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努力越卑微?印度处处以中国为敌,为何中国却从未将印度视为对手?

越努力越卑微?印度处处以中国为敌,为何中国却从未将印度视为对手?

00:00
16:27

印度,一个令人无语的国家。

公元1415年,葡萄牙恩里克王子派出船队探索加那利群岛,拉开了大航海时代的序幕。

彼时的葡萄牙为了绕过伊斯兰世界获取更多的东方香料,甚至《马可·波罗游记》中描绘的遍地黄金,对未知的大海开始了勇敢的探索。随后西班牙也紧随其后,并发现了新大陆,彻底改写了世界历史。

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开拓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虽然财富最终在两国手中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却带动了欧洲各国的陆续崛起,尤其是英国,在继西班牙之后建立了更为庞大的“日不落帝国”后,更是掀起了工业革命的浪潮,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随后美国和德国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进程,将人类文明带入电气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深刻改写世界格局的同时,也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爆发。

而今,随着5G等新技术的应用,第四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

从葡萄牙、西班牙到尼德兰、英国、法国,再到德国、美国。我们不难发现,生产力水平越高,需要的体量也越大。比如葡萄牙和尼德兰疯狂争夺商路、控制交通要道时,几百万的体量足矣;待到英法等国向殖民地内陆进发,有了更大的原料和市场需求,于是必须要千万级别的体量;等到美国和德国崛起,尤其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爆发后,没有上亿人的体量不足以支撑大国雄心。

所以,当地第四次科技革命到来,随着产业整合以及人才需求的爆炸式增长,10亿价格的人口体量才能堪大任。

而世界上超过10亿人口的大国,唯中印两国而已。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认为中印两国同处东方的亚洲,除了人口接近,两国还都是四大文明古国成员,近代更是都遭遇了西方列强的殖民,并在二战后才取得了民族独立。所以,随着英国作家戴维·斯密斯的“龙象之争”,西方国家越来越喜欢拿中印两国相提并论。

关于这一点,印度并不认同,虽然印度自认为和中国是一类国,两国甚至有“平行崛起”的趋势,甚至不惜拿20年前的孟买“勉励”上海。但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在未来世界的金字塔尖,不可能并存两个大国,所以印度更愿意将中国视为对手。

巧合的是,中国对“龙象之争”也不感冒,但却从未将印度视为一生之敌。

这让印度非常上火,要知道,印度作为有声有色的超级大国,比美国还多了个“有声有色的”,不仅分量十足,而且还愿意屈尊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一较高低,但对方却如此给脸不要脸,实在是气的人想尬舞。

不过,说中国不给面子也不完全对,事实上中国也是曾经将印度当成对手的。还记得1962年,那是一个冬天,毛主席询问对印反击战一线指挥官,即西藏军区司令张国华:“听说印度的军队有些战斗力,我们打不打得赢啊?”

毕竟上一次中印交手还是在1300多年前的“临时工”王玄策横扫天竺,毛主席对“改头换面”的印度并不太了解。然后张国华说了一句事后忍俊不禁的话:“打得赢,印度精锐部队大概相当于国民党的中等部队,请主席放心!”

然后,中印战争在1962年10月20日全面打响。

战争是惨烈的,更是一边倒的,在早已忍无可忍的解放军如猛虎下山之势发起反击后。昔日咄咄逼人的印军一触即溃,不仅别出心裁地跑出了非洲角马迁徙的队形,更保持了全副武装集体马拉松的吉尼斯纪录至今。

虽然尼赫鲁撕下“不结盟”伪装,疯狂从美苏以等国进口武器,甚至请求美国航母开入孟加拉湾,但印军的失败比山体滑坡还惨烈。而在苦心孤诣的侵略战打成首都保卫战后,新德里更是一片恐慌,一窝亡国灭种之相。

而这场被西方媒体称之为“热刀切黄油”的战争,也让印度彻底掉下了第三世界领袖的神坛,尼赫鲁更是在惊魂甫定中中风偏瘫后郁郁而终。

虽然中印战争对中印两国而言规模都不算大,时间都不算长,却深刻改变了两国的态势。

对印度而言,因为独立靠的是“印巴分治”的一纸协议而不是惨烈的革命或战争洗礼,印度的统治阶级相比于英属印度根本就是换汤不换药。

英属印度时期,英国为了维持对英属印度的统治,积极拉拢土邦领主等精英“共治天下”,结成“统治者联盟”。

而大量印度精英在抱着英国脚踝看到了西方世界的“美好”后,萌生了“翻身农奴把舞跳”的思想,并最终在1885年成立了印度国民大会党。虽然国大党本质上是印度买办阶层,是英属印度的既得利益者,根本不敢放手发动群众,只能进行甘地那温和的“非暴力不合作”,企图欢迎英国殖民者的良知,让他们羞愧而滚。但英国还是对这种不好的迹象进行了积极的应对,那就是在1906年扶持了全印穆斯林联盟,作为掣肘国大党的力量。

随后,随着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矛盾的激化,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势同水火,印巴分治逐渐有了雏形,英国虚情假意的“统一印度国”思想根本就难以成行,于是印巴分道扬镳。

事实证明,印巴分治导致的民族仇杀,是印度立国以来最激烈的“战争”。

由于印巴分治以“宗教”为分野依据,所以印度体量大得惊人,再加上尼赫鲁积极利用个人和家族威望解决了大部分土邦,迫使其加入印度,印度的“准王者”开局令其它第三世界国家,包括中国都望尘莫及。

鉴于大家都是英属印度时期的好同事,所以恢复英属印度版图不过分吧。而因为尼赫鲁早在印度独立前就为印度定下了“印度要么有声有色,要么销声匿迹,中间路线不能令我满意”的“印度梦”,印度有什么理由不更进一步,将阿富汗、青藏高原、缅甸等收入版图,建立所谓“大印度联邦”?

所以尼赫鲁不仅想了,而且做了。根据英国佬故意埋雷,留下东西巴基斯坦对印度“掐头去尾”的尴尬结局。印度不等不靠,刚建国就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打成了一片。

第1次印巴战争的结局,是克什米尔被印巴瓜分,印度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被斩断了一半。

虽然1971年第3次印巴战争中,印度声东击西肢解了巴基斯坦,扭转了被东西夹击的尴尬命运,但印度已经失去了消灭巴基斯坦并一统南亚的可能。

因为62年战争后,虽然印度常年叫嚣“印度再也不是62年的印度”,爸爸再打我一次的愿望极其强烈,但印度不得不面临的局面是:

中印边界在62年后被再度确定,占据边界制高点的我们,对印度形成了居高临下的压迫态势,印度为此不得不常年保持人数超过15万的山地部队;

中国的影响力得以延伸到南亚,并和巴基斯坦情比金坚,中巴的志同道合,确保了巴控克什米尔成为连接中巴的“桥梁”,以及将印度彻底封死在南亚次大陆的“高墙”。

可以说,一场中印交锋,印度从此告别了北上的可能,而鉴于缅甸从来对印度不屑一顾,东北六邦印度都感觉有心无力,美国更是将印度洋等大洋据为己有,对所谓的“印度之洋”嗤之以鼻。所以62年的战争,可以说打断了印度的脊梁,阻碍了冲出南亚的世界大国梦,从此只能做一个蜗居在南亚次大陆的地区强国。

这样的印度,真的配做我们的对手吗?对此印度并不同意,毕竟印度起点比我们高,国际环境更是比我们好。

由于印度独立后高唱不结盟,在美苏争霸的大环境下,既是美国围堵社会主义阵营的缺失一环,更是苏联冲破资本主义阵营封锁,尤其是走向印度洋的重要窗口。

所以,为了拉拢印度对抗彼此,美苏两国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尤其是相对弱势的苏联,在赫鲁晓夫时代捷足先登,而尼赫鲁建国之初也以社会主义国家自居,所以苏印关系心心相印,时至今日印度的万国牌武器中依然超过70%为俄国制造。

为了笼络印度,苏联对印度进行了不逊于新中国的经济支持,印度的工业化也是苏联一手操办的。

但问题是尼赫鲁大地主出身,没有基层工作经验不说,从内心更没有放弃眼前利益,与所在阶层决裂的决心和勇气。所以指望解决大部分土邦的尼赫鲁向自己的阶级开战,身先士卒地掀起土地革命,为工业化铺平道路,那是割肉剜心、痛不欲生。

而作为种姓制度的既得利益者,尼赫鲁们就更不愿意彻底废除种姓制度为工业化释放人口红利了。

没有土地革命,工业化就是空中楼阁,印度那30年磨不出一剑的光辉战机,自家陆军都深恶痛绝的阿琼坦克,以及还没服役就快退役的国产航母,无不在诉说着印度工业化聊胜于无的悲哀。

纵观世界各大国,工业化只是入门,美国的去工业化,前提是建立了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阵营和国际市场,但印度是个连南亚也出不去的国家。

某种程度上说,印度被美俄争相拉拢的好人缘,恰恰是印度注定不能崛起的最好反证。再加上印度人傻钱多不得不高价买武器的特点,美俄等国的军火贩子看印度更比亲儿子还亲。

中印战争后,张国华曾说:“我从军33年,从未打过如此轻松的仗”。庞国兴也说:“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在我们看来,62年后的印度更像是那头“闯”入贵州的毛驴,不仅底细被摸得一清二楚,处境更是无地自容。

而证明我们实力的,不是62年的中印战争,而是1950年的抗美援朝,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将以美国为首的17国联合国军打翻在地,将其赶回三八线并迫使其签订停战协定后,新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升,昂首进入五大国之列。

而后的新中国,经历了美国的20年封锁,苏联的20年威胁,对抗的都是超级大国这样的体量,印度何德何能能与美苏相提并论?

事实上,印度的战斗力天花板,也就是和巴基斯坦打个平手。而在3次印巴战争还是解决不掉巴基斯坦后,印度高层经过冥思苦想,创造性地提出了“核武器在手,巴基斯坦算个球”的方针,偷偷摸摸地开始了核武器的研制。

结果是喜人的,在1974年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后,印度在短短24年后突然宣布成为拥核国家。

印度的拥核,出乎各大国预料,更让“近墨者赤”的巴基斯坦深受鼓舞,从此这个连饭都没怎么吃饱的国家用长达15天的时间实现了核武器从无到有、从有到有的突破。

而后,巴基斯坦不仅出版了中文说明书为向中国推销做准备,更将射程常年稳定在2000多公里,而且始终情不自禁地对着新德里、孟买、加尔各答、班加罗尔等地。

印巴拥核带来的南亚核平衡,也让印度彻底失去了冲出南亚的可能。

而印度因为几十年如一日的倒行逆施,早已在南亚次大陆人神公愤,除了被生吞活剥的锡金和不得不唯命是从的不丹,连尼泊尔都越来越不把印度当干部了,于是中巴形成的双面打印局面正在演变成3D打印的局面。

所以,印度再上蹿下跳地挑衅,也改变不了其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命运,这比种姓制度来得更“坚如磐石”。

所以,当前的中国,并未将印度视为对手。对于我们而言,解决宝岛和东海南海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并最终冲破岛链,是我们最重要的任务。

而北方,也是我们要重视的地区,最后才是西南。而西南方向的问题,早在62年战争就基本解决了。

因此,在印度迫切想要报当年的的一箭之仇时,我们却并不着急,反而有点儿闲庭信步之意。

而这一切,都是当年伟人的高瞻远瞩和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功劳,向英雄致敬!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