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和北上,两个人的交错与成长

南下和北上,两个人的交错与成长

00:00
10:53

回京两年多,胡新宇仍然会想起神农架深山里的村庄和农家小院。

4年多前,通过南水北调对口协作的人才交流项目,胡新宇从北京门头沟出发,到神农架林区政府任职交流,负责当地生态保护和文旅产业的发展。对胡新宇来说,这更像是一场学习之旅,千里之外的神农架,和北京门头沟,是如此相像。一样的群山峻岭之地,一样的生态转型之路,一样的产业发展之痛。胡新宇为神农架带去了许多新的东西,他自己也被神农架一点点改变。

走进神农架的门头沟小院

2020年7月,胡新宇第一次到达神农架,这个传说中的“野人”出没之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神秘,反而有点似曾相识,胡新宇工作的北京门头沟区,和神农架林区都经历了从资源型产业向生态产业发展的艰难转型。

神农架曾经以木材、矿产、小水电等为主要产业,但如今,已经是一个全域旅游的区域。而在去神农架之前,胡新宇恰好在门头沟区文旅局工作。

作为南水北调的水源保护地之一,神农架水源核心区的众多居民在生态移民后,都经历了艰难的产业转型。胡新宇刚到神农架的时候,发现这里的村民,几乎每家都有客房接待游客,旺季的时候,每家都能客满。但即便如此,这里能提供的,仍然是最初级的服务,大部分停留在“农家乐”的状态。

在北京,传统的“农家乐”正在快速消失,随着消费的升级,精品民宿已经成为普遍的潮流。打造精品民宿需要更多的投入,但收入也更高。

和京郊以北京市民为主的旅游不同,神农架的游客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是全世界,这个早已名声在外的地方,其实更有服务和消费升级的基础。

2020年,门头沟打造的“门头沟小院”已经初见成效,胡新宇把门头沟的做法推荐给了神农架的人们,他带着神农架的经营者们一路北上,考察浙江、江苏等地的民宿,最后到达北京门头沟后山区,看这里的人们怎样打造民宿。

这样的调研和考察,经历了数次,回到神农架的人们,也开始逐渐改造自家的民宿。“窗户改大,开窗见山,居住体验更好了。两间房合一间,数量少了,但价格起来了,农民的收入反而提高了。”胡新宇说。

同样的改造还有许多,从一间客房,到一条街道,从一个村庄,到一个小镇。

一场跨越千里的学习之旅

神农架位于秦岭山系,大巴山的余脉,南北地理分野之地。门头沟位于太行山余脉,过去数千年的农牧交错带上。

一场南北之间的协作,让两地有了更多的交流。

2023年1月,在神农架工作的卢琳,同样在南水北调对口协作的人才交流项目中,从神农架来到北京门头沟,进入门头沟区农业农村局,进行了1年的任职学习。

从神农架到门头沟,卢琳同样发现,两个远隔数千里的地方,有着如此相似的发展路径。1年中,她走过门头沟山里的许多乡镇,她发现,尽管这里的文旅产业起步比神农架晚,但发展的理念远比神农架更贴近市场的需求。

“在神农架,旺季和淡季区别明显,每年夏天的旺季,不管酒店还是民宿,几乎都供不应求,但到了冬季,就会显得非常安静。”卢琳说,“门头沟则不同,从春到秋,从夏到冬,一年四季都有独特的活动和内容,吸引游客前往。而且对自身的定位也非常清晰,不论是徒步运动,还是山地自行车等山地运动,不论是近郊微度假,还是山地旅游等品牌的塑造,都投入了巨大的精力,所以发展也非常快。”

在神农架林区,卢琳曾长期从事脱贫攻坚的工作,熟悉林区的每一个乡镇和村庄。脱贫攻坚收官之后,卢琳转到神农架林区大九湖镇工作,她所面临的是在生态涵养区和水源保护地,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同时,让生态资源更合理发挥作用,变成农民增收的资产。她觉得,北京门头沟的许多做法,其实都可以学习和借鉴。

“大都市周边的乡村振兴与发展,与神农架这样的中部山区不同,但理念是相通的。”卢琳说,“神农架也有自己的优势,即更加丰富的生态资源、物种资源,还有更广阔的市场。学习新的发展理念,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发挥这些优势。”

在最艰难处境中重新出发

在北京门头沟的1年中,卢琳遇到了一场当地多年来最艰难的自然灾害,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

在门头沟,卢琳参加了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的工作,亲眼看到了自然灾害对这个山区造成的创伤,也看到了这个革命老区在灾后努力恢复、重建家园的故事。

位于斋堂镇的沿河口村,是一个长城下的古村落,卢琳在这里考察过许多次,灾前和灾后都有。洪水后,沿河口村启动了整村搬迁,当年12月开工,以装配式房屋建设的方式,避开冬季建房的困难,在60天中,完成了新村的建设,第二年1月30日,已经正式交房。

“交房的时候,我也去看了,很震撼,新村很漂亮。”卢琳说,“更重要的是,在两个月的时间中,从头到尾完成了一座新村的建设,在灾后重建和恢复中,门头沟人民展现出的精神令人动容。”

就在几年前,到神农架工作的胡新宇,也同样遇到了当地最艰难的时刻。从2020年到2021年,这个知名的旅游区,正在一点点复苏。

最难的是冬季旅游。尽管处于中南地区,但神农架最高海拔3106米,冬季依然寒冷,而且缺乏合适的旅游项目。为此,胡新宇回到北京,寻找新的助力。最终,在神农架引入国际滑雪项目,借助北京冬奥会带来的冰雪热潮,打造成南方地区最大的滑雪场。当年冬季,这里就成为国家大众冰雪节的湖北分会场。

在山区建设冰雪项目,滑雪场只是最终的呈现,要想让冰雪运动真正发展起来,还需要大量的配套设施,尤其是道路的建设。冬季结冰的山间公路尤其难行,要让游客、运动员们顺利到达,需要做许多新的工作,胡新宇他们最初采用道路加热和购置大型除雪铲冰设备的方式,加快冰雪融化,让道路畅通易行,同时加快配套设施和管护体系的建设。如今,当地山区的冬季道路已经足以保证随时畅通。

两个生态涵养区的新交情

2023年,神农架高铁开通,那时候,胡新宇已经回到北京近两年。但开通的那一刻,他仍然有买一张票、再去一次的冲动。

两地的交流仍在持续。数据显示,南水北调对口协作10年,门头沟区和神农架林区互派干部双向挂职交流27人次。更多的人才培养也还在进行,10年中,通过北京市相关机构,连续举行了众多培训活动,接受培训的人员中,有干部、教师、医生、文旅从业者等,一共1500多人次。

在人才之外,农文旅产品之间的交流,也在变得更丰富和深入。胡新宇曾经将神农架的特色农产品、矿泉水和中药材带到北京,而如今,当地的餐饮、文旅等,也更多地出现在了北京市场上,“门头沟有深厚的农业文化和历史遗迹,神农架也是如此,这里是传说中神农尝百草的地方,当地药材资源丰富。我在当地工作的时候,曾经参加过当地的道地药材产业和康养产业的发展。如今,这些产品,在北京市区和门头沟区同样可以看到。”

2024年6月,卢琳再一次来到北京,参加南水北调对口协作10周年的活动。仅仅隔了半年,门头沟已经和她离开时大不相同,山间公路已经修复,待客的小院整理一新,小院的戏台上,锣鼓声再一次回响在山间,当初被淤泥淹没的农田,也重新长出了庄稼,开花结实。卢琳觉得,不论是门头沟,还是神农架,在经历了艰难的转型和重生之后,都在变得越来越好,门头沟小院里的大戏、神农架山里的珍禽,它们都一度消失过,但如今,都回来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