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010 天地的概念与气交之地(地表上下的生命繁荣区域)

导学010 天地的概念与气交之地(地表上下的生命繁荣区域)

00:00
06:41

导学010 天地的概念与气交之地(地表上下的生命繁荣区域)

内容来源:李文强 《中医概念入门》gmzyjc.com/read/rm/summary.html

1.2、天地的概念

天地指的是我们生存的自然界。

天地实际上是对地球上生命产生和生物生存的各种必要自然条件,如阳光、温度、空气、水分、食物等的概括。

《黄帝内经讲解--天地形气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

天指的是无形的大气,也可以理解为大气层。地指的是有形的大地物质,可以理解为地球的实体。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密度。密度大而下降的物质叫浊阴,形成大地;密度小而上升的气体属于清阳,形成天空。

《内经》认为天是由轻清上浮的阳气积聚而成的,故属阳;地是由重浊下沉的阴气凝结而成的,故属阴。地浮悬于太虚之中,天包裹乎大地之外,所以说天气主外,地气主内,这反映了古天文学浑天说的先进认识。

《黄帝内经讲解--阴阳分主内外、虚实的规律》

天气包含空气的能量,比如空气的热能或者动能(上升、下降、横向流动)等等。地气包含有形物质的能量,比如泥土的温度、河海的流动、山丘的形成等等,地气虽然主静,但是这个静是与天气的强烈运动对比,相对安静,而非绝对的静止不动。

这样大家就可以理解内经说的“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阳化气,阴成形”、“清阳为天,浊阴为地”等等概念。

天地是以地面为界限。比如水在地下以液态存在的时候,就算地气,一旦气化为水蒸气,离开地表,就可以算为天气的一部分。再比如土,以固态形式存在于地面就算地气,一旦被风吹到空中,成为漂浮的灰尘的时候,就算天气的一部分。反之,空气以气态的形式在空中是天气,如果其存在于土壤的缝隙之中或者溶解于液态水中,就算是地气的一部分。

以煮菜这件事做比喻的话,煮菜时,菜与水为浊阴,蒸气为清阳。两者类似自然界的大地与天空。

这里地气的理解是一个难点,很多人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的时候理解不了地气是什么。大家想象冬天的时候,大地冰封,泥土冷硬;到了春天,大地解冻,泥土开始变得潮湿。泥土由冷硬到温软的过程,或者水温由冰冷到温暖的过程,就是大地能量变强、地气变得活跃的一个现象。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阳可以把物质转化为精微之气,以促进万物的生长;转化为动力,以促进人体的生命活动,所以称为“阳化气”;“阴”,指有形可见的物质(如精、血、津液等),它可以充养形体组织,有促进万物成长壮大的作用,所以又称为“阴成形”。

《黄帝内经讲解-阴阳学说-(十二)阴阳的性质和作用》

《内经》认为天和地的相互作用,是自然界运动变化的重要原因,在天的无形之气与在地的有形之质相互交感,相互作用,于是化生万物。因此,天地是化生万物的物质基础,是生命的起源。

《黄帝内经讲解-五行学说-(三)天地形气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

帝曰:地之为下否乎?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帝曰:凭乎?岐伯曰:大气举之也。...

《黄帝内经-五运行大论》

1.3、气交之地—地表上下的生命繁荣区域

天气、地气包含了整个地球和地球外面的大气,是非常大的区域。

而动植物生命的繁衍区域,主要处于地表上下的一定范围内。这个区域是天气和地气的交接处,同时受二者影响,称为气交之地。

就像前面说的房间的例子,空调、暖气附近都是不适合居住的,因为过热或者过寒,只有中间的部分是温度合适的,适合居住。但是这两个过热过寒的地方是有存在的必要的,有了他们才能给中间部分提供合适的温度。

同样天地的存在也是为了让气交这个位置形成适合生命生存的自然界。在这个区域生存的各种动植物生命,都需要从大地和天空获得必要的物质和能量来维持生存。

岐伯曰: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气交。

帝曰:何谓气交?

岐伯曰: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

故曰: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此之谓也。

《素问-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

《素问-阴阳离合篇第六》

为什么称为中运?

是说五运之气经常处于天气和地气之间,故称中运。天气和地气上下相交之处,所谓“气交之分”,相当于大气的底层,是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中的位置。《素问•六微旨大论》说:“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

《黄帝内经讲解-运气学说-五运》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