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016 人体运转机制概述(阳光是元气,精是液化气)

导学016 人体运转机制概述(阳光是元气,精是液化气)

00:00
22:26

导学016 人体运转机制概述(阳光是元气,精是液化气)

内容来源:李文强 《中医概念入门》gmzyjc.com/read/rm/summary.html

2、运转机制概述

2.1、基本原理

2.1.1、内环境平衡的基本原理

人体的要素包括精、神、气、血、津液、形、元气等,这些要素是如何配合形成适宜的体内环境呢?这个问题是中医的核心问题,也是学习中医的几大难点之一。

人体像一个温室花园,其保持温度的原理和北方家庭用暖气片进行烧水取暖有相似之处,我们将两者进行对比讲解。

为了容易理解,我们按照最简单的暖气的原理进行说明。假如有一个30平米的房间,在北方的冬天,房间想维持在22度左右的适宜温度。经过计算,需要一组暖气片来取暖,暖气片里的水是80公斤。然后用炉火给暖气片里的水加热。炉火用的是相当于60千瓦功率的煤气灶,由煤气罐中的液化气做燃料。有一个控制系统用来根据室温调节炉火的大小,以保证室温不会偏差太大。

这个例子中有几个指标需要平衡,缺一不可。

1、根据房间的面积,暖气需要提供一定范围内的热量。此热量过高则房间过热,过低则房间过冷。

2、根据所需的热量,暖气里的水量需要在一定范围之内。过少、过多都不能提供所需的热量。

3、炉火的大小需要在一定范围之内,过小则不能将水加热,过大则容易把水烧干。

4、煤气罐中的液化气要足够,否则不能提供足够的火量。

5、控制系统的控制能力要正常,在火量调节方面不能出现大的偏差。

人体这个房间要维持相对恒定的温度,维持体温就需要热量,热量由气、血、津液带来,其中血和津液相当于上面例子中的水,气相当于水蒸汽和被加热后房间空气。气、血、津液的热量由元气给予,元气相当于上面例子中的炉火,是原动力。元气由精产生,精相当于上面例子中的液化气,是人体的能源。神则类似控制器,起到管理调节作用。

从能量与物质的平衡关系角度看,阴指固液气三态的物质。阳指能量,这里指元气。从密度平衡关系角度划分,阳指气态物质,阴指固液态物质。这两种关系对应自然界的日地平衡和天地平衡。这两种平衡关系中,气态物质比较特殊,其在能量与物质的平衡关系中,为物质属阴;在密度平衡关系中,为气态属阳。

阴阳学说不仅认为阴阳二气是人体整个生命的根本基础,而且认为人体中的每一脏腑器官都有阴阳二气存在,这就是阴精和阳气。...

以阴阳概括某些生命物质和生命现象:营、血、精、津、液等有形物质属阴卫、气、神等生命活动为阳

《中医药学概论-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元气与气态物质容易混淆。两者的关系就像蒸汽机中火与蒸汽的关系。火作用于水而产生蒸汽,火虽然是原动力,但是最终起直接作用的是蒸汽。人体元气虽然是原动力,但是对组织器官起直接作用的还是气态物质。所以中医中常用气态物质代表某部位的功能。说某处气足,就代表其工作能力强。反之说某处气衰弱,则其功能必然下降。

固液态物质在两种平衡关系中皆属阴,所以阴虚就是固液态物质不足。又因为液态物质相对固态物质变化更敏感,所以通常阴虚指血、津液等液态物质的量低于正常范围,对应暖气里的水量不足。水量不足而火量不变的话,容易烧干,也就是阴虚火旺。这种情况会有一系列表现可供判断。调理方法是加水补阴了。

通常阳虚指元气的量低于正常范围,对应暖气例子里的炉火不足。火不足,则水烧不热,所以屋子寒凉。调理方法是调大阀门,让火旺起来,就是补阳了。当然此时必然会消耗更多原料,对于人体就是耗精。

如果阴阳都不足,对应暖气的水和火的量都不足,则需阴阳双补。

由此可知,气、血、阴、阳的不足是中医虚证的主要原因,其中气、血虚为轻,阴、阳虚为重,对应则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方剂。

阳虚者多兼有气虚,而气虚者易导致阳虚,气虚和阳虚表示机体活动能力的衰退。阴虚每兼血虚,血虚也可导致阴虚,血虚和阴虚表示体内精血津液的损耗。

《本草备要讲解-补益药》

补益的方法很多,在临证应用时主要针对气、血、阴、阳之虚而为补气、补血、气血两补、补阴、补阳等法。

《方剂讲解-补益剂》

人体任何部位都涉及到能量与固、液、气三态的相互作用与转化,所以这是中医理论中人体平衡的基本原理。

按:能量与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其实就是佛教所说之火、地、水、风,即四大。能量为火,固态为地,液态为水,气态为风。人体四大不调则生病,四大平衡则健康。

经说,地水火风,和合成人。凡人火气不调,举身蒸热;风气不调,全身强直,诸毛孔闭塞;水气不调,身体浮肿,气满喘粗;土气不调,四肢不举,言无音声。

《备急千金要方-诸论-论诊候第四》

身者,四大所成也。地水火风,阴阳气候,以成人身八尺之体。

《外台秘要-叙眼生起一首》

2.1.2、资源传递的基本原理

大自然有风云的流动,也有江河的流动,这种气体与液体的流动可以起到均衡自然界能量与物质的作用。

在人体要素中,气、血、津液等气液物质是流动之物,其流动可均衡人体的资源。血是营养身体器官的特别重要的液态物质。气是推动人体各项功能的直接动力。为了叙述方便,常用“气血”二字代表这种流动之物。元气能量之阳与物质之阴适度配合产生足够的气血,气血流动全身,使各处都可形成适宜的内环境。这些流动之物周行于全身内外、上下,即为人体的升降出入

体内具有营养、传导、联系职能的流动物质,气、精、血、津液等,是所有器官组织赖以产生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脏腑与脏腑之间,脏腑与器官组织之间整体联系的重要媒介。

《黄帝内经讲解-脏腑组织的内在联系》

脉有三部,阴阳相乘,荣卫血气,在人体躬,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遊布,津液流通

《伤寒论-伤寒例》

气的运动,称作“气机”。气运动的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它贯穿于生命过程的始终。若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一旦止息,也就意味着生命活动的终止。

《中医药学概论-气》

气血在全身的分配应尽量均匀,不同部位之间气血量可有一定的差异,但不能过大。自然界河流的流动可以调节相关区域的水分布。如果河流堵塞,则可出现上游水泛滥,下游干旱的问题。对人体来讲,升降出入失常,可造成气血分布不均的病证。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小大,期有近远,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

《素问-六微旨大论》

2.1.3、正邪基本原理

人体内到脏腑、外到皮肉筋骨,各种组织器官都各有其功能。正常行使功能需要其处于适宜的内环境中,而形成适宜内环境需要精、神、元气、天气、地气等要素都有合适的度。这些要素就是人体的正气。人体正气足代表各要素充足且配合协调,所以维持人体环境平衡、抵御失衡的能力强。邪气一词则包括所有破坏平衡的因素。其形态上,包括不该有的气态物质、痰饮瘀血等液态物质、不正常的固态物质、过度的能量以及各种毒素等等。其来源上,可能为外入也可能是内生。正气与邪气的关系其实就是维持平衡与破坏平衡的关系。任何位置,如果邪气的力量大于正气的力量,就会功能下降,甚至失去功能。

2.2.4、小结

本节所述三个部分的内容,是人体能够正常运转的基本原理,即:

1、全身各处的精、神、元气、气、血、津液、形都能适度配合,形成适宜内环境

2、流动之物能在全身上下、内外正常的升降出入

3、全身各处维持平衡的正气力量大于破坏平衡的邪气力量

其中以第1项内环境平衡最为根本,后2项是其保证条件。正常的升降出入能够给全身各处带来足够的资源。正气大于邪气,能够保证各处的平衡不被破坏。

中医认为疾病产生的机理都不出这三个方面,所以教材《中医药学概论》的病机章节,列出了三大病机:阴阳失衡、升降失常、正邪相争。

虽然疾病的种类繁多,其发生发展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但就其病变过程来讲,总不外乎正邪相争、阴阳失调、升降失常等三个主要方面。

《中医药学概论-病机》

2.2、资源的产生及流转大致过程

人体各处都需要气血,而这些资源是由饮食以及呼吸的空气转化而来,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导致正气不足,进而引发疾病。因此必须熟悉这些资源的产生、传递过程。

首先,按照资源的传递过程划分,人体可以划分为两大部分:资源使用者和资源生产者。

所谓资源使用者,指的是四肢、头部、感官、皮、肉、筋、骨等部位,简称为形体。这些部位本身不产生资源,主要是使用资源来完成人体运动、思维、感受以及护卫等功能。

形体指整个躯体而言,包括头面官窍、项背胸腹、四肢手足,是由五体(皮、肉、筋、骨、脉)有机联合,与经络的相互联属而成完整躯体。

《中医内科学-身形病证门》

所谓资源生产者,指的是胸腹腔内的脏、腑。脏、腑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和存储资源,供给形体来使用。当然脏腑本身也消耗资源。

如下图所示:

饮食、空气进入脏腑处理后,产生能量和物资,供给形体,用来进行各种生命活动。这是人体资源的大致流转过程。

下面分别说明。

2.2.1、脏腑

脏腑负责资源的处理与存储,其中脏与腑的功能可以进行一个大致的区分。

腑主导饮食的消化,从饮食中提炼出营养物质、水分、能源等,剩余的残渣排除体外。这个过程,中医称为“化物”,类似炼油厂从石油中提炼出各种有用的物质,剩余的沥青还可以用来铺设公路。内经说“腑化物而不藏”。

李东垣说:“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即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脾胃论》)

而脏则对腑提取出的精华物质进行存储、处理和分配,使其能正确的输送到全身。脏存储精华物质的功能,中医称为“藏精”,内经说“脏藏精气而不泄”。

五脏的主要功能是藏精气,而六腑则主要是传化水谷,排出糟粕。五脏的功能特点是“藏而不泻”,故“满而不实”;六腑的功能特点是“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满”。此处“满”是指精气而言,“实”是指水谷而论。

《中医药学概论-藏象-五脏六腑》

脏腑对比而言,腑的气态物质多,而脏的固液态物质多,所以两者之间,腑为天,脏为地。

2.2.2、形体

形体也包括固、液态物质和气态物质。固态物质包括皮、肉、筋、骨、脉的组织。液态物质包括血、津液、髓等。气态物质则包括自然空气、血和水的蒸汽等等,这些气态物质用宗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等名词描述,详细见后面章节。

固态物质正常需要其所在的环境正常。而其环境是由气、液等流动之物带来的能量与物资所维持。气、液之间,液态物质由气态物质统帅,即血、水等液态物质的运行由气态物质推动和维护,称为“气为血之帅”。所以形体健康以气的正常运行为主要因素。慢性疾病往往是以能量和气的失常为先导,逐渐波及液态的津液和血,再延伸至固态的形体组织。

“故治病以理气为先,而用药以通络为主。盖人之经络不通,则转输不捷,药不能尽其功。

韦协梦《医论三十篇》

另外,因液态物质与气态物质可以互相转化,所以血也是气的一个来源,称为“血为气之母”。人在意外大量失血的时候,气也跟随减少,需要补血兼补气。

2.2.3、通道

脏腑与形体之间的资源交互要有通道。元气、血、津液、气态物质各有其通道。

津液以三焦为通道,所以三焦称为水道。血以血管为通道,所以血管也可以叫血脉。气态物质以经络为通道,所以经络也可以叫气脉。

元气以三焦为通道,所以三焦也是元气通道。另外,元气是能量,作用于血、津液、气态物质,所以也可以说各种通道都携带了元气。

各种通道中,以经络通道为最重要,这是因为经络中运行的气态物质有统帅作用,可以带动血、津液的通畅。所以广义的经络系统包含了前面的三焦、血脉等通道。

通道的堵塞或其它异常,可使人体的资源分配,即“升降出入”出现问题。

2.2.4、小结

从部位角度看,脏腑与形体是人体比较大的一对阴阳关系。脏腑为阴,形体为阳。

脏腑为阴,负责将外界的饮食、空气转化为精气血并存储,像地,以五行划分,即木、火、土、金、水;其中脏为阴中之阴,腑为阴中之阳。因脏腑以固液态物质为根本,所以阴中之阴的脏为主。

形体为阳,接受脏腑传输来的各种资源,进行使用消耗,完成感受、思维、运动以及保卫脏腑等功能,像天,以六气划分,即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其中气态物质为阳中之阳,津血皮肉筋骨为阳中之阴。因形体以气态物质为主导,所以以阳中之阳的气态物质为主导,即经络通畅为关键。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素问-生气通天论》

光明教材的《中医药学概论》第二章为藏象,第三章为经络,就体现了这两者的重要性。脏腑为形体的根本,两者之间就像树根与枝干的关系。如果脏腑健康,形体有问题,病情相对轻。如果脏腑有问题,即便形体看似健康,病情也相对重。

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2.3、小结

中医治病的核心概念即“辨证论治”与“整体观”,两者分别对应本节的两项内容。

“基本原理”中谈到维持人体平衡的几个重要方面。若这些方面有问题,即为“证”。分析具体失衡情况,并给出对应调节方法,即为“辨证论治”。

“资源运转”中谈到的内在脏腑产生要素供给外在形体,因此在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时候,需要考虑这种因果关系。不只着眼于一处的病证,还能够整体考虑要素的产生与传递关系,寻找真正的根源问题,即为“整体观”。

3、小结

本章先介绍了一些基本概念,然后对人体运转的机制做了概括介绍。

人体作为一个小自然,与大自然对比理解的话。

大自然的日地平衡,即能量与物质的平衡关系。此平衡在人体为人体元气能量与人体物质的平衡,对于维持人体小自然环境温度至关重要。

大自然的天地平衡,即气态物质与固液态物质的平衡。此平衡在人为人体气态物质与固液态物质的平衡,即气与血、津液的关系,对于人体各种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还有大自然的气、液流动平衡。此平衡在人体为气血的升降出入,对于人体要素的整体均衡至关重要。

此外,人体还需考虑内在脏腑产生资源总量与外在形体消耗资源总量的平衡。

以上几种主要平衡关系,中医皆用阴阳概念来表达,如不能清晰理解其内在机理,则容易产生各种误解。


下面要对几种要素的产生、流转与分配做更详细的叙述。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