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最大的悲哀:把顺序弄反了

上班最大的悲哀:把顺序弄反了

00:00
12:14

波兰作家莱蒙特说:“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秩序各就各位。”


工作也是如此。


很多人在职场中每天忙得焦头烂额,却还是没做出什么成绩。


归根结底,就在于顺序出错了。


抓不住上班的重心,一味往错的方向使力,结果只能是越努力越心酸,越奋斗越无力。


想要事半功倍,一定不能把工作的顺序搞反了。

 01


错序一:把个人情绪放在第一位,解决问题放在第二位。


网上看过一个有趣的段子:

职场中,你会沟通,加10分;
会合作,加20分;
有资源,加50分;
但如果你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好意思,扣100分。

很多时候,阻挡你前进的不是能力不足,而是情绪不稳。


人一激动,气血上涌,就容易把事搞砸了。


作家李筱懿曾经在书中分享过自己的一段经历:


26岁时,她在一家公司任广告部门副主任。


一次,她遇到了一位很重要的客户,如果签下合同,她当月业绩至少可以提升50%。


为了拿下这个客户,李筱懿经常在深夜改稿,废寝忘食地调整其中细节问题。


可方案改了几十遍客户都不满意,李筱懿心里也越来越憋屈。


一次电话沟通中,对方又开始挑方案中的毛病,指出来有几处还需要改正。


想到自己那么辛苦,对方却毫不在意,李筱懿再也忍不了了。


她在电话里大声对客户嚷道:


“你的要求特别没道理,你也特别变态,别以为甲方了不起,我不伺候了!”


说完,她狠狠摔掉电话,觉得太过瘾了。


然而很快,她就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了代价。


那位客户把她发火的事当成段子一样讲给同行,一传二、二传三,没过几天,这件事就在圈子里闹得沸沸扬扬。


这下子,不仅李筱懿个人的名声变差了,甚至影响了公司的声誉。


公司领导也痛批了她一顿,她直接陷入了职业低谷。


作家胡夫兰德说:世上一切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功败垂成的,往往就是过度的情绪。


职场中,最忌讳的就是带着情绪去工作。


跟着一时的心情走,被不理智冲昏了头脑,小问题也会变成大麻烦,让你难以脱身。


成熟的人,都不会轻易发脾气。


因为他们知道,每一次的情绪化,都有其要付出的代价。


无论在哪儿上班,请收起你的玻璃心。


脸皮厚一点,把心放宽点,难听的话别入耳,遇到挫折别摆烂。


能尝到工作甜头的,永远是把做事放在第一位的人。


02


错序二:热衷于人际往来,忽略个人提升。


看过一个春晚小品,叫《投其所好》。


女科长马晶晶是个马屁精,为了拓展人脉,她绞尽脑汁,在领导的爱好上狠下功夫。


但她的个人能力却一塌糊涂,上班不是摸鱼就是睡觉。


结果就是,巡察组发现了她在职期间的不作为,免除了她职务。


直到此时她才明白:


一个人如果自己没实力,无论多高的圈子,多牛的人脉,也不能为自己的事业助益。


《沧浪之水》里的丁小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他一没学历,二没家底,却一直妄想攀上厅长的关系。


于是,他就整天跟在老厅长后面,像狗皮膏药一样,抢着为其端茶倒水,忙前忙后。


本以为和厅长搞好了关系,下一个升职的肯定是自己。


但老厅长直到退休,也没给他谋得点实在的利益。


而同事池大为,从不屑于拉拢人脉,工作多年,他一门心思都花在了自己身上。


别人上班喝茶闲聊,他专心看业务书、写文章、申报国家课题;


别人抱怨工作无聊,他趁着闲余时间学习日语、考博士。


几年下来,他的能力更突出了。


没过多久,他的才能就被老厅长发现,他也成功继任,成为几十年来厅里最年轻的领导。


培根曾说过:“最近的捷径,通常是最坏的路。”


一个人越是投机取巧,越是容易弄巧成拙,越是急功近利,就越容易走上歪路。


以实力论高低的世界里,提升自己才是王道。


拼人脉,不如拼自己。


恪守本分,一步一个脚印,把专业能力提上来。


等到你做出成绩,升职加薪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03


错序三:计较眼前小利,忽略长远发展。


曾在网上看到一个提问:


“作为过来人,你有什么建议给初入职场的年轻人?”


其中有一个高赞回答,说道:

永远不要只盯着钱看。


因为人生绝大多数的财富,都是中年以后赚到的。


比赚钱更重要的是,让自己保持值钱的能力。

工作说到底,靠的都是厚积薄发。


如果你只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想的都是赚快钱、走捷径,注定会被时代淘汰出局。


知名高尔夫球运动员泰格·伍兹在读初中时,有个常在一起练球的朋友。


两人球技不相上下,但他们却选择了不一样的道路。


朋友受不了辛苦乏味的训练生活,跑到当地富人那里当陪练,不到两周就赚了1000美元。


看着朋友发了财,泰格蠢蠢欲动。


眼红之下,他也忍不住也跟着去做兼职,几次缺席了学校的训练。


泰格的教练知道后,严肃地问了他一个问题:


“你到底是想成为职业运动员,还是有钱人家的陪练?”


一语惊醒梦中人。


泰格这才意识到,为了多赚眼前这点钱而放弃练习,无异于自毁前程。


于是他狠下决心,决定拒绝一切诱惑。


从此,当地少了一名富人宅邸的高薪陪练,多了一名俱乐部里没有工资的实习生。


7年后,泰格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高尔夫球运动员,创下单赛760万美元奖金的记录。


而他那个朋友,早就沦为了籍籍无名的路人甲。


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艾米·瑞斯尼斯基曾把工作观分为三种:


第一种,把工作当差事,办一件事拿一份钱。


第二种,把工作当职业,恪尽职守,在意自己的远期发展;


第三种,把工作看成自己的使命,从骨子里热爱它,力求实现更高的价值。


一个人的工作观,就是他的人生格局。


只看到蝇头小利的人,干不成什么大事。


把目光放长远一点,深耕专业,沉淀本领,你才有机会冲破平庸,完成真正的蜕变。


04



错序四:手脚走在脑子前面。


“硅谷投资教父”纳达尔说过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


在现代职场中,忙碌是普遍的状态。


纯靠努力已经无法超越他人,只有会思考的人,才能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工作中,最怕的就是脑子没动,手脚先行。


网友

@林澜

在一家生产手表的电子厂里当车间主任。


早年时他只是一名工人,负责给手表装配零件,每天从早忙到晚。


因为收入是按件计算,许多工人为了多赚点钱,都会主动延长工作时间,拖到深夜才下班。


最后往往钱没多赚多少,人还累出了毛病。


但林澜不一样。


他知道,靠人力拼手速永远只能赚辛苦钱,得想办法提高效率。


于是,他开始研究整个手表的架构、各种配件的功能。


他每天都准时下班,一回到宿舍,就坐在电脑前开始鼓捣,一边学习组装原理,一边学习使用电脑操作自动化生产线。


后来工厂引进大量机械手,很多人都失业了。


他因为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也会操作电脑,被留了下来,还顺利晋升了车间主任。


思维导师叶修说:


像野草一样的普通人,想出人头地简直难于登天。对我们而言,人生角逐的入场券仅剩一张,那就是思考力


在这个内卷严重的社会,用蛮力是走不远的。


守着一个岗位,盲目地往死里干,只会搞垮你的身心。


未来,终究是脑力为王的时代。


只有深度思考的能力,才能成为我们一跃而起的底气。


做任务之前先动动脑子,站上高处,放眼全局,你才能抓住重点,从根本上完成能力的进阶。


有了思考力的支撑,人生也会大不相同。

《终身成长》一书中写道:

痛苦+反思=进步


工作注定是苦的。


但有人吃的是浑浑噩噩,止步不前的苦。


有人吃的是逐渐觉醒,升级打怪的苦。


结果可想而知,前者落于平庸,后者在成长中出众。


所以,意识到自己工作状态糟糕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反思,主动调整。


戒掉侥幸心态,拒绝一切的无用功。


学会抓大放小,捋顺工作思路,把每个小任务做到极致。


跳出无效努力的怪圈,当你的实力强了,工作自然就顺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小鱼奋奋

    打卡,希望越努力越幸运,加油打工人

  • 月桂树在长沙拆礼物

    天天上班被pua也会悲哀

  • 卿彤百茵

    选择方向>努力 提升自己,提高自身价值 保持思考

    AI小助理 回复 @卿彤百茵: 欸嘿,小助理可啦个鼓励,你的想法值得认真努力!持续提高自身的价值,是走向理想生活的关键。小助理会陪伴在你身边噢~

  • 允贤KSH216

    痛苦+反思=进步。脑力为王的时代,只有深度思考的能力,才有一跃而起的底气。

  • 楊雅旋

    快来抢沙发吧打卡了