,也就是实现了前述养阳的目的。

秋冬,人体的阳气减少,津血也减少,脏腑可以休息藏精,即内经的“阳杀阴藏”,自然就实现了养阴的效果。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是指四季是以偏阳的太阳能量波动为主导,偏阴的水土波动进行跟随,逐步营造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自然环境。自然界的生命随着这种波动进行年复一年的生、长、收、藏的生命活动。人的体内也是这种变化。春夏的时候气血充盈以养形体,秋冬时气血缩减以养脏藏精,所以内经说人虽以天地之气生,但是却以四时之法成。

上述人体顺应自然四季变化的过程,包含了本章第一小节谈到的两类波动关系,即局部部位的阴阳平衡以及气血资源的整体波动。人体顺应自然四季的变化需要其具备较强的阴阳调节能力。如果调节能力弱,在四季变化时无法适应,就会发生病证,具体见下面“病人不能适应四季变化的情况”小节。

通常四季的寒热转化是平滑的,并非突然变热或者变冷。自然生物与人体都会对这种变化进行跟随适应。但如果在某个时间点打破了规律,就会带来连锁变化。比如春天热的过早,自然界就会产生偏热的失衡,从而影响其中的生命。对于人体来讲,春热过早,人体热量突然增加却来不及增加津血与之匹配,就容易产生温热类的失衡,即温病。

一年四季,气血的波动环环相扣。春天生发的气血,到了夏天壮大,供形体成长之用。夏天壮大的气血,供秋天收养之用。秋天收养之气血,通过精血互转,供冬天藏精之用。冬天所藏之精,再供春天生发气血所用。每一个环节如果出现问题,则既伤害本环节的脏器,又影响下一环节的功能。

故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但天地动静,阴阳鼓击者,各正一气耳。是以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

《伤寒论-伤寒例》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倶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康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春天,人的形体如大地解冻一般,经脉通道扩张,更多的气血充实于经脉。到夏天经脉中的气血已经充满,进入络脉、皮肤。到了长夏,经脉、络脉中的气血都已充满,开始向内充实到肌肉。春夏之时,肌表阴阳气血皆充足,很容易出汗。汗可以排出邪气。所以如果形体有邪气,春夏是很好的出汗排邪时机。

秋天,表皮气血减少。冬天,气血多藏于内部的骨髓与五脏。秋冬时,形体如大地冰封,经脉通道收缩,从内部获得的气血减少。但是因为前面春夏时送来很多精华储备,所以虽内部传来的气血减少,但是肌表自身也可产生一定气血。这个道理与人们秋天收获、冬天存储的道理是一样的。

岐伯曰:者天气始开,地气始泄,冻解冰释,水行经通,故人气在脉者经满气溢,入孙络受血皮肤充实长夏者,经络皆盛,内溢肌中。者天气始收,腠理闭塞,皮肤引急者,盖藏血气在中。内着骨髓,通于五脏。是故邪气者,常随四时之气血而入客也。至其变化,不可为度,然必从其经气,辟除其邪,除其邪则乱气不生。

《素问-四时刺逆从论篇》

四季的五脏特性:春天精化气血由肝主导;夏天气血充养形体,由心主导;秋天气血收隐,由肺主导。冬天精气潜藏,由肾主导。

帝曰:藏象何如? 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通于夏气。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通于秋气。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通于冬气。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通于春气。...

肝主疏泄而调畅气机,同时又主升发阳气,促进全身气血的流畅,这本身就具有生养人体之气的作用。

《黄帝内经讲解-五脏功能与形体组织、四时阴阳的关系》

五藏者,所以参天地,副阴阳,而连四时,化五节者也。

《灵枢-本藏》

人应该调节自己的作息与情志,以更好的适应这种养阳、养阴的变化。春夏应晚睡早起,多接触太阳阳气,保持心情舒畅、乐观积极。秋天的时候,应早睡早起。冬天的时候,应早睡晚起。秋冬宜意志安宁,平静内敛。

2.1.2、正常人不顺应四时规律的后果

内经推荐正常人按照四时的规律进行养生。如果违反,可能会有不好的后果产生。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正常人春夏应适度劳作。如果春夏过于休息,则形体未能得到足够的气血,而形体不健壮,护卫能力差,遇到自然界外感邪气,易被侵入皮肉筋骨而形成血痹、风湿等病,甚至进一步内侵发展为五脏疾病。

正常人秋冬应该休养为主。因秋冬经脉收缩,阳气潜藏于内,而过度劳作需要产生大量的阴阳气血走向形体。这就如逆水行舟,需要消耗更多的精来转化阳气与气血。如此一来,一方面会导致脏腑藏精不够,不利于来年春夏养阳使用。另一方面也需要消耗更多的先天肾精,会缩短人的寿命。再有就是,冬天劳作出汗,皮肤腠理打开,寒气容易经皮肤而入,可能直接发为伤寒病,或者潜伏于体内,到春夏发为其它病。

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成杀厉之气也。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暑病者,热极重于温也。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热病者,皆由冬时触寒所致,非时行之气也。...

从霜降以后,至春分以前,凡有触冒霜露,体中寒即病者,谓之伤寒也。

《伤寒论讲解-伤寒例》

以春天温病为例。春天的时候,人体的阳气受大自然的影响而增加。如果人体的之津血阴气未能随之匹配增加,就会形成阳多阴少而失衡的格局,即为温病。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多种。前面提到一种情况是春天热的过早,津血来不及跟随。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冬天五脏藏精不足,到春天的时候,即便气候的转变是平滑的,也可能因精不足而无法转化更多津血以匹配阳气的正常增加,就产生了温病。如内经所说“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素问-金匮真言论》

自然界四时阳气波动,人体阳气也随之内外波动。人应顺应这种波动来调节自身以进行养阳、养阴,就是“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此波动,就如人逆着波浪的起伏而游泳,非常费力,肾精消耗速度快,人易病、早衰、短寿。

夫四时阴阳,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荷疾不起。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2.1.3、病人不能适应四季变化的情况

前述健康人应顺应四时变化来养生。如果是原本不健康的人,其跟随四时阴阳变化自我调节平衡的能力弱,就会随着季节变化出现病症。有病应先治病,病愈再谈养生。所以当病证出现时,不要教条,应根据失衡情况,扶正祛邪恢复平衡。

《伤寒论》辨脉法章节中,谈到如果让病人过量出汗,则伤人体阳气,过度泄下,则伤人体阴气。人体阴阳两伤,则调节平衡的能力不足。在阴历五月份夏至前后,阳气表多里少。里部阳气不足而无法自我补充,就会里寒。这样虽然天气很热,但是病人却要求多穿衣服且喜热饮,此时应补里部之阳。阴历十一月冬至前后,阳气表少里多。里部阳气多则需要增加里部阴气以达到平衡,里部阴气不足而无法自我补充,就会里热,这样虽然天气很冷,但病人却要求少穿衣服甚至饮冰水,此时应补里部之阴。

大发其汗,又数大下之,其人亡血,病当恶寒,后乃发热,无休止时。夏月盛热,欲著复衣,冬月盛寒,欲裸其身。所以然者,阳微则恶寒,阴弱则发热,此医发其汗,使阳气微,又大下之,令阴气弱。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著复衣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以阴气内弱,不能胜热,故欲裸其身

《伤寒论-辨脉法》

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伤寒论-11条》

以上说的是伤寒误治,使人阴阳两伤,不能顺应季节变化而出现的状况。推而广之,可知当人的调节能力过弱之时,就会随着四季变化而表现出特定的寒热现象。

春夏,肌表阳气增加,若肌表的津血未能随之增加,则病外热,即形体肌表热;脏腑阳气相对较少,若脏腑未能增加相应的阳气来补充,则病内寒,即脏腑、骨髓寒。

秋冬则相反,此时脏腑阳气增加,若脏腑津血未增加,则病内热,即脏腑、骨髓热;肌表阳气减少,肌表津血未减少,则病表寒,形体肌表寒。

春温夏热,元气外泄,阴精不足,药宜养阴;秋凉冬寒,阳气潜藏,勿轻开通,药宜养阳。

《神农本草经疏》

如春夏形体未养好,护卫能力弱,到秋冬的时候,肌表阳气过少,则畏寒怕冷,不能完成保护脏腑的功能。严重者,形体有风寒、瘀血、痰饮等邪气,春夏时未能排出,处于爆发疾病的边缘,到秋冬之时,气血内藏,形体正气减少,更容易爆发疾病,则此时也可以临时鼓动气血以缓解问题。秋冬本宜休息藏精,不宜驱动气血走向形体,但因形体问题紧急,只好行权宜之法,不得已而为之。

秋冬应该加强脏腑藏精。如过于开泄,精未能藏足,到来年春夏的时候,气血生发就没有来源。如果教条的认为春夏应该补阳气、多劳作以健形体,强行调动本不多的精转化气血,则犯虚虚之戒。此时应该视情况休息以养脏腑之精。春夏本不宜休息养精,但因秋冬藏精不足,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如人表里皆有问题,里部五脏藏精不足,肌表护卫能力又弱,则“阳(形体)不能卫外,阴(脏腑)不能藏精”,就很危险了。此时应该按照“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酌情处理。

必须认识到,形体也好,脏腑也好,阳气能量与固、液、气态物质的平衡关系是最基本的。无论何时这种平衡关系出现失衡,都是必须要调节的。此时即便是违背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规律,也不得不先处理这种失衡,否则可能没等到天年,人就先夭折了。

2.1.4、小结

本节内容首先探讨了为什么春夏适宜养阳,秋冬适宜养阴,以及违背这个规律的后果。其次探讨了人体若不能顺应四季变化,可能产生的病证以及治疗原则。

养阳时,人之气血增加,充实于形体,有助于形体的健康。但是重点要认识到,气血流动之物从内部脏腑运动到外在形体的过程并不简单,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如能在春夏时,借助自然界阳气的力量完成这个过程,就能节省自身能量的消耗。这是春夏养阳的意义所在。

另外,还要注意适度劳作与剧烈运动的区别。从内经与伤寒等经典的论述看,中医不提倡出大汗的剧烈运动,而提倡在养阳的时候适度劳作,可出微汗。劳作的目的是让气血波动到形体,以健壮五体。当出微汗的时候,说明气血已经行至肌表,腠理已经打开,持续一段时间即可达到养阳的目的。过度出汗的剧烈运动,消耗的气血过多,虽然形体可以得到很多的营养,但消耗的精过多,不利于养生。所以内经谈到春夏养阳的时候,说可以“广步于庭”,即多走路;《伤寒论》谈到汗的时候,说春夏宜汗,又说凡是出汗,以全身包括手足小汗潮润为标准,不提倡“如水流离”的大汗。

大法,春夏宜发汗。...

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时出似漐漐然,一时间许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若病不解,当重发汗。汗多者必亡阳,阳虚不得重发汗也。

《伤寒论讲解-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2.2、一昼夜的波动变化

一昼夜的阳气波动,原理与一年的阳气波动原理差不多,所以人应白天工作,晚上休息。昼夜阳气波动幅度不如四季大,所以中医常用四季变化来举例。

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蔵,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尽管昼夜阴阳变化的幅度不如四时,但同样具有类似的运动规律。张介宾说:“人身之阴阳,亦与一日四时之气同。故子后则气升,午后则气降,子后则阳盛,午后则阳衰。”

《黄帝内经讲解-正邪消长的昼夜节律》

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素问-生气通天论》

2.3、月周期的波动变化

前述年周期,自然界阳气变化会引动人体的阳气变化。在内经中还谈到,一月周期,月圆月缺的变化会引动人体阴血的变化。

自然界海水受月亮的影响出现潮汐现象,人体内的津血等液态物质也有对应的潮汐现象。内经说,月满之时,自然界海水西盛,人体的气血波动于形体肌表,使肌肉充实,皮肤致密,毛发坚韧,腠理闭合,易生脂垢;月缺之时,自然界海水东盛,肌表血气不足,卫气消沉,肌肉消减,皮肤弛缓,腠理开泄,毛发摧残,肌肤纹理疏薄,脂垢剥落。

因此,月圆之时,肌表的气血充足,护卫能力强,邪气难以进入。反之,月缺之时,肌表气血不足,护卫能力弱,此时如有外邪侵袭,容易深入而爆发急病。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故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肌肉充,皮肤致,毛发坚,腠理郄,烟垢著,当是之时,虽遇贼风,其入浅不深;至其月郭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血虚,其卫气去,形独居,肌肉减,皮肤纵,腠理开,毛发残,腠理薄,烟垢落,当是之时,遇贼风,则其入深,其病人也卒暴

《灵枢-岁露》

天气温暖的时候,肌表气血的流动顺畅,适宜针刺调理气血。环境寒冷的时候,肌表气血的流动慢,不适宜针刺。这是“天寒无刺,天温无疑”。

月满的时候,肌表气血充足,针刺时无需用补法。月初生的时候,肌表气血少,针刺时不宜用泻法。月无光时,肌表气血过少,连针刺治法都不宜使用。

可以推论,环境寒冷的时候,即便月满也不适宜针刺,因为气血流动慢;月无光的时候,即使环境温暖也不适宜针刺,因为肌表气血过少。

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故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是以天寒无刺,天温无疑。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

《素问-八正神明论》

以上是内经提到的针刺法与日月的关系。从中应能体会出阴阳的特点。阳足,为热量足,气血流动快;阴足为津血的量大。就像前述烧水的例子,水火具足才能产生足够的气,火不足或水不足皆不能正常工作。

2.4、其它周期的波动变化

除了上述波动变化外,中医还有六十年周期的五运六气变化。太阳系五大行星,每年地球与五大行星的距离发生变化,各个行星对地球天气、地气也有一定程度的扰动。这种扰动可以对自然界的气候产生一定影响,也可影响地球生物的健康状态。好在其力度不算太大,如果是非常健康的人,其保持平衡能力强,受影响较小。而对于不健康的人,如果是虚证,其维持平衡的能力差,轻微的扰动即可以让其失衡发病;如果是实证,已经处于某方面失衡的临界点,在同类型扰动的加强下,也可能发病。如果疾病过重,这种扰动甚至可以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岐伯曰: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呜、腹支满,上应岁星。甚则忽忽善怒,眩冒巅疾,化气不政,生气独治,云物飞动,草木不宁,甚而摇落,反胁痛而吐甚,冲阳绝者,死不治,上应太白星。...

气相胜者和,不相胜者病;重感于邪则甚也。

《素问-气交变大论》

星体随年份变化影响天气、地气的情况是比较复杂的,内经中已经进行了规律总结,大约就是以六十年为周期,不同的年份对六气和五运各有不同的作用,或加强或减弱。光明教材《黄帝内经讲解-运气学说》是专门讲述这方面的知识,有兴趣的人可以自行参考。

此外传统文化中,还有风水中的三元九运一百八十年周期,《皇极经世经》的元、会、运、世十二万年周期,而佛学中的成、住、坏、空周期更长。这些波动变化周期已经超出普通人的寿命,不属于常规中医的内容范畴,也不在此处探讨。

2.5、小结

本节谈到了天体相关的各种波动变化,看似复杂,但是核心原理还是一个,就是能量与物质固、液、气这四大要素的平衡。天体的波动力量大多为一种干预因素,对一种或者多种要素有干预力量。

如果有利因素叠加在一起,对人就有很好的帮助作用。不利因素叠加的时候,就有很大的危害作用。内经《岁露》谈到,年、月、四季三个周期叠加,若某时三个因素皆对人有利,称为三实,此时人抵御外邪的能力非常强。若某时三个因素皆对人不利,称为三虚,此时外邪就非常容易侵入人体。三虚之时,即便没有其它致病因素,也可能出现暴病暴死。

有寒温和适,腠理不开,然有卒病者,其故何也?...

黄帝曰:其有卒然暴死暴病者,何也?少师答曰:三虚者,其死暴疾也;得三实者邪不能伤人也。黄帝曰:愿闻三虚。少师曰: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时之和,因为贼风所伤,是谓三虚。故论不知三虚,工反为粗。帝曰:愿闻三实。少师曰:逢年之盛,遇月之满,得时之和,虽有贼风邪气,不能危之也。

《素问-岁露》

对于这些波动中的一些不良干扰,如果人自身的正气强大、平衡控制力强,就可以抵御,反之若正气弱,则稍有干扰就会发病,甚至死亡,所以最终还是要回归“积精全神,修身养德,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