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辉波《听见光》新书发布会在汉举行,灵感来自云南盲人小提琴家张哲源

舒辉波《听见光》新书发布会在汉举行,灵感来自云南盲人小提琴家张哲源

00:00
05:19

7月1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武汉市文联副主席、知名儿童作家舒辉波《听见光》新书发布会暨作品研讨会在武汉举行。

舒辉波。图/受访者供图

【1】“让儿童文学创作回归儿童本位”

来自高校、文学界、出版界的20多名专家学者对作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湖北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蔡家园、武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章建育表示,以舒辉波为代表的一大批青年儿童文学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突破旧有的文学传统和书写藩篱,勇于探索全新的创作题材和表达方式,推出了一部又一部既扎根于现实日常、同时又具有开拓意识的作品,在全国和各地的文学评奖活动中屡获佳绩,正在树立起武汉儿童文学创作的新典范和新榜样,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儿童文学阅读提供了高质量的价值引领和精神滋养。

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叶立文认为《听见光》“干净”。他表示:“这部作品和当代文学的叙事传统不一样,我们当代文学的叙事传统,最常见的就是暴力、苦难等主题,但这部作品相比之下特别的干净,这很符合我对舒辉波的一贯印象——温润、得体,这种温润得体就是我们当代文学里特别缺乏的一种品质。”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武汉作家协会副主席周新民从儿童文学创作回归儿童本位这个角度肯定了这本书,认为它是贴近儿童的写作。同时他还提出了一个特别的观点,认为这部长篇非虚构小说的情感体验非常有特色。他说:“文学作品不是讲道理,是以情动人,这才是核心。”

研讨会现场。图/九派新闻 李杨

【2】被云南盲人小提琴家张哲源真实经历触动

发布会上提到,舒辉波是受到云南盲人小提琴家张哲源真实经历的触动,花费三年时间,完成了《听见光》的写作。他用非虚构的方式塑造了真实鲜活的人物,不仅展现了张哲源追逐梦想、顽强生长的历程,更以细腻的笔触绘制了一幅时代画卷,流露社会文明进步所带来的温暖力量。

张哲源,1991年生于云南,自幼在昆明市盲哑学校接受教育,12岁开始学习小提琴,19岁成为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小提琴手,参与国际巡演并在亚洲残疾人运动会闭幕式上担任小提琴独奏。2015年,他考入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音乐学专业,后来取得英国谢菲尔德大学音乐表演硕士学位,回国后在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任教。

江汉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张贞教授在研讨会上也肯定了这本书如何以平等的角度,构建了一个残疾人真实的生命世界。

她说:“作家是立足于真正的个体,将叙述重点放在了张哲源本人的构建上。因为无论是身体健全者还是残缺者,每个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面对主体建构这一人生命题。当作家把张哲源的人生经历和这一命题紧密相连时,也就找到了一个能够引起所有人共鸣的平等叙事密码。”

张贞认为,作者正是由此出发,没有放大张哲源的孤独和苦难,而是将其经历过的所有困难和挫折、绝望和爱、希望、梦想融为一体,成就了一个真实可信又充满魅力的形象主体。“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张哲源从小被姑妈和奶奶的爱所滋养,也能看到奶奶、爷爷之间、爸爸妈妈之间无法调节的紧张关系,看到张哲源求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又一个良师益友,也看到他被人骗钱、走弯路多个关键词,这些复杂的人和事构成了哲学所身处的真实世界。在构建这个真实世界时,《听见光》没有把它简单的区分为二元对立的规则体系,而是坚持让张哲源用赤子之心去处理所有他者的存在。”

【爆料】请联系记者微信:linghaojizhe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