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自贡荣县。在中国西部陶都·荣县土陶创意园内,一澄工作室数10名土陶工匠,正在加紧赶制10月底需要交付的5000套“一澄文人壶”。静悄悄的工作间,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年轻的工匠们一丝不苟地拉坯、雕刻、上色,周围充满文化氛围的摆设,让人完全猜不到这里竟然是土陶文创产品的生产车间。
“一澄东坡文人壶”
“一澄东坡文人壶”
“这样大小的茶壶,我一天能拉五、六十个。”25岁的土陶工匠、拉坯组组长白雪涛一只手扶着正在拉坯的茶壶,另一只手用一把薄如蝉翼的小刀修饰着茶壶的外观。一天制作五、六十个茶壶并不稀奇,稀奇的地方在于,这些茶壶的尺寸几乎一模一样,误差不超过1毫米。然而,这只是“一澄文人壶”精细制作近70道工序中的一道而已。
白雪涛正在一丝不苟地拉坯
近年来,靠着文化赋能,荣县“荣州陶”文创品牌正迈上飞速发展的快车道。当前,荣县正鼓励和培育荣县陶艺术家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并给予政策扶持。对引进的艺术家个人及团队申报国家级、省级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吸引更多陶艺专家和技能人才入驻荣县,助力荣县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种创新 荣县土陶被中华文化赋能
白雪涛在职业技术学校主修的土陶专业,其练就的精湛拉坯技艺,让他成为一澄工作室的拉坯组组长。
“这道工序是文创土陶产品的形,下一道工序则是产品的魂。”国家高级美术师、陶瓷艺术家、土陶创意园首席艺术家刘勇介绍,拉坯成型后,艺术家会根据土陶文创产品的特点进行创作,然后交给雕刻组进行雕刻,并赋彩上色。
刘勇在工作室里练习书法
在雕刻组,24岁的组长唐瑞正在为《千里江山》系列储茶罐雕刻图案。“这80cm高的储物罐算是大件了,一般三天可以雕刻完成一件,像主人杯小件一天可以雕刻七、八个。”唐瑞一边认真雕刻一边说,雕刻是个精细活,考验眼力,也考验手上功夫,还考验对艺术作品的理解。
唐瑞正在雕刻
正在赶制的“千里江山壶”
“千里江山壶”
刘勇补充道:“这幅图是以北宋晚期著名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为蓝本,在土陶罐上进行再创作而成。需要雕刻师深刻理解作者的绘画主题、构图和用色,再创作的目的是要把图案与土陶的气质融为一体。”
目前,刘勇的“一澄工作室”已开发出五个代表性的土陶文创系列:“一澄东坡文人壶”“千里江山壶”“国宝熊猫壶”“荷花文创壶”“仿古柴烧壶”等文创产品。其中,“一澄东坡文人壶”要经过近70道精心创作工序,从炼泥、制坯、设计、创作、刻绘、浮雕、赋彩、晾坯、烧制、打磨,一直到包装等流程,让一堆普通的陶泥,变成具有艺术价值赋能的艺术品。它具有观赏、使用、艺术、收藏等多种价值。
“一澄东坡文人壶”
这样以文化赋能土陶产业的文创产品,过去在荣县从来没有。那么,这样的文创产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刘勇讲述了自己从构思到开发“一澄东坡文人壶”的故事——
“我一直很喜欢东坡文化,来到荣县后,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把东坡文化和荣县土陶相融合。”刘勇说,这三年,他去了20多次三苏祠,有时一个人逛,有时跟着旅行团听讲解,有时找馆长闲聊,还碰到过东坡文化民间的狂热粉丝刘建祥,据刘建祥说“甚至把苏东坡三次被贬的路,自费重新走了一遍。”
长达三年的时间,刘勇一直在试图融入到东坡文化中去,最终寻找到和荣县土陶相融合的灵感。“构思大概花了近2个月的时间,为‘一澄东坡文人壶’设计出了东坡文化的核心脉络,以10幅苏东坡的故事和诗句为蓝本,创作出‘一澄东坡文人壶’系列土陶文创产品。”
刘勇为何会风尘仆仆地从北京来到荣县,连续三个春节没回北京而在荣县度过,时刻都在思考土陶文创产品的破题之路?
时间回到三年前,在荣县县委、县政府多次真诚邀请下,刘勇携团队于2021年初来到荣县,县政府为其量身投资打造了集产品研发、教育培训、展示展销、交流体验为一体的土陶艺术空间——荣县土陶创意园暨一澄工作室。作为国家级著名艺术家的刘勇率团队入驻土陶创意园,希望能用文化和艺术为荣县土陶赋能,提升土陶产业的附加值、文化内涵和品牌影响力。
目前,已有17个工作室入驻土陶创意园,周晓冰、黄斌、谢晓迪、余剑宇、赵炎、詹坚皓、丁玉蝶、莫秀英、宋丽霞等一大批艺术家和土陶工匠,将国画、版画、漫画、蝶画等各种技法,在这里与荣县土陶碰撞出艺术的火花,为原本平平无奇的土陶赋能,给它装上了一对梦想的翅膀。
“一澄东坡文人壶”土陶文创产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一次交易 让荣县土陶身价有望暴涨10倍
“一澄东坡文人壶”横空出世后,大获成功,不仅受到业内人士赞誉,而且还借“中国艺术品金融化”的平台首次出海。
2024年4月28日,“中华文化数字资产北京发售仪式”在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文化金融服务中心举行。同日,“中华文化数字资产洛杉矶首发仪式”在中美企业峰会主会场举办。
两次仪式,首发的是同一款土陶文创产品——荣州陶《一澄东坡文人壶》1000套。作为首期发售的四个系列产品具备代表性的中华文化数字资产产品,在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和美国纽约数字资产交易所同步发售成功,这也是荣县土陶迈出文化资产数字化、国际化和金融化的重要一步。
“一澄东坡文人壶”
本来1680元/套的“一澄东坡文人壶”,上市当天价格飙升至2680元/套。根据业内人士估计,未来三年内价格可能飙涨10倍以上。证明了大家对这款文创产品的喜爱程度,证明了它的投资价值。
5月12日,在2024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暨第四届“中国财富大会”上,“中国财富文化出海行动”正式起航。大会上,刘勇携实物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已发售和拟发售的“一澄东坡文人壶”和“千里江山壶”“国宝熊猫壶”等五个系列产品,丰富的荣县陶土色彩和独特的一澄文人画符号深受现场嘉宾、专家和中外人士的喜爱。
多年来,这可能是荣县土陶飞得最高、最远的一次。穿上文化的新衣,作为荣县土陶崭新形象的“一澄东坡文人壶”搭上“中国艺术品金融化”的列车出海,应该是荣县土陶转型的一次标志性事件,意义非凡。
一种价值 让荣县土陶资源变得稀有
荣县的土陶能够实现如此多样化的创新和升级,这种底气,有一部分来源于荣县的陶泥资源。“荣县陶泥的色彩极其丰富,目前我们已经找到了八种颜色。”刘勇认为,放眼全球,荣县的陶泥资源都不差,应该算是全国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
相比四大名陶,荣县的陶泥价格还在洼地,储量也相对丰富。“四大名陶有的地方陶泥资源已经面临枯竭,原材料越来越少,对名陶品牌和产业的发展,影响是相对较大的。”刘勇介绍,荣县土陶产业发展空间大、后劲很足。
“上述四大名陶,有的地方陶泥越炒越贵,价格甚至已达数十万元/吨。”刘勇说,这对当地的陶产业发展、企业成本控制、市场定价机制等,都有较大的影响。
他认为,比起四大名陶,荣县土陶的历史同样悠久,陶泥的价格才仅仅百元/吨,对于丰富的陶泥资源,应该保护性开发,政府应该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对陶泥的开发、利用、保护进行规范,防止过度和破坏性开发,这样也有利于本土陶产业的长远发展。
一次转型 让荣县土陶产业“弯道超车”
“一澄东坡文人壶”的成功,不仅给荣县土陶带来了品牌价值和影响力的提升,也让许多产业投资人看到了转型升级的可能性。不少做传统土陶的老板纷纷找到刘勇,希望能通过文化赋能,给传统的土陶生意“镀金”。
“我们公司的定位主要做文创陶、生活陶、科技陶,当前传统土陶产业也遇到一些瓶颈,面临市场缩水、竞争加剧、价格和销量下降的情况。”贡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龚宗权说,但他看到“一澄品牌”供不应求的局面,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切入的细分市场。
贡陶科技与刘勇的“一澄工作室”进行合作,后者设计产品、文化赋能,前者进行工业化生产并开拓市场。他介绍,土陶文创产品和传统土陶产品的目标人群不一样,我们主要供应企业、学校、景点、家庭和个人等中端客户群,面向礼品市场,“这个市场潜力巨大,有待深耕细挖。”
而在荣县陶瓷协会会长、双龙陶业公司董事长刘世阳看来,刘勇老师引领下的土陶文创产品的确是荣县土陶转型升级的一个方向,但更多的是适合那些容易与文化相融合的土陶企业。“有几家做园林绿化陶缸的土陶企业,目前用文化赋能,得以顺利转型,因为他们的客户认可文化附加的属性。”
他认为,在传统土陶市场,比如泡菜坛、水缸、红酒发酵坛等产品线,客户相对文化赋能的认可度偏低,加上成本因素、规模化生产等原因,需要再寻找新的突破口。
“但文化赋能是产业做大做强的必然趋势,文化艺术陶的成功确实是荣县土陶转型升级的一次有益尝试,能够帮助带动文化类的中小土陶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甚至打开新的更广阔的市场。”
目前,荣县正拟出台文创陶产业发展扶持十条政策,正在征求意见。近年来,荣县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进一步推广“荣州陶”文创品牌,助力荣县文创陶产业发展。立足荣县丰富的陶泥资源,开展“荣州陶”全产业链保护与开发,力争招引更多国家级、省级陶艺大师入驻荣县,进一步丰富“荣州陶”文化内涵。
同时,持续参与中国财富文化出海行动,将“荣州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更智能化的方式实现文化出海,强化“荣州陶”文创产品作为中华文化数字资产产品在全球的交流与合作,提升“荣州陶”品牌价值与影响力,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